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先是一名母亲,与广大家长一样,没有通过象其它职业的培训、考核等程序,就无证上岗了。我们父母都有强烈的责任心,立志要把孩子教育成才。 然而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教师,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真的必须边干边学,否则难以承担起教育好孩子的重任! 迫不及待的要来付出,来学习,来成长 自然属性的父爱和母爱,只有与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伟大的、科学的爱。所以我们家长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想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学习家庭教育让我和孩子共同成长。我的孩子出生后,我面对孩子就像面对一部《十万个为什么》, 比如: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他为什么爱吃手?他为什么喜欢去拣地上的头发? 这个问题,我家枫宝出生时,枫爸很智慧,边看育儿书,边根据科学指导操作 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他为什么喜欢不断地扔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等等, 这个问题,应该是孩子锻炼大臂肌肉呢[呲牙],直至今日,若有人问起,我总这么回答。 很多问题搞不清楚,当然我就采取了完全是传统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在儿子三岁上幼儿园时,虽然他已经认识了很多字,但发展很不平衡,直到上幼儿园,他性格内向,胆小,动作协调性差,等等的问题,被老师认为是能力较差的孩子。 枫爸的智慧,在枫宝一周岁后中断,我当时很着急,我看了很多的书,世面上推崇什么,我就看什么,想从里面找出能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我最喜欢看的是那些“怎么办”的书,我不能说100%没有用,但还是没有找到能够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 我儿子四岁时,我自学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理解了蒙氏教育理念的精华所在: 一是以个体化、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二是适应发展敏感期的整体教育;三是准备好能迅速引起儿童反应的环境。 通过学习,我也找到了儿子存在问题的原因。原来这一切疑问的背后,隐藏着是一个黄金般的贵重概念——就是敏感期,也叫关键期。 人类的童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把握每个敏感期就把握了儿童健康成长的每一个机会。敏感期若得不到正常发展日后将难以弥补,若敏感期得到良好的发展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此培养孩子要不失时机,要抓住敏感期实施优质的教育。是我们不了解孩子内在的成长规律,不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把我们大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限制和压抑了孩子的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 很遗憾的是在此之前儿子出现的许多敏感期,都被我压抑掉了。以至我后来下了很大的工夫再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和习惯,都收效甚微。 比如说,由于在孩子“秩序敏感期”的时候,没有及时培养,后来,尽管我整天给他说“从哪儿拿放那去”、“要养成把东西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好习惯”等等,我甚至用“管、卡、压”的手段也无济于事。 直到现在了,他玩完玩具扔在那里就走了,鞋脱到哪儿了找不着了,有时他画完画或剪完纸,我让他收拾干净,从表面上一看还挺干净,等我打开抽屉一看里面塞的乱七八糟,我给儿子开玩笑说“你这是驴粪蛋蛋搽粉,外光里毛。” 又如:在0---1岁时会出现口的敏感期,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用口来探索认识世界,但是,只要我看到儿子往嘴里塞东西马上制止,因为什么?通过学习后才明白有敏感期[呲牙],现在重新把这个习惯养起来,更需要大人的智慧与平和的心态。“脏啊,不卫生啊,危险啊”,我还严格限制他吃零食,(举例:在超市里偷拿糖吃)。还真不能太制止,若干涉太多,后期还会这样。[玫瑰][咖啡]把手往嘴里塞,是孩子用嘴巴认识世界的原因。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心的问题。结果是什么呢?现在,我儿子依然喜欢往嘴里塞东西、把铅笔咬的伤痕累累,他爹一看到就大喊:“吐出来,怎么现在还像小孩一样。”我说:“别吵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是我们在他口的敏感期的时候压抑了他,他现在在弥补呢。”是的,孩子的自然发展成长过程。个人认为,一个是弥补,一个可能也是缓解压力的方式。有的孩子都十几岁了还吃手、啃指甲,咬被角、咬衣角等,更严重的是,有的成年人贪吃零食、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都和口的敏感期没有被满足有很大的关系。“被满足”,每个人如果某一方面得不到满足,终其一生可能都会在此反复循环。在0---2岁中会出现“细小事物敏感期”,是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的好时机。由于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儿子的这一敏感期很快被压下去了。 我家小宝最近这段时间干啥都要独立,我慌慌着上班给他穿上袜子,他非要脱下来自己再重新穿,上下车自己开关车门,大人关上就哭,得重新开开,他再重新关[呲牙]这应该是孩子的秩序感,孩子拥有强烈严格的秩序感的 枫宝一周内,他爸在世时,枫妈跟枫宝外婆也是有洁癖的,总不允许枫宝把手往嘴里放,枫爸跟枫妈交流后,枫妈还忍不住总把枫宝小手从嘴里拿出来呢。今天终于明白了孩子的这一敏感期了,以前总认为孩子拧,乱贴标签。 上学了,他马虎的毛病就表现出来了,每次考试时总会出一些小错误,要么忘标声调了,要么把加号看成减号了。虽然多次给他强调“要细心,要检查”,但,作用不大,我听到很多的家长在说孩子在考试的时候“粗心”,但这粗心是怎么来的?大家想过没有?0---6岁还会出现是动作发展的敏感期,但是,我们很多的家长对孩子是不让干这,不让动那,如果孩子喜欢动,还会被指责为:“坐不住,”“多动”等,学校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粗心就是掌握不熟练。把孩子限制在座位上,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形成了“儿童老人状”,这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儿童应该有的状态,说明孩子的内心世界受到了严重的压抑。我儿子的运动能力、动作的协调能力、手眼的协调能力,是我最头疼的事情,我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做感统训练,去学画画等等,可以说为了促使他动作、动手能力的发展,我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但效果都不理想。平时他做什么都比别人慢,你一摧他,他就手忙脚乱地要出错。在家里,他不是把这个碰反,就是把那个弄打;倒水或是倒奶时,不是洒在桌子上一点就是洒在到地上一些,你看着心里真替他着急。可以说,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不懂孩子每个阶段的内在需求,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来说,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孩子从出生的婴幼儿、到少儿、青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生活到学习,从玩耍到成长,各个不同时期,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生理需求。而独生子女家庭的特点,使得家长成为孩子学习、生活、成长的最重要伙伴,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家长只有与孩子一起成长,才能做一个好家长。这也是我的教训让我体会到这一点的。 在儿子上学后,我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老师反映:上课爱做小动作,写字写的不好,错字多,粗心,马虎等等的问题,我打过,骂过,拧过孩子的手,撕过孩子的作业,软硬兼施,不但没有使孩子发生好的变化,反而有些行为更严重了,孩子的自信心也受到严重的伤害,“怎么办?”我查资料,看书,想找到好的办法解决问题,把别人的经验拿过来套到我儿子身上,不能说都不管用,但大部分都以失败而告终,有的方法还引起儿子强烈的抵触。就在我苦恼的时侯,我的朋友湘阴县一所学校的校长,听说了我的情况后,二话不说陈爱红赶快报名学习系统的家庭教育,为了你的孩子,也为了你身边许多的孩子的成长,到《中华家庭教育网》参加“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的培训,确实给我送来了及时雨。通过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我豁然开朗。我以前看过很多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那都是零星的,在头脑里没有形成支撑性的理念,我看书的动机就是要找到改变儿子的灵丹妙药,从没有想到要改变自己。 我把自己放到一个高高在上的教育者的地位,从来没有想到平下身来和儿子一起成长,我没有走到孩子的心里,所以我的教育是无效的。 找到原因后,我从改变自己做起。比如说儿子的字写不好,以前我是着急啊,逼着他练字,看到字写的不好,擦掉要么撕掉,每次我儿子都哭着重写。儿子对写字都要深恶痛绝了。 通过安徽枫妈的精彩分享,我们明白:父母对孩子伟大的、科学的爱是与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家长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人类的童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家长把握每个敏感期就把握了儿童健康成长的每一个机会。 与孩子一起成长[拳头] 敏感期若得不到正常发展日后将难以弥补,若敏感期得到良好的发展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培养孩子要不失时机,要抓住敏感期实施优质的教育。我们要了解孩子内在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不限制和压抑了孩子的成长。 孩子从出生的婴幼儿、到少儿、青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生活到学习,从玩耍到成长,各个不同时期,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生理需求。 特别强调一点: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坚决不能把自己放到一个高高在上的教育者的地位,我们要平下身来和孩子一起成长,走到孩子的心里,做一个合格的好家长。 亲爱的家人们,一个好女人旺三代,相信在平台学习的家人们,我们的孩子在家人们的正确指导和耐心陪伴下,会越来越优秀,我们的家庭会越来越兴旺! 做一个智慧的父母,不在昨天,不在明天,就在当下!加入育心亲子大学,只要您坚持、跟随、听话、照做,让子成龙,让家幸福真的不是梦! 瑾宝妈是老师出身,不能平下身子,是职业病所致。 妈妈就是妈妈,不能在家还当老师,老师的身份,在家一律不能出现。 首先是孩子的妈妈角色,其次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角色。[呲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