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频道】山西平定县娘子关下董寨村跑马排春节习俗

 文字友情 2022-04-20

相关链接:好消息:“增曜杯”征文规模扩大,奖品增加!

行舟萦渌水,旅迹遍全球——2019年3-4月“旅约全球”杯征文启事

      正月初十之后,接下来人们就会为元宵节做准备,练社火、练秧歌、糊灯笼、搭牌楼、挂路吊等。山西平定娘子关下董寨村的牌楼要从村东到西,沿街各路口及社火会,各庙门总共搭十几座,其中以中街丁字路口的“三门四柱”最具独到之处。牌楼全用高杆搭架,谷草缠身,插上松枝柏叶。观音庙、老爷庙和三官会则全用彩绸编织搭建,煞是鲜艳夺目。

  正月十四接官印:

  山西平定娘子关下董寨村自古以来没有三官庙,没有三官爷的塑像,只有“三官会”。三官爷的神位和印玺都是由加入“三官会”的农户每年轮流供奉祭拜的。印玺是一枚上写“祝福师宝”的铜印。相传不知哪朝哪代,有一位白胡子长者看见村里节日活动搞得好,于是就把这枚印玺交给了“三官会”,然后长者一闪即逝。此后,这枚印玺成了下董寨的“压寨之宝”。

  正月十四上午,新选的“灯官”大官、二官要在一班衙役的护卫下一路鼓乐,放铁炮,前往上年供奉三官神位的三官户进行祭拜,迎取三官会旗、三官神位和印玺。和古时一样,鸣锣开道,二官骑马在前,大官坐轿在后,离三官户,百步之外,大官、二官二位老爷在贴身护卫的搀扶下下马、下轿,整理衣冠步行,直至来到三官神位前再进行隆重的参拜仪式。行三拜九叩之礼,然后庄重接印。迎取神位、印玺和会旗后,原班人马将神位、印玺护送到大官家供奉,会旗护送到二官家供奉。元宵节期间三官爷在此办公。

  下午,街头节目纷纷登场。扭秧歌、踩高跷、抬杠箱、跑旱船、跳舞耍扇,一应俱全。沿街及灯栅栏盘的四轮棒槌火也点燃了。

  晚上,二官要查灯,为十五晚上大官观灯提前沿街查看挂灯情况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上访”。

  二官查灯:

  查灯开始前,要敲三遍锣。一遍锣响起,各家各户将提前糊好的灯笼挂到大门口;二遍锣响起,各家各户将灯笼点亮;三遍锣响起,二官老爷查灯开始。这时候,街上如同白昼,人们扶老携幼涌上街头,占领有利地形,观看“查灯”、“断案”。

  走在查灯马队前面的是头戴毡壳帽,反穿羊皮袄,手持执法杖的衙役。他们一路喊着“开道!开道!”接着是文质彬彬、一本正经的师爷和身穿长袍、头戴礼帽、围巾裹脸、墨镜遮眼,端坐马上,一副民国时期县太爷打扮的二官及二官老爷众多家属的马队。如果二官家人丁兴旺,这马队就能占半条街。

  二官老爷要对沿街各大门口所挂的灯笼逐一点评。对创意新颖、做工精致的要大加赞赏并提倡推广。对敷衍了事者,当即提出严厉的批评,并责令立即更换或处以罚款。灯笼不合格的人家必须当场向二官老爷赔罪认错。

  最有趣的是,沿街查灯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拦马告状的“草民”。随着一声“冤枉,请大老爷为草民做主”的呐喊声,有人双膝跪倒在老爷的马前。在当班衙役的护卫下,得到老爷的允许后,喊冤之人便可陈述冤情。

     根据陈述,二官会命衙役当场传唤被告和涉案证人。在取得全部口供,老爷和师爷交换意见后,当场陈述案件的是非曲直,并且相当公正地宣布审案结果。断案也许就是人们追求公平、公证的一个愿望,更主要的是为了烘托和渲染节日气氛即兴创作和表演的,案情既要新颖又不能重复,人们也不会过于认真和深究,只是图个红火热闹。老爷巡街查灯一路,案子也会接连不断。这就要求老爷和师爷必须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有一定的说话技巧和口才,并要诙谐幽默。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人喊马嘶,吵吵嚷嚷地走完正街行至西阁才能结束。一晚上要断四五个案子,嬉笑怒骂、寓教于乐。

  燃放烟火、看戏:

  燃放烟火和酬神唱戏一般要在十四、十五、十六晚上,连续进行三天。由于古戏台比较小,酬神只能唱小型的剧目,大戏要到礼堂去唱。

  查灯一结束,在灯栅栏广场进行烟火燃放。放烟火前要预先鸣放三声铁炮,一是祈祷神灵的保佑和赐福;二是通知人们快来观看烟火。下董寨村烟火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有:起火、扑拉火、锅锅火、七节火等。还有故事火,如鼠摘葡萄、炮打州城、猴捅马蜂窝,最隆重的是绑有仙鹤下蛋的“老杆火”。伴着三声铁炮响,早已布置在广场四周各农家房顶和高台处的燃放手们便竞相点燃那成捆的起火(也称钻天猴),抬头观望,东西南北全是一条条接天连地的金黄色的光链,山寨的夜空,炮声震天,绚烂夺目,光链交织,恍如白昼。“起火带炮,速溜上天”,“扑拉火”上窜下跳,左右横飞的旋转火环将惊慌的人群一会赶向东,一会儿又驱向西,人们躲闪着乱叫着,煞是热闹。“锅锅火”火花上喷高度可达数丈,持续时间可达五六分钟,真可谓火树银花不夜天。特别是“七节火”和“老杆火”点燃后,伴随着急促的锣鼓声,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呐喊声,与焰火的鸣放声汇成欢乐的海洋,达到高潮。烟火燃放一般要持续一个多小时。放火期间锣鼓声不断。

  烧旺火:

  “老杆火”燃放过后,还有一个神圣的节目就是“烧旺火”。村民们白天自发地拿去些软质山柴,堆积到灯栅栏广场一边。待柴禾点燃后,随着冲天的火光和越燃越旺的篝火,人们互相祝福并呐喊吼叫,场面非常热烈。中间有人主动前去“道诗句”,道一句敲一下鼓,道完后锣鼓齐鸣。一般不等柴禾完全熄灭,好热闹的百姓便早已涌到礼堂去看本村晋剧团表演的晋剧了。

  正月十五结锁、开锁:

  “开锁”、“结锁”其实是一种人生礼俗。

  正月十五子时,凡有小孩够一周岁的人家在天亮之际都会带领幼童去白衣庵“结锁”。因特殊情况幼童不能亲自到庙上的,则由家长代替。首先家长给观音上供焚香,然后跪求住持人把观音身披过的红布,扯一条,拴上二枚铜钱,给幼童戴在脖上,跪拜叩头后回家,三天之内不得离身。每年正月十五都是如此,连续11年。

  等幼童十二岁的时候,要有成年礼。幼童戴上锁架(用高粱杆扎成六角形状,上边糊纸扎花),上面锁一把锁头,戴着11年来结下的11条锁带来到三官庙、观音庙,跪在观音像前。家长上供焚香后,把锁的钥匙交给还是白衣庵的住持,住持人再结一根锁带给幼童戴上。幼童跪拜三分钟后,住持用钥匙把锁打开。家长把锁架连同十二条锁带一同焚于观音面前。住持用荆条在幼童屁股上拍打三下,幼童与家长叩头谢恩后回家。在回家途中,幼童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回头更不能和别人说话。

  成人礼仪式一结束,标志着幼童已成年。男可论婚,女可出嫁。男死后可进本家坟建墓入葬,女死后也可给无老婆的男人做死亲。未满12岁前死亡的无论男女,不得上家谱,不得进坟,只能扔到荒山野外喂狼,人称“扔死孩”,把这种未满12岁的死童称为“讨债鬼”。

  行香:

  正月十五是“官家”最热闹和排场的一天。两家都像过事一样,各有内务总管和后勤人员。左邻右舍都来帮忙,亲朋好友奉礼贺喜,拿贡品上香案供奉神位、印玺或令旗,俗称“交神”。今天两位老爷要携带家眷到观音庙、关帝庙、龙王庙、大庙去(正好是村子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行(敬)香”。这时二官一行和衙役们早在大门外候着,待大官和太太梳妆打扮停当,即请起程。这时,老爷和公子上马,太太和小姐上轿,鼓乐响起,鸣锣开道。旧时官家出行是不带女眷的,抬轿抬鼓都由董姓和李姓两大家族以外的“杂姓户”承担。现如今“杂姓户”同样可以骑马坐轿当“官”做“老爷”。由于所有庙宇遍布村内外各个方位,行香的长队大街小巷都要走到,官家的排场沿途也会招来许多人羡慕的眼光。这虽然是假的,但对农耕之家来说是何等的气派。很多外地人认为,这样花钱也非常值得。

  随着圣母庙前行三拜九叩之礼的参拜大礼完毕,二官亲自把大官一行送回“府上”,行香结束。

  闹红火:

  下午,仍以街头节目为主,进门入户。唱一段“钉缸”(一种表演形式)说个“三句半”,只要是祝福、祈求平安的,户主必会有赏。尤其是官家和定点(临近庙宇的人家)的摆桌大户,不是整条的烟就是整瓶酒的赏赐。当然,所有的赏赐最后都要交回设在圣母庙前西侧的“关房”,由社火会统一管理分配。

  大官观灯:

  晚上,大官老爷一行要以更高的规格、更强大的阵容、更隆重的仪式,在三班衙役前呼后拥下赏灯观景。按惯例,今晚大官老爷不受理民间官司,但是差不多每年都会有意外。出现“喊冤”人员,依然受理。

  庆寿:

  十五晚上,三官会的会员要通宵守夜,吹鼓手、八音会、剧团文武场合全体演员都要来这里吹拉弹唱凑热闹,还有许多前来“庆寿”的。原来在供奉三官爷的人家,现在在大庙,

  所谓庆寿,一是还愿。自己上年的心愿在三官爷的护佑下得以实现后来履行所许的诺言;二是祈盼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心想事成。随着音乐曲牌的变换,精心装扮的“八仙”翩翩起舞,口中念念有词:“洞门外雪山宝鼎,需食美酒羊羔。前面一朵端云飘,后果八仙来到。先敬仙丹一粒,后献王母蟠桃。年年祝寿在今朝,庆贺长生不老!”以及“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三仙常在世,福禄寿三星。”、“福求慈善本,修行要成真,口心不一致,到时一场空。”等。此项活动也分别在各庙进行,只是所用寿词不同(为别人还愿)。如:三官爷——“日月好比两盏灯,一盏红来一盏明,虽说不点油和蜡,不知熬过多少人”;观音庙——“远望南山一朵云,里头坐着观世音,千军万马上不去,只等多来行善人”;老爷庙——“远远望见一庙堂,桃园结义刘关张,关公单刀去赴会,三人去请诸葛亮”;农家寿词——“赐福挂中堂,万事多吉祥,麒麟生贵子,辈辈状元郎”等。无不渗透着人们对神的崇拜、敬颂和自身的美好愿望。当然,“受益者”会主动捐款或奉香纸钱,并且明年照例来还愿。

  正月十六压虚耗:

  正月十六天刚蒙蒙亮,各家都会有一个人去村西的土窑担白土,土块越大越好。担土时把柏树的枝叶一并带回家中,然后把大块白土在院中心垒成小山之状,上插柏叶。同时将剩余的小土块、小柏叶供奉在天地、土地、灶王、家堂、门神、祖宗各神位,焚香上供,意为柏土压虚,盼望今年日子过得殷实红火,名曰“压虚耗”。

  吃完早饭后,要到各庙烧香,躲避瘟疫的意思。

  游百病:

  “游百病”,“游”就是出行。“百病”,泛指各种疾病,小到伤风感冒,头疼冷热,大到慢性疾病、顽疾杂症。正月十六出去走走,为的是避灾求福,这样各种疾病都会丢掉,今年身体肯定健康。全村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这一天出门走动。

文/蔡永庆(山西阳泉)

文化结合商业,会更持久!比如结合贝店,邀请码:30370424

编辑:曲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