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历史]卧薪尝胆36年:唐宣宗李忱一朝上位宏图大展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2-04-21

文/   依伊文史社   2022-04-20 08:52

 

公元846年,唐武宗驾崩,宦官为了继续掌权,把从小痴傻的皇叔李忱扶上位。谁料李忱登基后突然变得聪明睿智,宦官大呼后悔:“我们竟然被他骗了整整36年。”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登基前本名为李怡,母亲只是郭贵妃身边的宫女。

出身卑微,再加上性格孤僻木讷,李怡没少被兄弟姐妹嘲笑,大家都把他当傻子看待。

一次李怡在宫中遇到刺客,被吓得当场尿了裤子,从此更是被众人耻笑,他开始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好在李纯没有嫌弃这个儿子痴傻,反而因为他的单纯而更疼爱他。这也不免让李怡遭到其他皇子公主的嫉妒,因此经常捉弄取笑他,甚至连侄子都敢欺负他。虽身为皇子,李怡这些年过的日子,用忍辱负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父皇去世后,李怡的日子过得就更加艰难。

唐文宗李昂在位时,有一次在宫中设宴,为了找乐子,便让众人比试,看谁能将这位默不作声的皇叔逗笑。岂料不管是谁使出浑身解数,哪怕是言行中多有侮辱,李怡只坐在那里呆若木鸡。

众人看他憨傻的样子都捧腹大笑,唯有一人表情严肃,那就是唐文宗的弟弟李炎。

别人看李怡只觉得好笑,但李炎目光如炬,一眼看出他不是表面那么简单,心中不免忌惮。

后来李炎登基为唐武宗,就开始想办法除掉这个“傻”叔叔,可是李怡碌碌无为,要找到他的错处的确不易,那就只好制造意外。

所以在唐武宗时期,李怡没少受伤,不是突然坠马,就是被什么东西绊倒滚下台阶。

一次大雪之后,众亲王陪同皇帝出游,李怡再次从马上跌落,昏倒在冰天雪地里,并且“无人察觉“。好在他半夜醒来时,恰巧碰上巡逻的人,这才得以回府。

李炎本以为李怡死定了,没想到次日又看到了大活人。几次三番除不掉,李炎气不打一处来,干脆直接动手。于是他命人将李怡抓来幽禁了好几天,之后又把他捆成粽子一般,扔进粪坑羞辱。

太监仇公武是宫中为数不多看穿李怡的人,为了救人他心生一计,进言道:”亲王不应久沉厕中,不如诛杀为好。“

这话正合李炎的心意,他怎能不同意。但仇公武动了手脚,他把李怡捞上来后,藏在粪车上带离了长安。

侥幸逃过一劫的李怡从此隐姓埋名,之后一路南下,来到浙江安国寺剃度出家,日子过得清贫,但也体尝到了人间疾苦。

后来李炎痴迷长生之术,开始服食丹药,却不幸中毒身亡,李怡这才回宫奔丧。

那时的大唐由宦官当道,他们想要继续掌权,就打算扶持一个傀儡皇帝,要么找个年幼的,要么就找个听话的。就这样,从小痴傻的李怡就成了他们的最佳人选。

李怡登基后改名为李忱,可令人惊奇的是,他一改往日呆傻的模样,突然变得英明睿智起来。之前耍弄他的那些人这才明白,这36年来,他们都被李忱给骗了,之前的样子都是装出来的。那几位扶他上位的宦官更是大呼后悔。

这些年来,李忱忍辱负重,不过是为了自保,看似痴傻,其实比谁都英明神武。如今登上帝位,没人敢再欺负他,他也就不必继续伪装。

令人惊诧的不只是他在状态上的改变,还有他的政绩。别看李忱以前无所作为,这些年的韬光养晦,终于到了施展拳脚的时候。

他以贞观之治为榜样,励精图治,任人唯贤;之后打击了扰乱朝堂多年的党派之争;还收复了流失数十年的河湟失地。是个大有作为的明君。

可惜李忱的后劲不足,他也没能免俗,励精图治一段时间,他也开始沉沦于后宫和长生之术。终于在公元859年,他因为丹药服食过量而毙命,只做了13年的皇帝。

李忱去世前,又因为在立储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朝堂混乱,宦官重新掌权,将大唐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是他亲手将自己打造的繁荣光景毁于一旦,实在可气可叹。

权势总是容易让人迷失心智,宦官都敢把持朝政甚至弑君,就连英明睿智的李忱也没能逃过这个规律,恐怕真的是被成功迷昏了头。

36年的隐忍,十多年的敬业,到头来居然都成了一场空,实在令人惋惜。#历史# #人物#

作者:月半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历史板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