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板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星星知我心yeS 2022-04-21
一种板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三十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板式冷凝器是将蒸汽或气体中的热量带走,从而将其转变成液体的板式热交换装置,利用金属薄板形成的通道,蒸汽与冷却介质交叉布置,两股流体通过金属板进行传热,现有的板式冷气器传热散热效果不显著,安装繁琐,板体无法进行有效的固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需要我们设计出一种板式冷凝器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板式冷凝器,进行高效散热,安装简便易操作,对散热板体进行有效的固定,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式冷凝器,包括第一压板和换热结构;

第一压板:其后侧面下端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中部与第二压板的前侧面下端通孔滑动连接,第一压板的后侧面上端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压板的上表面开口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后侧面与竖板的前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压板的前侧面通孔内部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的端头穿过第二压板前侧面对应的通孔并通过螺母螺纹连接;

换热结构:设置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相对内侧面;

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所述控制开关组设置于第一压板的上表面右端,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防止换热板体产生松动,实现高效稳固,进行全方位的散热,实现高效冷凝,加强周围空气的流动,对换热板体的表面进行辅助散热,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结构包括冷却液入口、第一垫圈、蒸汽入口、第二垫圈、蒸汽出口、冷却液出口和换热板体,所述换热板体的上下两端开口均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相对内侧面滑动连接,换热板体的前侧面上端均设有冷却液入口,换热板体的外沿处均设有第一垫圈,换热板体的前侧面中部偏上侧均设有蒸汽入口,换热板体的前侧面中部偏下侧均设有蒸汽出口,换热板体的内沿处设有第二垫圈,换热板体的前侧面下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冷却液出口,实现高效凝结。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座和滚柱,所述安装座对称设置于第二压板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安装座的相对内侧面转动连接有滚柱,实现辅助夹持。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架、安装块和电风扇,所述支撑架的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压板和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架的上板体滑动连接有安装块,安装块的下表面设有电风扇,电风扇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实现辅助散热。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支撑腿、第一脚垫、第二支撑腿和第二脚垫,所述第一支撑腿对称设置于第一压板的下表面左右两侧,第一支撑腿的下表面均设有第一脚垫,竖板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腿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腿的下端设有第二脚垫,实现加固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一种板式冷凝器具有以下好处:

1、前后滑动第二压板,调节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位置,将换热板体依次摆放进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摆放完成后,将螺杆依次穿过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螺杆的端头通过螺母进行固定,防止换热板体产生松动,实现高效稳固。

2、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入口进入各换热板体的开口内部,各换热板体之间通过第一垫圈的阻隔,避免发生外溢,然后通过两个冷却液出口排出,这时蒸汽通过蒸汽入口进入各换热板体的内部,通过第二垫圈对其进行阻隔,蒸汽所散发的热量被周围流动的冷凝液带走,并在换热板体的外表面实现凝结,进行全方位的散热,实现高效冷凝。

3、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组启动电风扇进行运转,通过安装块的前后移动改变电风扇的吹风位置,加强周围空气的流动,对换热板体的表面进行辅助散热,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中:1第一压板、2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4第二压板、5换热结构、51冷却液入口、52第一垫圈、53蒸汽入口、54第二垫圈、55蒸汽出口、56冷却液出口、57换热板体、6螺杆、7螺母、8竖板、9安装座、10滚柱、11支撑架、12安装块、13电风扇、14第一支撑腿、15第一脚垫、16第二支撑腿、17第二脚垫、18控制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板式冷凝器,包括第一压板1和换热结构5;

第一压板1:其后侧面下端设有第一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2的中部与第二压板4的前侧面下端通孔滑动连接,第一压板1的后侧面上端设有第二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3与第二压板4的上表面开口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的后侧面与竖板8的前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压板1的前侧面通孔内部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螺杆6,螺杆6的端头穿过第二压板4前侧面对应的通孔并通过螺母7螺纹连接,前后滑动第二压板4,调节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4之间的位置,将换热板体57依次摆放进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之间,摆放完成后,将螺杆6依次穿过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4,螺杆6的端头通过螺母7进行固定,防止换热板体产生松动,实现高效稳固;

换热结构5: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的相对内侧面,换热结构5包括冷却液入口51、第一垫圈52、蒸汽入口53、第二垫圈54、蒸汽出口55、冷却液出口56和换热板体57,换热板体57的上下两端开口均与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的相对内侧面滑动连接,换热板体57的前侧面上端均设有冷却液入口51,换热板体57的外沿处均设有第一垫圈52,换热板体57的前侧面中部偏上侧均设有蒸汽入口53,换热板体57的前侧面中部偏下侧均设有蒸汽出口55,换热板体57的内沿处设有第二垫圈54,换热板体57的前侧面下端均设有对称分布的冷却液出口56,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入口51进入各换热板体57的开口内部,各换热板体57之间通过第一垫圈52的阻隔,避免发生外溢,然后通过两个冷却液出口56排出,这时蒸汽通过蒸汽入口53进入各换热板体57的内部,通过第二垫圈54对其进行阻隔,蒸汽所散发的热量被周围流动的冷凝液带走,并在换热板体57的外表面实现凝结,进行全方位的散热,实现高效冷凝;

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组18,控制开关组18设置于第一压板1的上表面右端,控制开关组18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

其中:还包括安装座9和滚柱10,安装座9对称设置于第二压板4的上表面左右两端,安装座9的相对内侧面转动连接有滚柱10。

其中:还包括支撑架11、安装块12和电风扇13,支撑架11的下表面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压板1和竖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架11的上板体滑动连接有安装块12,安装块12的下表面设有电风扇13,电风扇13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18的输出端,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组18启动电风扇13进行运转,通过安装块12的前后移动改变电风扇13的吹风位置,加强周围空气的流动,对换热板体57的表面进行辅助散热,操作方便。

其中:还包括第一支撑腿14、第一脚垫15、第二支撑腿16和第二脚垫17,第一支撑腿14对称设置于第一压板1的下表面左右两侧,第一支撑腿14的下表面均设有第一脚垫15,竖板8的下表面与第二支撑腿16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腿16的下端设有第二脚垫17,实现高效稳固。

在使用时:前后滑动第二压板4,调节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4之间的位置,将换热板体57依次摆放进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之间,摆放完成后,将螺杆6依次穿过第一压板1和第二压板4,螺杆6的端头通过螺母7进行固定,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入口51进入各换热板体57的开口内部,各换热板体57之间通过第一垫圈52的阻隔,避免发生外溢,然后通过两个冷却液出口56排出,这时蒸汽通过蒸汽入口53进入各换热板体57的内部,通过第二垫圈54对其进行阻隔,蒸汽所散发的热量被周围流动的冷凝液带走,并在换热板体57的外表面实现凝结,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组18启动电风扇13进行运转,通过安装块12的前后移动改变电风扇13的吹风位置,加强周围空气的流动,对换热板体57的表面进行辅助散热,操作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电风扇13可选用乐清长盈电器有限公司所生产的250fzy1-d轴流风扇,控制开关组18控制电风扇13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