分享

彭林:我的教师父亲

 文字友情 2022-04-20

轩辕杯 · 全国健康养生诗歌大赛火热进行中(由贵阳欧亚医院赞助),截止到10月30日,点这里可见

作者:彭林

父亲教了一辈子的书,今年已七十五了,还在家乡的老年大学教授书画。闲聊时他自己也说:一生最适合的就是当教师。他从小学生教起,一直教到老年大学,从民办教师成长为副教授,退了休还被省政府表彰为老年教育先进个人。

父亲喜欢读书,记忆力很强,而且学习不辍。他年少时只读了一遍《水浒传》,但至今一百单八将连姓名带诨号还能说出八九十个来。1962年4月烟台机械工业学校解散,入学一年多的爸爸中断学业回家务农。一年后经推荐,到了一个小山沟里教小学;8年后,又到了一所中学教高中。期间他边教边学,年年被评为先进教师。


1980年代末,年近五十的父亲要报名参加自学考试。许多人劝他:参加自考一两年才能过一门,十几门功课不知道要考到哪年哪月!爸爸没有畏难,一边教学,一边操持买材料为家里盖房子,同时抽功夫自学。两年时间,顺利通过了十四门功课考试,获得了大专文凭。据说这一纪录在当地至今也没有人打破。两年后,他又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

文革期间,不少学生因家庭出身问题常常受到不公平对待,而父亲却始终用一颗公正之心面对所有学生。有一年开学,一位南沽村的同学回到家里对他父亲说:“这次的新班主任人很好,看来以后我不会再被欺侮了。”原来,开学当天,他在班上念学生名单,念完每个学生姓名后按照规定要念一下家庭出身等。而念到这位同学时,家庭出身“地主”这一信息被父亲有意忽略掉了。多少年后父亲说起这件事还感叹道:“当时这位同学有个妹妹,即便别人嘴里说出个'地’字也会吓得发抖——被欺侮怕了啊!”

教书育人要切实为学生的前途负责。1980年代后期,父亲从事职业教育,班上的学生往往认为技校生没有前途,因此对学业不太认真。而爸爸始终严格要求,努力引导大家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即使珠算课也要逐个把关。功到自然成:每次比赛,他班的成绩都在级部排名第一;毕业时,学生基本都能找到适合的工作,有的还被保送上了大学。

父亲的骨子里有一种老式读书人的善良与执着。每当有学生由于经济原因要放弃学业时,他总是想方设法让他们重新回到课堂上来。至今那些学生还常来看他,共同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一位王丽云同学1978年高考前因家庭困顿险些失学,父亲几次上门,在做通家长的工作后,又请示学校领导从校办农场拿出20斤玉米补助她,最终王丽云考入了上海纺织工学院。三十年后,家住北京的王丽云专门撰文怀念这件事情。

一辈子从事教师职业,父亲恪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宗旨,始终干得有滋有味。他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愿以毕生心血,培育人类的花朵如锦;我愿以满头霜发,迎来祖国的栋梁成林。”

【阅读作者更多佳作】

       彭林:P先生妙语第一打

彭林:P先生妙语第三打

彭林:P先生妙语第四打

彭林:P先生妙语第五打

彭林:P先生妙语第六打

彭林:二十多年前的一碗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