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润涛 | 当市声遽然隐去

 微湖渔夫 2022-04-20
图片

市声遽然隐去之后,开始我还有点不大习惯。由于我们小区紧临大街,之前早晨我多半是被街上的汽车鸣笛声和市声惊醒。可封控之后则不同了,早晨我常常被楼前树上鸟儿的喧闹声吵醒。是的,没有了汽车笛声和市声的干扰,鸟儿的歌声似乎比之前嘹亮。于是我便认定,那几天鸟儿的鸣叫声便是撞响我生物钟的那个媒介。我在这里所说的鸟儿叫白头翁,它每年春天来,秋后离去,很守时的,十多年来无一年不是这样。
那天早晨醒来,我起床后翻看手机,刚好差二十分不到六点钟。草草洗漱之后我和妻子便下了楼,当我们来到小区大门口核酸检测点时,传达室前已排起了一溜长长的队伍。本次疫情发生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了通知,街道把我们小区核酸检测安排在早上六点至八点。这已经是第七次核酸检测了,由于我们小区较小,小区居民先前三次有两次是在别的小区检测的。后为了方便我们小区里的居民,特别是照顾一些老年人,街道这才在我们小区设立了检测点。
“怎么还不检呀?”询问声中队伍有点骚动。
“电脑还没联上网,稍等马上就好。”负责维护秩序的一位女同志上前解释安慰道。
待检的队伍还在延长,但人们却很安静,年轻人低头玩着手机,老年人则心无旁骛地静静排队等候。
“开始检测了,看有人检完走啦!”队伍开始向前蠕动,有人已掏出手机,为了不耽误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在屏幕上查找“健康枣庄云”。
“我怎么找不到码呀,孩子帮我看看,咳,人老了真没用,孙子教我几回了就是记不住。”有一位老太太不好意思地招呼身旁的维检女孩。
“老奶奶,我看您的腿不好,可以不用排队,直接去前边做。”
“不用,马上就到了,不急。”
“相距一米,别跟得太紧。”维检人员再次提醒大家,队伍中有人马上自觉地向后退了小半步。

图片

我和妻子只隔七八个人就排到了,我立马掏出手机,妻子问我要不要帮忙,我说不是昨天就截屏了吗?我学会找“健康枣庄云”和扫码啦。通过这件事,让我深深认识到,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作为一位老人,不学会使用手机实在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不然的话就得事事求人,甚至寸步难行。
其实想想,拿手机扫码这件事来说,只要自己用心学就一定能够学会并掌握。有多数老人说学不会,其实就是不愿意学,还没逼到那个份上,头脑中还存着依赖思想,说来我先前也有这样的想法,凡遇到用手机解决的事情,我都是让妻子去做。总之,在经历过多次核检之后,我终于又掌握了一门技术。这次没用妻子和服务人员帮忙,是我自己独立完成的,为此心里还真有那么一点成就感。我们做完核检回到家还不到七点。
我和妻子吃早饭时还不到八点钟,楼下检测点的工作人员还在用电喇叭催促没检测的人们快快下楼,并提醒大家八点钟准时结束。这时妻子对我说,接下来他们还要赶往下一个检测点。末了妻子不无感慨地说,他们这些天真是太辛苦了,起早贪黑不说,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常常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就更别说是吃饭了。
这次疫情来袭,我市大多属于管控区,只有少部分属于封控区。我女儿居住的小区和我们小区同属于管控区,在规定的五天时间内不准走出小区大门。妻子担心女儿先前因忙于工作没顾上准备食物,在电话中问女儿要不要想法给她送点吃的东西过去。女儿说千万别来,小区不准外来人员进入,并告诉她妈家里不缺吃的。这让我和妻子都放下了心。

图片

然而,我和妻子还纠结于一件事情,就是清明节没能回老家上坟祭扫。不过还好,作为长姐的妻子联系上了娘家的弟弟,从微信里给他弟弟发了点钱,委托他买些纸箔代为祭扫。而我则很不凑巧,因为一个侄儿和我同住在一座小城,他也不能回老家祭扫。可就在我纠结的时候,居住在泰安的一位本家同学从同学微信群里发了一首词《一剪梅·壬寅清明》,词中有“远望梨乡,雪雨纷霏。遥祭哀思,永记春晖”两句,甚合我意,遂产生了思想共鸣。
读了老同学的词,我心里顿时释然,心想,当下祭祀先人的方式很多,譬如近年来兴起的网络祭扫,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不过我并没有选择网络祭扫,而是写了一篇《心祭》,觉得这才是我选择的形式,用心祭祀亲人,把亲人安放在自己心里。
当市声遽然隐去,人们的日常生活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生活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且在人们身边发生了很多暖心的事情。市卫生防疫部门,在街道社区、公安交警、环卫、交通等部门通力合作下,同心战“疫”,大力发挥团结协作精神,最终顺利完成了九次核酸检测任务,及时防控并阻止了疫情蔓延。
当然,在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开始有的检测点准备不够充分,人员拥挤,等待时间过长等。不过这些却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在有的小区,人们看着检测人员忙起来饭顾不上吃,水顾不上喝,就自发地送饭、送茶、送水。除此之外,各小区的物管人员也给予了积极配合,帮助维护检测秩序,确保检测安全顺利进行,缩短了检测时间。同时,随着核检次数的增多和经验的积累,核检工作也逐步得到了改进和完善。

图片

诚然,疫情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但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妻子给我说了一件事情,早上去买狗不理包子,以往都是乱轰轰的挤成一团。可经历过核酸检测后,现在大家买包子都自动排好队,并像做核检一样还间隔了距离。我想这件事情虽小,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同时还说明,这次疫情真正触动了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陋习,进而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着市声的隐去,平时看不到人的小区,下楼活动锻炼的人顿时多了起来。那天我在小区里散步,忽然听到一个女孩子招呼远处的同伴说:
“快来看呀,这儿有一大片牡丹花,太漂亮了,快来拍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去!”
听了女孩的话我暗自惊奇,心想她们是被这片牡丹花惊艳着了,可转而一想觉着又不是,这些牡丹已经栽了有些年头了,好像自小区建立第二年就有了。我知道这些牡丹花都是邻居老侯栽的,有一二十棵呢。老侯对这些花很用心,由于他勤于管理,不仅每年都开很多花,而且花朵也特别大。这些牡丹花大多是紫色的,只有两棵是白色的,且立于花的中心位置,特别灼人眼睛。每年牡丹花开的时候,这里是一片靓丽的风景,花期中我几乎每天都到这儿观赏,并拍摄几张照片收藏在手机相册里。
相比之下,今年的牡丹花,由于气温升得快,没到谷雨就要凋谢了。不过可喜的是,疫情并未阻止得了花期的到来,花儿反而开得比往年还要早!此时我又想到了那两个女孩子,她们在小区已住了多年,怎么到现在才发现这儿有牡丹花呢?可见她们平时很少到这儿来,要不是小区实行封控,她们似乎还发现不了这儿的牡丹哩。
——E N D——
 
图片

作者简介:马润涛,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枣庄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滕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原滕州日报社社长、总编辑。自1987年以来,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文汇报》《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和《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当代散文》《芒种》《佛山文艺》等报纸刊物发表。发表作品总计已有数百篇。其中,文学作品集有《缠绵的乡路》,《芦花滩纪事》被收入《中国当代散文精选》集。同时,还有多篇作品被收编到各种文学作品集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