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管理1:情绪有颜色,你见过吗?

 王肖杰 2022-04-21
情绪伴随人的一生,对于情绪的探究,可能是每个人都感兴趣的话题。然而直到现在,对于情绪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南非著名心理学家阿诺德·拉扎勒斯曾把情绪定义为:“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倾向。”听上去很高级,理解起来却是一头雾水。当然,对情绪进行定义是科学家的事情,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关键是要认识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人的情绪非常复杂。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曾用“核心情绪轮”来描绘常见的32种情绪。
 
它定义了8种核心情绪:快乐、悲伤、信任、厌恶、害怕、愤怒、惊讶和期待。这8种情绪两两相对,比如狂喜与悲痛是相对的,崇敬与憎恨是相对的,警惕跟惊诧是相对的。
此外,每个轮片的情绪强度从内到外不断降低。比如,比崇敬轻一点的情绪是信任,比信任再轻一点的情绪就是接受;憎恨轻一点是厌恶,再轻一点是厌倦。
在最轻的两种情绪之间还有中间情绪,比如,介于关心和平静之间的情绪是乐观,介于关心和烦躁之间的情绪是侵略。
情绪轮的科学性很难讲,但它生动地展示了人类情绪的复杂性。很多人会惊讶于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情绪,然而这仅是冰山之一角,不同的民族还有一些表达特殊情绪的词,英语无法翻译,也就无法容纳到这个情绪轮里面了,比如孝道引发中国人的情绪。
情绪与生理密切相关。
人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一般情绪较好;在生病的时候,情绪大概率不会太好,这一点想必每个人都有体会。反过来,情绪也会影响人的生理。情绪不好会影响寿命,“郁郁而终”的人,大多寿命不长。
有一种方法可以直观的体现情绪与生理的关系,就是不同情绪导致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温变化。通过现代成像技术显示的影像,我们看到: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他的上半身温度很高,两只手的温度最高,好像要打人的样子;处于中立状态,身体基本上是0度;在幸福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在发热;抑郁的人整个身体好像冻冰了一样。仔细看看下面这张图,非常有意思。 

情绪不同于心情。
情绪跟心情很容易搞混,但二者有很多不同。
首先是时间长短,心情往往能够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但情绪要快得多,甚至是分分秒秒的事情,比如勃然大怒、破涕为笑。
其次是触发点,心情没有明确的触发点,不知道为什么心情就慢慢的好起来,或慢慢地变坏。情绪有明显的触发点,很多人身上有“情绪开关”,一碰就跳。比如对一位妙龄女郎说:“最近营养不错啊,有点胖了。”尽管她身材已经很苗条,甚至胖一点会更好看,但她还是可能大叫起来:“我要减肥!我要减肥!”
第三是显著性,从表情上来看,心情好坏不太显著,但情绪非常明显。自己对心情的觉察也不明显,而是否生气自己是清清楚楚的,并可能伴有身体反应,比如手抖、说不出话。
如此复杂的情绪究竟是怎样来的呢?它跟人的大脑又有什么关系呢?且听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