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德日报

 青梅煮茶 2022-04-21

□关晖

北纬30度这条神奇的纬度线附近汇聚了太多人类文明的遗迹和未解之谜。长江中游北纬30度线的一侧,有着迄今世界最早古稻田遗址——城头山。

谷雨时节的城头山跟谷雨节令的气候特征高度契合。就在这布谷催春的谷雨时节,天气正温暖,雨水正丰沛;阳光明而不烈,雨水绵而不暴,风吹面不寒,正适合去看看城头山的田野农事和如烟柳絮或者绵绵春雨里的村庄。

穿过城头山遗址高大的花岗岩牌楼,进入核心景区。无论是站在高处还是徜徉在阡陌之上,看着远远近近的古稻田里正在忙着春插的人们,涌入眼底的除了澧阳平原的阔大无边与敦厚,还有那句老辈人留下的农谚——“清明下种,谷雨插秧。”谷雨和清明两个节气被一句农谚紧密相连,像一首古诗歌里一句最自然的断句。如果此时你来澧阳平原上的城头山遗址,便能读懂暗藏在谷雨节气中的农耕文化的智慧。

城头山,稻谷已经在这里被人们耕种了六千多年。作为澧阳平原的原住民,虽然,我已经无法知晓远古先民们在这里如何刀耕火种,如何在一丝丝春雨里感知一颗稻种与季节的生命共振,但我依然可从这块土地上一脉相承的稻作文化中去寻找来处,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密不可分。

以前早稻育秧之前要浸种,父亲把去年留下的稻谷种在水中浸泡三五日之后,便已经露出芽尖;经过抽水翻耕、下入腐殖肥、犁耙过的水田早已沤熟,泥土稀松,正适合把浸泡过的谷种均匀地撒播下去。整个过程基本上会在清明到谷雨之间完成,老人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沤田和打撒。如果愿意投入更多的劳力,这个过程当然可以做得更精细一点。等到谷雨节气过后,根据选种的不同、下种的早晚和秧苗的长势,间苗和移栽就成了主要的事情,整个春播可以从4月底一直延续到5月初。这样一番劳作下来,加上后期的侍弄,早稻若能有个三五百斤的产量就很令人欢喜。

这样的广种薄收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现在,虽然优质高产的杂交稻种早已替代了产量低下的自留稻种,机械化的旋耕机、插秧机响彻春耕春播的田野,但是从一颗稻谷生长成一根稻穗的每一步都从未省略。

站在田畴上,我张开全身的毛孔,能感受到城头山的谷雨,有种与众不同的人文之美,带着蓬勃希望的美。

谷雨节气还是那个谷雨节气,澧阳平原还是那个澧阳平原,城头山还是那个城头山,古稻田也还是那片古稻田,每一粒稻谷的种子依然坚守着跟季节六千年不曾改变的约定。

如果此时你来城头山古稻田,读懂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谷雨节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