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改委“点赞”的这家民营钢铁巨头,当年是如何吃下英国钢铁公司的?

 中外管理传媒 2022-04-21

文:中外管理 辛国奇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从0到世界500强——敬业集团成长启示录》

4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河北敬业钢铁收购英国钢铁公司使百年老厂重焕生机》,对敬业集团出海收购英国钢铁公司,并采取有力措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使其扭亏为盈,予以了高度评价:“2020年河北敬业钢铁收购破产的英国钢铁公司(以下简称“英钢”)后,快速使英钢在连续亏损9年后实现扭亏为盈,既保住了英钢4700余名员工及其上下游产业链2万余人的就业,又盘活了英钢资产,使其重新焕发活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有大量的企业,经不起危机的考验而走向死亡,而也有一些企业,能够独立于经济周期之外,顽强而又茁壮地成长。“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革”、认为墨守成规只能使企业死亡的敬业集团显然属于后者。

巍巍太行下,滔滔滹沱旁,一群不安于现状的热血青年,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披荆斩棘,摸爬滚打,边学边干,终成人中豪杰,还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将公司打造成了世界500强!

2021年8月,在敬业集团首次上榜《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时,《财富》杂志曾评价敬业集团是一棵在沙漠中独自成长的胡杨:“敬业集团可能是中国企业版图上一个特殊的存在——总部位于刚脱贫不久的河北省平山县,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成长环境;创始人李赶坡也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与技术专长;也没有像其他'共和国之子’们一样带有钢铁基因,甚至最初的业务是完全不相关的化工行业——生产水杨酸;更没有像其他激进的钢铁企业一样通过高杠杆收购实现快速增长。像一棵在沙漠中独自成长的胡杨,当公众注意到时,敬业已经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的确,敬业集团逆势成长、化危为机的韧性,很像“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的胡杨树,无惧狂风肆虐、黄沙漫天,无惧没有水分和养料,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野蛮生长着。所以,敬业集团这一民营企业的成长样本,极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充分借鉴。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成功背后必然有着趋向成功的逻辑。优秀企业的成长,总能看得到,摸得着,听得见,有章可循,有道可依。很多人会好奇,作为一个并不具备先天优势的民营企业,敬业集团在全球竞争对手林立的大环境下,在钢铁这一具有垄断性特点的产业中,他们是如何历经九死一生,拥有一席之地,进而傲视群雄,冲进世界500强的?

从小小罐头厂到千亿级跨国集团,从发迹山区到扎根英国,从冷眼中创业到造福一座城,从老师、公社书记到世界500强掌门人,从赶坡上山到一览众山,敬业集团董事长李赶坡是如何想,又是怎么做的?他们又是如何披荆斩棘、开疆破土、异军突起的?

中外管理最新出品的《从0到世界500强——敬业集团成长启示录》逐一予以了独家解密(全书28万字)。

“双11”的最大订单

“当大家还在血拼'双11’网购时,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在英国初步谈成了一笔大买卖。”

“在这个全国人民都在疯狂'买买买’的节日里,有公司甚至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并计划以7000万英镑的大手笔签下'双11’最大的一单。”

“就在国人沉浸在'双11’网购大战的时候,一家中国公司在英国成就了一笔大买卖。”

“'双11’最大订单!敬业集团7000万英镑收购英国第二大钢铁公司。”

……

2019年11月11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段报道,从不同渠道传至国内,引发各路媒体争相关注,并纷纷将之与“双11”的最大订单联系起来:英国第二大钢铁公司—英国钢铁公司将与中国河北的敬业集团达成收购协议,原则上同意这家中国民营企业以7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3亿元)收购英国钢铁公司,这将为英国保住最多可达4000个工作岗位。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1日0时,敬业集团与英钢签订收购协议

不少自媒体对于敬业集团知之甚少,开始在网络上搜索这4个字,搞清这家公司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够在国际贸易低迷时期,逆势出击。而不少海外媒体,也在问敬业集团是谁,他们称之为东方的“神秘”买家,并在中国地图上查看敬业集团到底在哪里。

务实低调的敬业集团,第一次如此高强度的被媒体聚焦,甚至不少媒体将之与福耀集团曹德旺的“美国工厂”相提并论——这是要拍《英国工厂》?

此前,中国钢铁企业在海外布局,多集中在东南亚或非发达地区。此次敬业集团并购英钢,是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钢铁厂后,中国向西方收购的第二家钢铁厂。而作为身处内陆的民营企业,敬业集团的国际化显然不具先天优势,而他们却成为首个在英国有了生产基地的中国钢铁公司,自然令业内外、海内外充满敬意地刮目相看。

“一夜之间,敬业集团的名气就更大了。前来咨询的客户猛增了一倍。”敬业集团的市场营销人员对笔者说。

有业内人士说,作为一家民营钢铁企业,敬业集团走出国门收购英国第二大钢厂,气魄着实惊人,这就像是一场跨国大探险。

而收购英钢的这一过程,显然充满了艰辛。

命运多舛的英国钢铁公司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钢铁行业曾一度为英国向海外扩张打下深厚的工业和军事基础,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英国钢铁一直被视为英国重工业的骄傲。

英国钢铁公司是英国第二大钢铁公司,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当时14家英国钢铁企业合并重组为英国钢铁公司前身,包括英联钢铁公司、康斯特钢铁公司、柏门钢铁公司、威尔士钢铁公司等。鼎盛时期,英国钢铁公司占全英钢铁产能的90% 以上,并在英国和英联邦各国雇佣有超过26万名员工,是名副其实的英国钢铁“老大哥”。

1988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对英国很多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革,包括英国钢铁公司等在内的企业被私有化。1999年,英国钢铁公司与荷兰钢铁生产商霍戈文工程技术公司合并成立了康力斯集团,康力斯集团是当时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大型钢铁企业,仅次于浦项和新日铁。彼时,敬业集团刚刚组建不久,才有两三座高炉。

新成立的康力斯集团在经历了大规模裁员和成本削减计划之后,于2007年被当时世界第五大钢企印度塔塔钢铁公司以43亿英镑的价格收购,成为塔塔欧洲钢铁公司的一部分。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英国钢铁公司连年亏损,负债累累。

2016年3月份,印度塔塔钢铁公司董事会发布声明说,公司对过去一年英国业务不断恶化感到担忧,考虑从塔塔英国钢铁公司部分或全部撤资。随后,经常收购经营不善企业的英国格雷布尔资本管理公司,象征性地以1英镑的价格,从塔塔钢铁公司手中购买了康力斯公司,并更名为英国钢铁公司。但格雷布尔资本管理公司未能获得继续维持经营的资金。

彼时,英国钢铁产业依然在加速衰落。英国钢铁行业由原本的中央集权管理,下放到由地区政府各自管理。2017年,英国钢铁公司曾短暂获得盈利,但由于英国脱欧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给英国钢铁公司的订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更多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亚洲钢材涌入英国和欧洲市场,给英国钢铁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严重打击,导致公司经营举步维艰。

2018年3月,特朗普宣布对欧盟的钢铁加征25%关税。受欧盟市场规则的约束,英国无法通过增加进口钢铁的关税来保护本国钢铁行业,由此也造成英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攀升的能源价格和营业税,以及来自海外更具价格优势的钢铁,更令英国钢铁行业日薄西山。2018年,英钢裁员约400人,格雷伯尔资本管理公司当时表示,公司尽全力拯救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努力让它重新振作,但脱欧相关问题构成了额外打击,困难已无法逾越。

2019年5月22日,陷入严重经营和财务危机的英国钢铁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英国政府曾试图救助英国钢铁公司,在2019年初向其提供1.2亿英镑贷款,帮助工厂满足新的欧洲大气排放要求,但由于市场不景气,最终未能扭转亏损局面。

尽管英国钢铁公司恢复了代表其辉煌时期的原名,但经营陷入困境的它,最终还是走上了破产清算的道路。2019年5月,英国钢铁公司向英国政府申请7500万英镑救助贷款,随后又调整为申请3000万英镑,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英国钢铁公司被迫破产清算—如此,该公司直接雇佣的5000个工作岗位及其供应链上相关的至少2万个工作岗位都面临失业威胁。更糟糕的是,如果英国钢铁公司关闭,那么一部分关乎英国国计民生的钢材,就要完全依赖于进口了。随后,英国政府破产管理署接管了该公司日常运营,并委托安永会计事务所作为特别管理人协助清算事务,面向全球寻求买家—英国政府希望能有海外资金注入英国钢铁公司,使其起死回生,并继续留在英国,也就是说,在出售英钢的同时还能保留工厂产能和工作岗位。

正因为英国钢铁公司不仅涉及规模庞大的就业,而且涉及复杂的资产价值和产业链生态的保护,所以,英国政府不会轻易让这样的公司垮掉。英国钢铁公司尽管申请了破产清算程序,但官方接管人按照英国破产法的程序对其实施接管后,并没有按照一般的清算程序将其资产挂牌零售,即将企业资产变卖了之,而是积极促成企业在经营状态下的资产出售—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破产清算,而是一种破产保护与拯救。

这个代表英国工业往昔荣耀的“巨无霸”,自2019年5月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每天需花费100万英镑维持运转。当时,英国钢铁公司仍有员工5000余名,其中3000人工作于距离伦敦以北290公里的“工业花园城”斯肯索普,另有1600名员工分散在英格兰东北部的各大工业区。

英钢厂区

钢铁产业是斯肯索普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工厂面积占到了整个城镇的四分之一。当时,历代都靠钢铁厂工作维持生计的斯肯索普人都对未来表示了担忧,毕竟这座工厂对他们的生活来说太重要了。这一点,从当地足球俱乐部斯肯索普联队的队徽上也能窥豹一斑:一个有力的手臂握着巨大的钢梁,上面还印着“IRON”(铁)的字样。

英媒《卫报》当时报道说,“斯肯索普大多数的工业和贸易都是随着钢铁厂发展起来的,公司破产对该地区影响很大,人们如果穷困潦倒,其他产业也会受到连带影响。”《格里姆斯比电讯报》则报道称,当地人想都不敢想,工厂倒闭之后的斯肯索普会是什么样。“如果钢厂关闭,斯肯索普将成为一座鬼城。很多人离开学校后就一直住在那里,现在他们可能快退休了,他们只懂炼钢。”

“车间里堆满了生产好的钢材,但我们不知道给谁发货。政府救助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不过我想,这次他们不会救我们了。”当时一位英钢的工作人员在接受BBC采访时悲观地说。

实际上,英国钢铁公司并非“鸡肋”,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领先的市场地位,在英国、法国和荷兰均有生产基地,其主营产品型钢、钢轨、异型钢和品种线材市场覆盖英国和欧洲、北非、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在亚洲、大洋洲和美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同时,英国钢铁公司是英国铁路公司Network Rail的主要供应商,供应了英国国内96%的铁路轨道。

只是,它暂时成为了一只“休克鱼”。

决定收购:有着“打锦州”般的战略意义

敬业集团的国际化,有着从海外销售到全球贸易,再到建海外基地的逻辑脉络。

从大环境上来看,传统行业里的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本身就是一个方向,在贸易保护环境下,海外产能也是一个市场突破口。同时,受到国内钢铁业去产能的影响,不少钢铁企业都在往国外转移产能。

此前,李赶坡曾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分析了国内和国际钢铁行业形势,他认为,从整体看,中国GDP的降速、国内城镇化率的提升,以及政策引导下的产能腾挪,都使得国内钢材的产量增速将大于钢材消费的增速,钢铁产能过剩的趋势也由此可以推导得出。

敬业集团董事长李赶坡

在这一背景下,从2015年开始,伴随着国际钢材贸易,敬业集团就开始有了收购海外钢企建立海外基地的计划。此后,敬业集团专门组建了海外投资团队,由敬业集团副总经理、现英钢总裁曹喜军负责。

2019年,怀揣着海外布局设点的设想,李赶坡带着众多高管,先后考察过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柬埔寨、越南、巴西、阿根廷等10多个国家,考察当地钢材需求和市场环境。当时,敬业集团甚至和马来西亚东钢已形成了收购意向,但最后因为价格没谈拢,最后马来西亚东钢被国内另一家钢铁巨头建龙集团收入囊中。

“当时跑遍了东南亚各国,跑遍了南美洲各国,跑了中东许多国家,咨询公司也给我们提供了30多个国家的备选标的。最后决定在埃及上项目,地块看好,可行性报告也递交给了政府,在北京还见了埃及总统。埃及高层官员也到敬业厂区参观,见敬业管理如此整洁,自动化程度很高,就问:'你们怎么安排埃及3000人就业?’对敬业表现出极大兴趣。”李赶坡回忆说。

李赶坡所说的埃及项目,是2019年时敬业集团准备在当地一个“中国工业企业园区”建设年产300万吨的钢厂,但因为当地投资流程推进较慢而暂缓。

2018年,李慧明曾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他当时专门通过朋友联系,去参观了福耀集团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美国工厂”。“我是有意去的,专门跟美国福耀总经理约好的,就想去看看在美国的中国企业到底做得怎么样,是怎么做的,看了之后感觉挺好的,受益匪浅。”李慧明说。

显然,这也是在为建立海外基地做铺垫。

所以说,敬业集团的海外布局工作,一直在全力推进着,“拿下”英钢,也绝非“一时兴起”。正如李赶坡所说,敬业集团的国际化是必然,收购英钢则属于偶然中的必然。

了解以上“背景信息”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在得知英国钢铁公司破产清算的消息后,敬业集团高层的第一反应。

当时,李赶坡直觉上认为,这是一个继续拓展海外战略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到英国这样的老牌工业强国收购钢厂,无疑阻力更大、难度更高。李赶坡立即召开集团高层会议,研究是否介入。当时,所有高管都表示应该积极参与。敬业集团随即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管理公司作为顾问,进行了相关调研及并购前景分析,同时发出了收购要约。

彼时,知名投行摩根大通集团正在协助英国钢铁公司寻找接盘人。摩根大通集团是按照不良资产进行处置的,当他们听说来自中国的敬业集团主动发出收购要约,颇为吃惊,因为此前对敬业集团毫不了解。

“当时得知英国钢铁公司有上百年的历史,拥有450万吨产能的装备和产线,他们擅长制造钢轨、高端线材、型钢,有着丰富的冶金技术积累,并在欧洲市场占有相当份额,是国际知名品牌,在英国、法国和荷兰均有生产基地。如果能完成收购,将给敬业集团带来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和新的市场。所以,我们觉得这家公司的资产其实是很优质的。”李慧明告诉笔者,“而敬业集团的基因就是国际化的,骨子里就是国际化的,水杨酸产品60%都是用于出口的,而铁矿石原料现在90%是进口而来的,所以我们很早就组建了国际化团队,在世界各地布局了钢材的销售点,目的还是通过贸易的国际化来带动实体的国际化。既然国际化是我们必然的发展方向,那么自然就要找各种机会去实现、去促进。”

“实体国际化”的机会来了。2019年6月18日(巧合的是,这又是一个“大促”的购物节),李慧明带领团队前往英国考察、调研,紧接着,敬业集团副总经理曹喜军等人也飞赴英国,他们对英钢地理位置、原料采购、销售市场、厂内设备、员工状况、社会环境等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查。

从第一次的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并不理想。调查团队们初步认为,尽管英钢资产规模庞大,但设备非常陈旧,需要投入巨资进行改造。此外,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等也是影响经营的因素。而此时英国正处在脱欧的关键时期,时局不稳,政府领导更换频繁。

不过,英国方面对敬业集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英国时任商业、能源及工业大臣雷格·克拉克专程来到敬业集团考察,看了敬业的环保治理和现代化管理,非常支持敬业对英钢的收购。“他们参观了敬业后很惊讶,开玩笑说:'你们不是因为我们来才管理得如此整洁吧!’”李赶坡说。

“我们之前在英国跟雷格·克拉克会面过三次,来敬业集团参观后,他对敬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很满意,唯一关心的问题是英钢的员工怎么办。”李慧明回忆说。因为看到敬业集团有着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雷格·克拉克担心英钢的就业人数将会减少,就问员工能不能保住。李慧明当时回答:“能够确保3000人的就业。”实际上,在最后“接手”时,这一数字达到了4600多人。

虽然双方沟通得十分愉快,但因当时英国脱欧形势极不明朗,为确保万无一失,敬业集团还是决定暂时退出收购,先行观望。

不过,在此期间,敬业集团海外投资团队的“功课”并没有停下来,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他们对英钢各项基础资料、历史遗留问题、财税法律制度、用工制度、碳排放指标等信息,依然在不断地关注和学习。

时间到了2019年9月,李赶坡随一家机构组织的学习团队赴英国游学,既然到了英国,他决定趁机再深入了解一下英国的发展状况和英钢的现实情况。游学期间,李赶坡分别到英国企业管理学会、剑桥大学、英国皇家大学等地学习,此后又专程赶到中国驻英大使馆,与时任驻英大使刘晓明进行了深入交谈。政治局势对于跨国收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刘晓明大使的指点,让李赶坡放下了政治因素的顾虑。

通过此次走访和交流,李赶坡了解到,英国首相虽然频繁更换,但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并且英国有着完整的法律体系,也比较讲商业信用。随后,李赶坡又到英钢总部所在地斯肯索普实地查看,他发现英钢具备极佳的地理位置优势:距离码头非常近,还有铁路专用线,厂区周边地广人稀,条件极为优越。

对于脱欧可能带来的关税问题,李赶坡也想明白了:“脱欧这个事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英国进口钢材多,大概有800万吨,出口钢材少,最多400万吨。所以如果欧盟设置出口关税,那么相应的,英国进口钢材时欧盟也就不合算了。当时我就对英国工业部相关人士说,脱欧后你们其实不用在钢铁产业上担心,他们听了之后很感谢我的提醒。”

经过综合考察之后,李赶坡当时就认为,不能只盯着难点和劣势不放,而是要通盘考虑。回国后,李赶坡再次召集高管开会,将所见所闻一一道来,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要把目光总放在困难上,要往长远考虑,不要仅仅从短期利益上看,而是要从更高维度的战略角度上去看,英钢的自身优势将给敬业集团带来很多无形的价值。

任何事情的价值,往往都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的影响。之前,调查团队主要考虑的是“算账”的问题,感觉投资比较大,成本有些高,但李赶坡的战略眼光显然点破了问题的本质,敬业集团的高层也都坚定了收购英钢的信心。

显然,任何重大决策,都应该先“钻进去”然后再“跳出来”,从哲学角度看,重大决策更应强调系统性,考虑全局,而不是热衷于局部分析。这就好比当年打赢辽沈战役对于解放全国的战略意义,以及党中央决定攻打锦州,对于整个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的战略意义。风险当然很大,困难固然很多,但是一旦实现,它的战略意义更大!

一时间,敬业高管团队就像东北野战军一样心中有了底,开始全力执行既定策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