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工坊 | 明明是爱,为什么会变成伤害?

 与癌共舞论坛 2022-04-21

作者:月夜青衫

主持人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在场的观众听到这个答案,都笑得东倒西歪,连主持人也对着镜头哑然失笑,没想到,孩子却哭了起来,主持人轻声问他说: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孩子擦了擦眼泪,委屈地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这是一个关于聆听的小故事。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擅长聆听,通常当我们表现出似乎在聆听时,可能只是在等待我们发言的时机,一旦时机到了,就会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行事,想要去分享自己的观点或者建议。

其实聆听,不但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能力,也是所有沟通中最重要的点,平时我们和家人相处时,总觉得自从抗癌之后,患者性情大变,变的喜怒无常,变得歇斯底里,面对这些时,有人默默煎熬,有人忍无可忍,甚至于针锋相对,可是我们朝夕相伴的家人,真的只是因为患癌,就彻底变成另外一种陌生的模样吗?

其实未必,更多时候那是一种不能被共情而无处排解下的“情绪发泄”,我们总是想着为患者好而去替他代办一切,出发点没错,可也略显简单,粗暴,仿佛确诊之后,他就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圈禁”了,回头想想,我们对患者的好都恰如其分吗?为什么明明是爱,却时常会变成互伤相害?我们真正读懂了患者的需求吗?不妨让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弯下腰,坐下来,试着去聆听他们真正的需求。

本期直播,我们邀请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国君老师,通过这期直播,杨老师将重新为我们定义聆听的意义,让我们对家人的每一份好,都能以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给到。

扫码入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