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自己,从忠于自己的心开始。

 Yabini的小世界 2022-04-21


昨天朋友偶然间聊到关于结婚的事情,谈到女孩的适婚年龄是24-28岁,建议我需要扩大自己的圈子,意思就是我该为自己的终身大事着急了。

换做是以前我听到应该会很焦虑,但是现在观念就改变了。


1



我清晰的记得几年前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当时我们也都才二十岁出头,正是提升自己的最佳年纪。她却认为在老家自己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早就已经结婚有小孩了,从她的讲述中我可以清晰的看到周遭大环境所带来的焦虑。

现在再看她已经是二个孩子的妈妈,整日操持着家务,偶尔朋友圈会有几句抱怨。虽然看到此并无批判,但是我却清楚地知道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因为我非常清楚如果我的状态不对,即使顺应周遭人的想法凑合着找了一个人结婚生子,最终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而我只有把自己各个方面的状态调整好,学会自我治愈,在感情里才不会卑躬屈膝、矫揉造作,这段关系才会互相滋养。

我渴望一段可以互相滋养的感情,而不是满足于周遭人期待下的将就。但恰恰爱情是奢侈品,是你变得足够好的时候,才有能力拥有的东西。


简奥斯丁的《爱玛》里的有段对白:
你为什么不结婚呢?你天生丽质。”
“女人有这种想法实在太奇怪了,我衣食无忧生活充实,我又何必改变现在的状态呢。因为我会成为富有的老姑娘。只有穷困潦倒的老姑娘,才会成为大家的笑柄。”

也许多年以后可能我还是个孤独的老姑娘,但是我懂得活出自我。这何尝不是好的生活!谁又决定着什么是好的生活,凭什么?


2



如果一个人活着的规则是基于他人、乃至社会的要求的规范,那他的自我一定程度上会被打压。而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又怎么会幸福呢?他会活在无限的后悔和自责中,因为顺应规则会背叛自己。

以前学社会学的时候就很喜欢社会学里的批判性思维,其实任何设定其实都是社会定义出来的规则,而规则的背后是人为的。所以那些被告知应该如何前进的背后是一群人所设定的规则,并以如果我们与之相悖就是违背了社会的准则,那就是不对。

我们因为违背了规则在内心批判自己,拷上有罪的枷锁,但是世人千千万,又怎么敢打包票一个游戏规则适合每一个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说道:“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我们需要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可以维护自己内心秩序的系统。在每个人都在持以否定的态度的时候,那个淡定的自己便会出来。


3



前不久和大学同学聊天的时候她说叫我抓紧时间识别合适的人处处,细问才发现原来周围的朋友都在劝她赶紧找一个,让她多试试,无疑给她创造了一种焦虑和紧急的感觉。

而在焦虑的状态中,我们的选择往往是慌乱的,就像一个忙乱的早晨。试想一下某天你睁眼醒来后发现自己睡晚了,距离上班时间还有15分钟,而路程就需要12分钟,这就代表着你只有3分钟可以准备出门。因此你随手抓了一件衣服慌乱地穿上,然后急急忙忙地洗漱。在路上你害怕迟到扣掉全勤奖奋力地奔跑。结果是你狼狈地准点到了公司却碰上上司,他看到你衣冠不整连连摇头,在心里给你大打折扣。


慌乱下的行动让人手忙脚乱,结果也不尽人意。而我们只有在不紧急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地找到自己的节奏,而节奏才能带动我们选择的正确性。

我也见过一毕业就结婚生子的幸福的一对,在问到姑娘对于刚毕业就有孩子的态度时,她回答结婚证、准生证和毕业证三证齐全,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

你看,她就很笃定自己的选择。而要换到我身上就会陷入手忙脚乱的情况,我会陷入焦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在喧嚣中找到自己的节奏不被带跑,我想这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

以前在和家人讨论关于结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假设了以后不结婚的可能性。家人的大致意思是面对他人的温暖家庭我会备感孤独,我说如果没有遇到的话那就是上帝给了我特别的使命,可能我会成为一个作家,这就代表我需要大量的时间找寻灵感和创造,因此组建一个家庭并不适合我。

虽然这个回答的假设只是开玩笑,只是我在这次谈话中想表达的是任何时候都要随自己的心做选择而不要后悔和愧疚。

任何时候都要根据自己内心做选择,不管是痛苦的改变还是安逸的颓废,只要是你的选择,承担它所带来的后果就可以了。最可怕的是想要安逸的颓废却选择痛苦的改变,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

爱自己,从忠于自己的心开始。
2022年2月日更的3/#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