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跨界”的国乐新声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4-20

图片

房潇/摄

文 | 吴芮逸

4月8日,“国风雅韵”——首届“国乐之春”开幕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国乐之春”是国家大剧院以民族音乐为主题策划的又一崭新品牌,它以传承民族音乐精髓、推广国乐新理念为创办主旨,在呼应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使命,展现民乐蓬勃生命力的同时,也力图以国家级表演中心的平台优势、齐聚名家名团的举办方式、呈现传统与当代演绎的丰富样式为民族音乐的交流互通、演出实践搭建起具有凝聚力的统合空间。作为开篇首演,音乐会由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兼首席指挥李心草、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与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刘沙共同合作,联袂中央民族乐团呈现了赵季平、顾冠仁、郝维亚、张朝等当代作曲家,以及王云飞、王丹红、姜莹、罗麦朔等青年作曲家创作的多部优秀民族管弦乐新作。

“民族管弦乐”是民族音乐伴随着20世纪的重大社会变革,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探索中所收获的成果之一。它以“大同乐会”的新型乐队为肇始,以“彭修文模式”为交响化与现代化的开端,近年来,经过指挥家、演奏家、作曲家的努力,民族管弦乐在作品创作、演奏技艺、艺术表现力等方面不断向着更精深、更精湛、更丰富的维度拓展,渐渐为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建立起了一种当代范式。此次音乐会中,中央民族乐团用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编制对12首当代民族管弦乐作品作了整场呈现,这一策划安排既彰显着乐团作为“国家队”的实力与胆略,也折射出民族音乐百年来的深厚积淀和新时代发展。音乐会还突破性地邀请了两位深耕于交响乐界的指挥家吕嘉、李心草与民族乐团进行跨界合作,虽然是首秀,但其演出并未因“初体验”而生涩,两位指挥在二度创作中以尊重中西音乐之共性与个性为基础,结合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理念以及对民族音乐的声音理解,对作品与乐团音响进行再塑造。从中央民族乐团以其灵敏反应所反馈出的“新声”中可以听到,此次“中西跨界”的试验不失为集指挥、乐团、作品等各方之力对民族管弦乐声音所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图片

牛小北/摄

吕嘉在音乐会上半场携手乐团演奏了作曲家王丹红的《云山雁邈》《太阳颂》以及郝维亚的《秋江月夜》三首作品。一如他在选曲中所体现出的对民族音乐意蕴与唯美意境的关注,在指挥中,他也力图通过对音乐结构的整体性把握、音乐色彩的调配以及大线条的塑造,用“有意味的形式”来呈现作品中的传统审美情致,比如对《云山雁邈》的精道演绎。作品以潮州筝曲《胡笳十八拍》为素材创作,抒“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之情。“丰富细腻且富于变化”是作曲家在结构布局与配器写作中体现出来的创作特点,也是指挥中的难点。在结构处理上,吕嘉宏观与微观并重,既在细节处紧抓各部分的重要转换点,通过精微衔接将其串联为整体,使音乐一气呵成,又注意各段落间的对比,在力度上拉开强弱幅度,律动上突出松紧变化,使作品错落有致的内部结构在颇具大写意特征的手笔中呈现出“水落石出”之感。在对声音的调配上,他将色彩感与线条感并举,既注重对各声部音色浓、淡、虚、实的细致搭配,通过对音响色彩的追求优化乐团的音色结构,焕发其声音光泽,并用相宜的色彩比例将音乐引入“羚羊挂角”之境;同时又对音乐大线条的完整性进行精心呵护,使音乐的大美在舒展且具有韧性的旋律线条中得以凸显。

图片

牛小北/摄

李心草在下半场演绎了赵季平的《国风》与姜莹的《丝绸之路》两部作品。“弘中国之风骨,扬民族之精神”是《国风》的创作主旨,在对这首作品的诠释中,指挥家紧抓“劲头”与句法两大要旨。民族音乐讲究“劲头”,其充足与否直接关系着表演中“精气神”的有无。《国风》亦然,如果说《梅花三弄》的主题动机是作品展现中国风骨的显性符号,那么潜藏于律动中的“劲头”则是对音乐之“精神”的隐性支撑。李心草在指挥中对律动要点进行的准确把握,为作品精神内涵的体现起到了点睛作用。此外,在大段慢板段落中,从单乐句的起落到乐句间的衔接,再到各声部间乐句的穿插与交叠,指挥家都对乐句关系投以严谨的处理,为音乐的多样变化提供了有序的层次与思路。在《丝绸之路》的表演中,指挥家以期通过作品内在力量的不断蓄积,“达到乐队辉煌的音响及审美心理高潮”的创作构思为基础,在对乐曲和乐团演奏力度及速度的大力拓展中制造了一次“新高潮”。在后半段的快速段落中,指挥家以几乎一个乐句一个层次的精细要求,用多层次的立体变化大幅开发乐团音响的动态范围,同时,在结尾处又以近乎“疯狂”的速度要求将演奏家的技术能力调动至极致。中央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以其高超的技艺全全配合着指挥家的“极限”冲刺,精彩展现出了民族管弦乐音响中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和丰富可能性。

图片

牛小北/摄

刘沙此次执棒了顾冠仁的《将军令》、罗麦朔的《胤禛美人图》、王云飞的《春华秋实》以及张朝的《七彩之和》四部作品。作为民族管弦乐领域的杰出指挥家,多年来,他积极探索民族乐团的发展和创新方式,并以独特的视角积极倡导、委约并演出青年一代作品家的作品,此次演出所呈现的《胤禛美人图》便是刘沙委约创作的作品。经过多场次演出的打磨,作品的演绎在此次音乐会中更显纯熟,视觉层面的“乐中之画”与听觉层面的“乐中之声”在指挥家逻辑缜密的音乐处理中形成更紧密关联。

“跨界”是当代民乐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其多元交叉、交融的互动模式后,是不同艺术观念、样态、元素、风格的活跃碰撞。回望民族音乐发展历程,无论是隋唐燕乐的繁盛还是明清戏曲的繁荣,抑或是近代“国乐改进”中的变革,内外部的互通互鉴、多维碰撞始终是民族音乐向前发展的不竭推动力。作为“国乐之春”的首演,此次音乐会中的“跨界”策划既是对民族音乐发展传统的接续,也以“中西交融”的形式为民族管弦乐的声音探索开启了新的窗口。从此次的演出效果看,如是“跨界”若能得以常态化延续,许能成为为民族音乐注入新意与活力的又一“源头活水”,而通过多维碰撞不断扩容民乐的内涵与外延,也正是“国乐之春”这一崭新品牌有望为民乐发展带来的有效影响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