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情

 复利60年 2022-04-20

你面前有一个选择,市场的情况很不错,如果你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买入看涨的期权,那么你将会有80%的概率获取50%的收益。

这似乎是个绝佳的机会,但是且慢,另外一个选择是:如果你买入20%的看跌期权,如果市场反转,你将有机会获得七倍收益。
这里有趣的地方就出来了,会有很大数量的人仍然会选择买入“看涨期权”,原因很简单,获胜的概率大嘛。
而有概率思维的人,会比较两个选择至今的“风险收益比”,进而选择更为合理的选择。
巴菲特决策模型:用亏损的概率乘以可能亏损的金额,再用盈利概率乘以可能盈利的金额,最后用后者减去前者。这就是我们一直试图做的方法。这种算法并不完美,但事情就这么简单。
投入100元
看涨期权:
80%X(100X50%)=40
20%X100=20
40-20=20
看跌期权:
20%X700=140
80%X100=80
140-80=60
于是更理性的选择是第二个,买入“看跌期权”,因为“风险收益比”更高。而几乎所有的金融巨鳄,都在用这套方法来筛选机会”。
记者问索罗斯:为什么明知道市场大概率上涨的时候买入看跌期权呢?
索罗斯答:很简单,因为买入看跌期权的风险收益比更高。01、选好赛道:
赛道很重要、赛道很重要、赛道很重要。人的成功就是和环境关系巨大。
假如比尔盖茨不出生在美国,而是在非洲;假如马云不毕业于杭州,而是出生在贫困山区。那么世界的格局都会发生变化。
在投资领域中,选择哪个赛道,重要的程度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收藏品、房地产、股权投资、数字资产,每一个领域有着不同的“年增长”,这直接关系到你的收益。
而决定不同年增长的,其实就是趋势,所以选赛道,其实就是选趋势。
趋势的反面,是一个叫“市场平均效应”的概念:指某个商业行为或者行业获取了“超额收入”,必然面对大量人员与竞争对手的进入,并与其竞争,使行业利润不断下降,最终达成一个市场平衡。
而这里有一个建议:尽可能的更专业,不断学习,紧跟趋势潮流,成为一个专家。
在投资领域中,唯有真正的“专家”才能获取最大的收益。他们心如止水,他们富甲一方。
02、等待机会:等待风险与收益失衡之时,下重注
两个小故事关于我们的投资神话巴菲特与索罗斯:
故事一:
巴菲特:我用一张20个格子的打卡纸,就能提高你们的投资收益。你们一辈子的投资机会,你每一次投资,就划去一个格子,当所有格子消失,你就再没有出手的机会了。
我和查理如果没有那六七次的重要投资,那我们什么都不是。
故事二:
索罗斯和他的合伙人在阻击英镑,在即将胜利的最后关头。
合伙人对索罗斯说:这真是太好的机会了!我要把我所有的钱全部投进去!
索罗斯听后大怒:愚蠢!你知道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么!你这辈子还能碰到比这还好的机会吗!不是把你所有的钱全部投入进去,而是应该投入“你所有能借到的钱”!
合伙人震惊,感慨到:在把握机会上,我不如索罗斯。
最好,他们挣了10亿美元,一举封神。
这两个故事听起来关联不大,但是都能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等待风险与收益失衡之时,下重注!
在选择好赛道,不断努力让自己成为专家的征途上,目光与头脑不断分析每一个“风险与收益失衡”,也就是利益庞大,而风险“相对极低”的地步,在“确认”这个时机到来之时,敢于下重注,而如何判断,如何提升判断的正确性,这是投资能力的差异所在。
这里我们回过头来讲讲赛道,因为每个赛道、每个领域、的风险收益比都完全不同。
例如葡萄酒收藏这两年的指数收益在17%、美股的指数收益是15%、而2017年币圈的收益在30000%。
区块链是可能影响人类财务分配的一次重大变阁。2018年随着机构大量的进入,收益逐渐下降,可能是十倍或数十,但这个比率目前在其他投资领域还是十分少见。
在2017年初进入币圈的,都获得了巨大收益,这就是赛道的重要。
虽然这么一看,币圈风险收益率远高于股市。那我是不是就随便乱投了呢?
再次默念:等待风险与收益失衡之时,下重注!
不断的独立思考,直到你的思考与绝大多数人相反;不断寻找机会,分析机会,判断风险收益比,选出数值最高的机会。
如果这是你一辈子,仅有的20次投资中的一次,你还会下注么?
03、尊重资产量级的差异:塑造你的大脑
面对现实、尊重现实、学会尊重资产量级的差异。
甲有 100 万人民币的闲钱,乙有 10 万人民币的闲钱,这中间的差异是 90 万人民币,9 倍……已经是很大的差异了,可若是再细想想,很可能远远不止 9 倍,而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差异。

算算呗。你一个人,在北京生活,每月税前工资 2.5 万人民币,税后,再算上五险一金之类的,拿到手 1.7 万多一点点,在不特别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你能存下多少?很多人两千都存不到——这是事实,更是另外一些月入仅 5000 的人想象不到的事实。假定每个月能存下5000,一年也才总计六万,简单一算,也就是说,需要 15 年的时间才能弥补那“90万的差异”——这还是在下面的两个前提下:
1.假定没有任何意外发生(15 年没有意外发生其实很不可能);
2.假定那差异 15 年后不会变大……
这里的核心与关键在于:你能活几个 15 年?
差异很大,差异很了不起——是否认真尊重那个差异,在我看来实在是最重要的“大脑重塑”动力。不尊重那个差异,就会没完没了地接着找借口,最终无论愿意不愿意,都要事实上忍受那个差异带来的后果与压力——而后大脑被塑造成另外一个样子;反过来,尊重那个差异,就等于已经接受现实。认真面对现实的人,即便是“难受”,也是“正确的难受”,因为那个“难受”会促使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与此同时,大脑不断被塑造成一个更适合寻找机会、积累财富的机器。
———李笑来
这真的很不容易的,你时常会面对各种资本差异带来的反差感。例如你拿不到的私募你感觉到差异;例如你打工十年,不如一个币圈的大佬一晚上的投资收益;例如同样面对绝佳的投资机会,但是你发现自己和大佬的资产差距变的更大了…
对此我们的策略:
选好赛道;
成为专家;
等待风险与收益失衡之时,下重注;
开始深刻地对待“积蓄”这个行为;
开始认真筛选必要的消费;
开始认真投资自己(其实主要是时间与注意力);
开始真正全方位关注自己的成长,因为不成长,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满意的现状;
开始认真向那些“有钱人”学习,分辨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对的,而不是上来就直接冒出“你有啥了不起啊?!”之类的念头;
开始了解思考质量的价值,于是不断刻意地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磨炼自己的思考模式;
……
在通往财富自由的路上,我们共勉前行。

浏览2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