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雾化吸入用药,你至少应知道这5点!

 宰相肚里撑得船 2022-04-20

作者:Gcplive

来源:药评中心

雾化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为促进雾化吸入药物的合理应用,2019年和2022年,国内先后发布了《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和《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雾化治疗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一、雾化吸入药物的体内过程
与口服、肌内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化吸入治疗的最大优点是能将药物直接送达气道或肺脏,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全身不良反少见。
直径1~5μm的雾粒较为适宜。
▲粒径<0.5μm的雾粒,虽能达到细支气管和肺泡,但90%药物微粒可随呼气排出体外。
▲粒径>5μm的雾粒,绝大多数被截留在口咽部,最终经吞咽进入体内。
Image
二、不同疾病雾化治疗用药选择
目前,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短效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和祛痰药(氨溴索)等。
不同疾病雾化治疗用药选择:
Image
三、常用雾化药物及不良反应
雾化吸入药物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
在气道黏膜表面停留时间短、血浆半衰期短,及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
临床常用雾化药物:
Image
温馨提示:
静脉制剂不应替代雾化吸入制剂使用。
一是因为,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
二是因为,可能无法达到雾化颗粒大小要求,沉积在肺部,则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四、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之间的区别
国内常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有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Image
▲经典途径(基因途径):
糖皮质激素,依靠其脂溶性进入细胞中,并与胞浆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内,启动基因转录,抑制促炎蛋白合成,促进抗炎蛋白合成,发挥抗炎作用,数小时起效。
▲非经典途径(非基因途径):
糖皮质激素,直接与细胞膜中的激素受体结合,通过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稳定溶酶体等,发挥抗炎作用,数分钟内起效。
▲因为膜受体的数量仅占受体总量的10%~25%,因此需要大剂量ICS才能启动非经典途径。
2.布地奈德的主要特点
亲水性决定ICS透过气道黏液层的速度,亲水性越好,透过气道黏液层的速度越快。布地奈德亲水性强,起效快。
布地奈德的C21位羟基,可与肺组织中的脂肪酸发生可逆性的酯化反应,在肺内滞留时间延长,可产生持久的肺部抗炎作用。
3.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之间的区别
五、雾化药物的联合使用
1.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联合方案
ICS和SABA有协同作用,是最常用的用药组合。SABA和SAMA常联合应用。
Image
2.国内常用雾化药物配伍情况
氨溴索雾化制剂可与生理盐水1∶1混合,与SAMA混合。
多黏菌素和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常混合使用,妥布霉素和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可联合使用。
Image

备注:

C、IC:可以配伍;X:不能配伍;
NI:评价配伍稳定性证据不充分,除非将来有证据证明可行;
无:无证据;

CD:配伍稳定性数据有争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