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妻子患老年病,老伴介绍自己千百遍,泪吻爱人:忘记我,也没关系

 城北十五里666 2022-04-20

老巢的妻子确诊了阿尔兹海默病。

最近,越来越严重了。

起初只是丢三落四,后来记不住人和事,现在快把他也忘了。

老巢和妻子每一次见面,都要一遍又一遍地问:聂爱荣,你还认识我吗?我是谁呀?我是巢文臻吗?

文章图片1

他生怕一转眼,自己就变成妻子眼中的陌生人。

在妻子迟疑地点头之后,他终于咧着嘴笑了,俯下身在妻子的额间轻轻一吻。

确诊后,老巢照顾着妻子与疾病抗争了4年,还是没能赢。

文章图片2

2019年6月,老巢亲自把妻子送进了养护院。门内门外,他们好像被分隔到了两个世界。

一起走的路,就要到头了。

01▼

当你老到忘了世界,

我用什么来爱你?

2019年12月,73岁的老巢独居半年之后,依然很不习惯。

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块白板,是老巢在妻子患病后,专门用来提醒她的,写了好几年。

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还在:门窗、钥匙、服药、交规、午觉以及水电煤等,还有临时写的一堆电话号码。

文章图片3

每次老巢出门时,会跟妻子说清楚,并在板上写好大大的字样“我外出办事”,怕她忘了。

板上还有醒目的三个字“别发火”,是老巢用来提醒自己的。他怕自己失去耐心,也怕自己没有照顾好妻子。

文章图片4

和妻子分开后,老巢一个人不再开火做饭。

“只要到厨房,就会想哭,就会想到她,因为以前的家务都是她做的。”

但是这天,他要去养护院看望妻子,于是进到厨房,认真地为妻子准备着便当。

文章图片5

从家里到养护院,要坐过11站地铁、4站公交,再步行800米。这样的路程,每周老巢要来回四五趟。

路上的老巢,不停地整理衣襟、注意仪容,像是在奔赴一场甜蜜的约会。

文章图片6

一见面,他就急切地问:“聂爱荣,我是谁呀?我叫什么名字?”

当妻子说出“巢文臻”三个字,老巢欣喜地抱住了她。

“她还认识我。我就很开心。”

文章图片7

从家里切好带来的水果,老巢一勺一勺地喂进妻子嘴里,宠爱地说“撞撞头”,妻子把头靠了过来。

文章图片8

妻子吃完后,老巢细心地看着她刷完牙,然后夸赞一句“很乖”。

像哄一个小孩子。

冬日的养护院,阳光柔和温暖,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一地,夫妻俩手拉着手,慢悠悠地走着。

文章图片9

妻子除了患老年痴呆,还有骨质疏松,这样的散步,越来越奢侈。

这些年,为了照顾妻子,老巢放弃了一切社交生活,连战友聚会都不参加。

“我觉得很开心,一点都没觉得爱荣是负担。”

文章图片10

夜幕悄然降临,老巢该走了。

临别前,他俯下身贴在妻子耳边,轻声问:“爱荣啊,你要睡觉了是吗,那你睡吧,我走了啊。”

“你要听话,不能摔跤,亲亲。”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千分叮咛,万分不舍,老巢回头深深望了妻子几眼,独自回家了。

回家后的老巢,沉默了许多。妻子离开了家,“老巢”就变成了“空巢”。

02▼

新年愿望是:你不要忘记我

2020年1月,老巢收到一个坏消息:妻子的腿摔断了。

他赶到养护院,看到已经无法站立的妻子,忍不住嚎啕大哭,不断追问着工作人员:“她为什么成这样了?”

不是怪罪,也不是要追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想问为什么。

文章图片13

走进养护房间,妻子静静地躺着,老巢还是一如既往地问她:“我是谁呀?我的名字是巢文臻吗?”

他伸手摸着妻子的脸,提起了恋爱时的小名,“我是小猪呀,叫我小猪。”

文章图片14

养护院举办了新年晚会,老巢去会堂把热热闹闹的现场录下,拿回去妻子看。

新年伊始,这所养护院里,诞生着各种各样关于家庭、关于人生的美好愿望。

文章图片15

而老巢只有一个愿望:“你不要忘记我。”

为了确认,他还是问了妻子:“你会忘记我吗?”

妻子摇了摇头。

尔后他想了想,又自我安慰地说:“即便是忘记我是谁也没关系,只要记得我是好人,愿意相信我就可以了。”

文章图片16

新年过后,老巢回家后,新冠疫情爆发。

连续两个多月,他没有见到妻子一面,一个人数着日子过。

他把积攒许久的思念,写成了一封书信,然后录了下来,准备让护士拿给妻子看。

对着手机摄像头,他拿着一页手写信,饱含深情地、慢慢地读。

文章图片17

“含着热泪叫爱荣,回想我们结婚四十多年来,同甘苦共患难,经历了八次搬家,其中有八年,都是睡在地板上的。但是你从无怨言。”

“从2019年6月送你到养护院,我知道,这是一次一去不复返的生离死别,无奈。但只有这样,才能好好照顾你。”

“我深知,只有我不倒,才能使你活得好一些,才能给孩子们减轻负担。”

文章图片18

老巢一边念,一边泪流满面,攥着信纸的双手不停颤抖。

03▼

立一份遗嘱,与世界再见

“您好,请问遗嘱怎么立?”

新冠爆发前,老巢去了一趟中华遗嘱库,想提前立好一份遗嘱,为身后事做好安排。

因为他生了一场病,前列腺上长了肿瘤,而妻子的病也一天比一天差。

所以有一些事,他要想在前面。

文章图片19

在现场,有的是和老巢一样头发花白的老人,端坐在桌前一字一句认真地填写资料,不能有一个错别字。

在薄薄的一张纸上,他们预演着生命尽头的最后心愿。

文章图片20

爱情、生命、这个世界,老巢一直在艰难地固守着。但写完遗嘱后,他觉得眼前的路更清晰了。

他想毫无顾虑地陪伴妻子走完最后一程。

文章图片21

截止2019年底,中华遗嘱库已登记保管了16.5万份遗嘱。我们很难想象,在这些遗嘱里,有多少人种与世界告别的方式。

一对70多岁的上海老夫妻,在这里立遗嘱,并不忌讳谈论死亡。

他们想借此提前放下包袱,却反而在填完资料后,心里交杂着千头万绪。

最终,他们其中一人注册了遗体捐赠,选择彻底放下。

文章图片22

老巢也一样,最后决定捐献遗体。

这是他与世界告别的方式,不是带走什么,而是留下些什么。

但儿子巢晖得知后,始终沉默着,一直不肯在同意书上签字。

巢晖对着镜头无奈地说:“为什么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

“就是因为对逝去亲人的牵挂。那我以后呢,要到哪里去祭拜我的父母?”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世界很大,可到最后真正让我们不忍告别的只有:触碰不到的亲人,无处寄托的思念。

04▼

忘记我,也没事

或许,生的对立面,并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决定捐献遗体后,老巢写了一首诗,作为和人世的告别,字里行间尽是释然。

“愿把皮囊献杏林,魂归父母应节哀。”

他生前用尽一切来爱,所以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但老巢也有不舍,舍不得和妻子分开,舍不得儿子孤单。即便早晚要走向终点,他也希望惦念的亲人能过好余生,平淡幸福。

文章图片26

还有很多老人在写完遗嘱后,选择录下一段话,留下对儿女嘱咐和挂念。

“我们走了以后,你们好好照顾身体,不要再熬夜了。”

“不要再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你已经长大了。”

“希望我们离去后,保重身体,工作顺利,一切都好。”

“孩子,当你看到这份遗嘱的时候,爸爸妈妈已经不在了。之前你做的一切,妈妈很伤心,那么如今我们不在了,你自己要认认真真做人。”

文章图片27

行至暮年,身为父母的他们,恐怕已经看淡了生死,唯一放不下的只有血脉亲情而已。

他们怀着不愿遗忘的执念,将最珍贵的记忆带进泥土,与灵魂合为一体。

他们却又希望,活着的人能将过去封存,不再回头,大胆往前。

文章图片28

今天的故事,来自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最后一集——告别。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告别。

告别玩伴、告别同学、告别父母、告别亲人、告别挚爱、告别世界……

在今天这个日子里,我们来学习告别,是为了在可以并肩的日子里,更加珍重彼此。

毕竟,世间美好,皆抵不过我们已在生前好好爱一场。

或是作为夫妻,作为亲人,作为挚友,有此一生缘分足矣。

所以,亲爱的朋友啊,别悲伤,别气馁。

那些生命中重要而又离开了的人,他们只希望我们一切都好啊。

即使是——“忘记我,也没事。”

文章图片29

出品 | 益美传媒

作者 | 小熊

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