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老行当——风水师

 藏书胜似藏金 2022-04-21


有些事物生命的顽强那是不能不让人佩服的,即便是踏上千万只脚,想让它永世不得翻身,竟然达不到目的。明知道它在骗你,却依然要从它那里去寻求人生的答案,明知道有些事是不可能的,只要从他口里说了出来,就等待着去验证,就会感到稳妥、放心,还增强了自信。这番话要说的,就是在古城保定曾经大起大落的“风水师”这个老行当。

图片

保定东大街上的风水公司

这个行当在保定大部分都集中在了东大街大慈阁一带,那里有着众多以看风水为业的店铺,有的甚至发展到了公司的规模。如保定市易经文化研究会、保定易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国九华山易经风水大师、(香港)中国国际易学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等。在网上也很容易就能搜索到有关保定风水业的信息,如河北保定周易风水研究会、河北保定易学风水预测研究传播中心、保定风水预测公司等等,可以说在保定拥有着众多专职看风水的店铺和风水师。风水师也叫做堪舆师,民间还叫他们风水先生和阴阳先生,这个行当无论在保定还是其他地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他们一方面是相活人居所。《尚书·召诏序》中说:“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一方面是相死人墓地。《孝经·丧亲》中有“卜其宅兆而厝也”,这是相阴宅。还出现了《移徙法》《图宅术机》《堪舆金匾》《论宫地形》等有关风水的书籍。汉代有个叫青乌子的人,他撰写的《葬经》不仅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还介绍了相地的具体方法,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后世风水师都尊奉他为宗祖。

纵观历史可以说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时期,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民国以来风水学在旧中国更是大有市场,解放后理论上受到沉重打击,实践中却还在不断运行。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风水的重视以及它的适用性,使风水这门古老的学科更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卷起横扫封建迷信的飓风,那时被称为“四旧”的风水师也望风而逃,销声匿迹。现在,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科学的发达已经与那个革命年代不能同日而语,看风水这个玄虚的行当却又随着时代卷土重来,甚至成为发财致富的途径。这个老行当究竟是凭着什么魅力在保定安身立命的呢?

保定风水师有着和其他风水师普遍存在的特点,他们要做的主要事情是,选择住宅或墓葬的良好地点,判断建筑设计是否符合风水要求,调整室内外的摆设以营造更佳的风水环境,根据屋主的八字命理,找到财位和文昌位。他们的主要理论是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天、地、人合一是风水学的最高原则。根据这些他们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来判断风水的优劣,用风水画、风水对联、风水剑、八卦镜、风水缸、神佛图画、盆栽植物、风铃、祥狮瑞兽、风水地板等来指导人们调整环境,适应自然。他们必备的工具是或圆或方的罗盘,它的基本构造是,中心的指南针、十字基准线和外圈数层的八卦、二十四山、360度刻度等内容。风水师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风水师不讲“磁场”的概念,但是罗盘上各圈层之间所讲究的方向、方位、间隔的配合,却暗含了“磁场”的规律。

图片

保定东大街上的风水标牌和店铺

看似很玄虚神秘的风水师,在保定为别人进行风水堪舆时,也是遵循着特定的规律和原则的。如:整体系统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依山傍水原则、观形察势原则、水质分析原则、坐北朝南原则、适中居中原则、顺乘生气原则、改造风水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水师们还尽量地用现代科学来解释风水学现象。他们认为自然界的超微离子和磁场对人体产生明显的正负影响,并认为在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会产生作用于人体的超微离子和磁场,这些能量也随着环境不断改变,也随着人体自身的场态信息的改变而改变。这些信息能量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思维敏捷、健康长寿,也可以使人思维迟钝、神情恍惚(撞鬼)、多病短寿。而风水师就是要在地基、居所、坟墓的布局基础上增加某种信息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趋吉的心理要求,已达到人和环境的最大和谐,从而增加生活的质量和品质。

风水是汉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是一种研究环境与宇宙规律的哲学。在中国古代,不但儒释道三教都乐于此道,就连那些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也都把风水地理作为必须掌握必须精通的知识与学术。只不过,后来有些遗贤术士把风水学引入太过功利化和神秘化的方向,使得当今有些风水师依然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使风水学显得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真正有见地的风水师不应该把这门深奥学问作为一种挣钱的工具,而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使这门远古的哲学更好地为人类生存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