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网征文】冬枣甘甜伴我忆童年

 文字友情 2022-04-20

相关链接:2019年1-2月份“绿安杯”枣文化全国征文大赛(奖品丰厚)


每次去南大港探望北夫老师,临别时总是恋恋不舍,此次却让思绪牵引着回到童年,因为他送我一件黄骅冬枣当礼物。

我在邯郸度过了我的童年,正是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期。那时城市面积不大,家家户户都有在庭院种树的习惯。常见的庭园果树只有石榴和枣两种,一般乡下人才种,所种枣树不是什么好品种,被当地人称为笨枣,倒是有着高产和便于存放的特点。

枣于暑假后半期成熟,我们则拿好或是父母给的,或是通过卖废品等换来的钱,等待卖枣者到来。看到卖枣者后,小孩子们在一拥而上中品尝,品尝过再买。由于是自家所产,卖枣者也不在乎,但不能品尝得太多,否则卖枣者可不干。零花钱对于当时的我们较为奢侈,五分钱也是一个大数。好在枣比较便宜,一分钱也能买好几个。于是我们就跟卖枣者谈条件,买一次尝一回枣,对方知道我们为的是想多吃几颗枣,只是笑笑不吭声,但我们还是很自觉地一次只有一个人去尝。

骅冬枣甘甜中蕴含着丰富的水份,其味道是熟悉的笨枣无法相比拟的。它是南大港的近邻,可以用一墙之隔来形容。每次探望北夫老师,他都会带我来参观黄骅港。由于工作关系,我去南大港的时间大都在冬季。此次为和天津张老师一同前往南大港,时间比以前稍稍有所提前,但还是错过了冬枣采摘时间,不过正是冬枣上市时。

笨枣的甜气仅存于表层,并不以生吃为主,主要是晒干后食用。干枣既可食用,又有着药用价值。晚秋时期去乡下,可以看到农民的房顶上晒着大量的枣。那时人的生活不像现在这么富裕,再加上商品不像现在这么流通,用时想买也非常困难。那时过年有蒸枣馒头(当地人称为供养)祭祖的习惯,枣晒干后往往会留到那时用。身体有恙需要用枣调养而在市场上买不到时,只有去邻居家借。笨枣的价值此时就体现了出来。

与北夫老师和天津的张老师均相识于河北省散文年会上,说起来也有好几年了,我经常会在工作之余去探望他们。北夫老师多次建议我在秋天去南大港,他可以带我去黄骅采摘,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张老师同样喜欢南大港风景,一直希望三人能一起游览。此次我取道天津和他前往,也了却了张老师的心愿。车从黄骅港市场经过,北夫老师下车买了两大件冬枣,直到辞行时才知是为我们准备的礼物。

拿回家后让孩子吃,孩子直说此冬枣比当地市场上的枣好吃。冬枣甘甜伴我回童年,那时候对笨枣的渴望之情是孩子现在难以理解的;冬枣甘甜却无法长期保存,这是它与笨枣相比时的不足之处,错过冬枣品尝时间比错过采摘时间更为难受。正如我与两位老师的交往,尽管是名副其实的忘年交,却用彼此关爱消除了隔膜,使友情得到了长久保鲜。

(文/翟永旭 河北邯郸)

文字友情——给你温暖心灵的温度

汇聚天下文友,传递文字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