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内针的“明”?什么是人的“常”?

 简单男人888 2022-04-20

在学习及践行内针的过程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明”,之前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还仅仅是停留在理法方面,这一次受益于杨真海老师及杨杜成老师的案例带教班测试课程,对于“明”有了更多的理解。

案例带教班测试课程图片

1

 关于内针的“明”

内针的明,首先还是理法方面的明,或者可以更局限地称之为“相火以位”的明。内针处处不离阴阳,而阴阳在内针的落地就是左右、上下、前后、六经、三焦等元素。内针的四大法则则是具体的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阴阳的元素,来达到雪污、拔刺、解结、决闭的效果。

“左症右治,上症下治”,这两个法则使我们在下针的一瞬间就建立了阴阳的格局,建立了执两用中的格局,也就创造了异气相感的可能,也就是创造了中正平和的机会。

“同气相求”则是最大限度地促成了异气相感的可能,六经中同名经分别同气,三焦中天地人分别同气,通过这两个维度的“定其血气”,使得两气相感,以至于平人,平人则不病。

“阴阳倒换求”,第四个法则,则把阴阳的“不测”展露无遗,为什么感觉扎这里可以,扎那里也可以呢,这可能是刚刚学完内针后比较容易困惑的一个地方,实际上,这里和那里不就是一对阴阳吗?阴阳不就可以倒换求吗?阴阳,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当然,在倒换求这条道路上“浪”过一段时间后,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回归到同气上来,不单单是因为在理上来看同气非常重要,更是因为内针的道路最后也是要回归简单的。

内针的理法就是至简的,同气相求,异气相感,就是在这一对对阴阳上执两用中,来达到中正平和的状态。

2

 生命常态的明

对于生命常态的明,实际上不单单是医者的功课,更是每一个人的功课。

“自主健康”的理念一再被强调,那么,明白一个正常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就是自主健康的基础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定期体检啊,抽血指标什么的都还好,现代医学的定期体检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一部分疾病,或者在某些层面也可以帮助我们暂时安心,但指标好与健康依然不是一回事。

中医认识人体是很全面的,分为形气神三个不同的层面。中医观察人体也是很独到的,他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上,比如吃饭、睡觉、出汗、二便、精神状态等等,还有我们照镜子的时候留意一下自己的面色是不是有光泽,刷牙前观察一下舌苔,一打眼的时间我们就已经知晓自己身体很多方面的情况。在生命中来感受生命,这个就是中医观察生命的方法。

当然,在《黄帝内经》的记述中,最健康的生命状态是要“形与神俱”。刘力红老师也一直在推广导引,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达到形与神俱的状态。

内针的入手在症上,这个症就不单单是患者的诉说了,凡是不符合生命常态的状态都可以称之为症,比如一个患者可能仅仅是来扎个膝盖疼,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关注他的饮食二便睡眠,包括面色、神韵、呼吸、肢体的活动度等等,乃至一个失神的眼神,就足以做为一个症了,由此也可以体现出来中医生命的整体观。

刚刚学完内针的同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就是找不到症。患者来治疗是为了调血压的,你问他有什么不舒服的,他可能会说没有啊,但如果我们建立在生命的常态上来观察,是一定有的。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西医的病名也好,还是中医说的症也好,这些都是果,我们还需要透过这些果,去发现背后的因,帮助患者改变这些因。而这些因,情绪也好,生活习惯也好,大多数都可以归纳为生命状态的失常,而这些认识都要基于生命常态的明。

生命常态的明,不单单是用在识症上面,更是我们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命节奏的不二指引。

3

 患者状态的明

关于明了患者状态的话题如果展开来说内容确实非常多,那么这次带教班测试课程给我印象很深的一点在于,杨杜成老师有的时候会突然问患者一两句“不太相干”的问题,然后就会说“这个你快好了”,或者“这个还需要时间”,包括在最后的总结中,杨杜成老师讲到:实际上有些针,是可扎可不扎的,或者说,效果的展现与扎得这一针并没有关系,而是因为患者的内心渴望这一针。

这是真懂患者啊。一个人来到面前,自己能不能治,好不好治,在治疗的过程中明白他的卡点在哪里,这些都是在明了患者的状态。中医治病和西医确实是不太一样的,而其中很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中医时时刻刻都不曾离开这个人。

内针是心法,而明白患者的内心更是明患者状态的要中之要,如此方能调伏其心,安稳其心,欢喜其心。

4

 对于信心的明

信印,对于内针法脉很重要。

每一次亲近杨真海老师、杨杜成老师,或者是助教老师们,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心中对于内针的笃定和信心。

当我还没有走出疾病,犹豫这个能不能用内针治疗的时候,往往老师们已经把针扎上了。就像杨杜成老师说的那样“你有信心,但这个信心够吗?”

诚然如此,我平时在案例中也会遇到很多效果不好的患者,那这个时候,我往往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扎到位呢?有些新学员可能还会怀疑是不是内针不行呢?然后转而去学习新的针灸技术,这都是很常见的。但真的是我们没有扎到位吗?还是内针不行?我想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的信心不足

意识就是能量,当我们对于内针、对于自己的信心减弱的时候,与内针的相感自然会断开,针往往也就不灵了。转而,如果我们的信心足够,理法清晰,每一针下去自然会相应的更多。

当然,信心的含义还有很多,比如医患之间的信任,患者对于自己的信心,乃至患者对于内针的信心,这些都是需要去明了的。

杨真海老师讲,内针就是心法,而信心就是心法中的心法,实在是要中之要。相信相信的力量,治疗又何尝能够离开相信的力量。

5

 对于“不可为”的明

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我的心结,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接触肿瘤晚期的患者,内针在他们的身上,更多的是缓解症状,而真正能够拉回来的,少之又少,最后就像上文说的,扎针扎到怀疑人生。

可是通过这次的案例带教班测试课程,我真正理解什么叫做“不可为”,患者治得好,治不好,确确实实不是医生单方面的问题。

这次杨真海老师在课上说“在治疗中医生起到的作用连10%都到不了。”

这确实是一句震撼人心的话,我们还有什么需要怀疑自己,怀疑内针的呢?莫贪天功,不负传承。不执著于功效,也不执着于无效。很多时候,以相对轻松的心态面对无效的案例,甚至面对有效的案例,可能会让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轻松。

杨真海老师说除了辨证之外,我们在扎针的过程中还需要思考什么吗?是啊,是不需要思考的,我实际上之前就是折在了这里,我太执着于有效果了,似乎每一个人都要救活才算成功,对于每一针都有所期望,在每一次失望中又会变得不安,试想这样的状态又怎么会帮助别人中正平和呢?所以就一次次打击自己的信心,最后击垮自己。

当然,无效的患者并不是说就放弃了,可以暂时先推荐给别的医生治疗,等到自己进步一个阶段后,上天自然会用类似的问题来考验你。

我现在依旧还在和肿瘤晚期患者打交道,但现在我的内心会平和很多,除了扎针之外,我也会试着疏导他们的情绪卡点,建立他们恢复健康的信心,虽然我的很多患者还是离我而去,但我现在可以看到他们的笑容,我想,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了。

内针就是修行路,以修行者的心态来行走内针路,会更加从容。而修行者的心态,多少与精进、不执著、简单有关系。

6

 内针之路的明

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在前面提到了,内针就是修行路,所以内针之路就是明了生命本质的道路,提高自己生命状态的道路,与下针的手法,甚至选穴位,实在是关系不大。

我们都知道,内针的精华在导引,那患者为什么会被医生所引导呢?除了咱们谈到的信心等因素外,我想,医者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看到患者的第一眼就知道这个患者能不能治,患者看到医生的第一眼又何尝不知道这个医生行不行呢?

成长为一个让患者看着就安心,接近你就感到温暖,让患者喜欢交流,甚至只向你倾诉他内心的人,我想这个医生已经成功大半,因为你已经在最根本的地方帮助到患者。

这个,我想就是内针之路,内针的修行之路,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杨真海老师说没有效果了,要去抄《心经》,要去读《大医精诚》,实际上就是在炼心,让心变得安稳,变得温暖,变得通达。

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阴阳就是医生和患者,那么现在患者病了,我们的针应该扎在哪里呢?我们的下手处应该在哪里呢?当然是在本位上。

正如《素问·刺法论》上言:“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愿我们在内针路上逐步探寻生命的和美。

 

作者-- 周易

中医学硕士,本科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三和书院第一届同有班毕业生。黄帝內针辅助助教。跟随左乔建老师研习《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及钦安卢氏医学,善于运用黄帝內针及中药解决临床问题。

辑/新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