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坚守新闻战疫最前线的“特种兵”

 阿福根 2022-04-20

图片

图片

啥叫特种兵?就是什么样的战场都能上、都敢上,召之能战、战则必胜!

长春日报政务要闻部记者徐微就是这样一位新闻战线“特种兵”——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有23年党龄、17年一线采访经验,始终以铮铮铁骨著就妙手文章。

从3月初疫情突袭长春至今,徐微已坚守抗疫报道最前线整48天,累计发回相关报道200余篇。

图片

图片

我在现场!

——到“离炮火最近的地方”捕捉鲜活新闻

3月初,长春战疫打响。徐微即深入封控的大禹褐石公园采访,掌握了第一手报道资料,发回即时报道。11日,全市小区、单位封闭管理。其后连续多日,徐微赴净月高新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防控一线采访,核酸检测现场、封控小区、大型保供企业都留下了他的报道足迹。

“我必须让自己离'炮火’更近,从阵地上发出最及时、鲜活的报道。”徐微在采访笔记中写道。

我能上!

——主动请缨进驻全市战疫指挥中枢

3月21日夜,得知驻市委特派记者肖虹必须隔离的消息后,徐微主动请缨,代替肖虹进驻市委战疫指挥中枢采访。

“我能上!”简单的三个字,意味着要告别妻女、实行闭环管理,意味着工作强度更大报道任务。但徐微毫不犹豫,第二天上午就完成进驻,展开工作。

关键岗位AB角色,是政务要闻部在实践中探索的一套成熟模式。此前肖虹在九台重疫区夜以继日采访、无暇写稿时,正是徐微作为其远程助手,把前方记者以语音和照片形式发回的现场所见、所感、领导要求、点位信息等整理成初稿,再传给肖虹加以完善,接力写稿,共同完成报道。

指挥中枢24小时运转,徐微也必须24小时采访,两三分钟扒几口盒饭就算吃饭了,凌晨两三点散会后他才开始写稿。在这样高强度节奏下,徐微每天仍能高质量完成2~3篇特派稿件,准确传递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策部署。

这期间徐微还兼顾着自己的战线,他采写的《长春新区为766名网格长配备了5G智能手机》等一批稿件见诸于各网络端微,引发广大干部群众情感共鸣。

4月13日24时,长春实现社会面清零,随着一批批“无疫小区”公布,市民翘首期待解封,迫切想了解下步防疫举措。

此时,徐微的一篇《长春市梯次有序放开“无疫小区”“无疫乡镇(街道)”社会面管控措施》及时推出,回应关切、引导预期。

我能坚持!

——战士要在他的阵地迎接胜利的曙光

一专多能,讲政治、有大局观,是徐微的特点。疫情期间,他在各个新闻战疫前线多点作战、游刃有余。

作为长春日报社官方手机客户端,“长春+”全天候随时推送,有快速、及时的特点,也因此徐微需要每天5点就开始在采编系统筛选过滤要推送的稿件,研判把关方向,修正完善内容,平均每天经他手筛选推送的“长春+”稿件量都在百篇以上。

从3月22日徐微进驻机关闭环管理,至今已经快一个月。环顾四周,他的工作环境并不完善——与媒体同行吃住在一间办公室;不分昼夜采访、写稿、送审,与后期编辑沟通推送细节。

但徐微从不讲这些,每每领导关切询问“有什么困难”时,他的回答永远是:没有困难!我能坚持!

他当过兵,不讲条件、服从命令、坚决完成任务,是刻入骨子里的担当与倔强。从尖兵到记者,从部队到党报,对徐微来说,改变的只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的阵地,不变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和初心。

长春日报融媒体记者:朱怡


编辑:杨玉琪 主编:刘刚 审阅:刘立志

图片

图片
你的、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