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記憶加工過的院子。

 wfchengyzzs 2022-04-21
ImageImage

Image
你有过瞢忪发呆的时刻吗?忽然间忆起以前种种的过往,温暖又青涩的记忆如潮汐,冲刷着模糊的海滩。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电影画面,拷贝着记忆深处的那些简单快乐的的回想;心中的底版也悄悄地变成了老照片,泛起微微发黄的幸福和暖意,驱散了现实中留下的暗伤。眼角绽开了笑意,嘴角也不自觉地上扬。
沉浸其中,一瞬间现实中的时间,全部变成了往日妖艳的时光。上一刻还背负的沉重,已在温暖记忆的侵染下灰飞烟灭。带着记忆归来时,宛如少年,一下子明媚清澈了不少……
记忆的神奇之处,便在“模糊”和“清晰”的交错中,淡化那些该谈化的,强化那些该强化的,慢慢记忆的“真实”,就变成了那些演绎的故事。
记得姜文在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王朔问他:“你觉得你的'记忆’是真实的吗?它没有经过你无意识加工和演绎吗?”于是,我们就有了被姜文和王朔记忆加工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院子,如今好像成了一种“被记忆加工过的美好”。
林语堂先生曾在《我的愿望》中写:“我要一小块院子,不要有遍铺绿草,只要有泥土,可让小孩搬砖弄瓦,浇花种菜,喂几只家禽。我要在清晨时,闻见雄鸡喔喔啼的声音。我要房宅附近有几颗参天的乔木……”
郑板桥的愿望也大略如是,“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
好像走进那样一间小院,漂泊的心便找到了归属。看蓝天飞云,树影婆娑,邀三五好友,小火围炉。世间纷扰都无碍我心,只管照看此刻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亦足。
尤其,在偌大的城市中央,若能寻得一个安静的小院,哪怕偷得半日闲,如此这般坐忘了时光,沉沦了岁月,也算得上是人生里难得的幸福了。

Image
 

Image

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条河蜿蜒流淌,歌行如江南;一丛苇浩浩荡荡,像是绿色的海。一路行来,鸡犬自在,黄发垂髫,不禁恍惚了:这可是北京二环之内,前门附近么?莫不是不小心入了桃花源罢!
夹岸所植,是株株红桃碧柳。阳春三月里,当真是一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致。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此行,是去寻那桃源深处的院落,名“郇厨·芦园”者。


据说,唐朝有一位郇国公名韦陟的,是远近闻名的美食家,不仅会吃且极擅长烹饪,小小的厨房中可做出各色佳肴珍馐,每一位到他家做客的朋友,必能酒足饭饱而归。
而郇厨,从此便成了汇聚美食之地。如清代学者俞樾《驻云飞》曲中所云:“甘脆肥酿,郇国厨中品最丰。”
想着,虽还没见到真容,那小院早已在远处招惹着人心了。
门环未惹铜绿,却像是等待良人许久。门是虚掩着的,推开,“咿呀”一声,旧时光扑面而来,如回到梦里的故乡。

Image


一棵粗大的杨树站在院落中央,大约已福荫这院子百年之久。树下一只红色小熊,侧头与人打着招呼,一下子,心里头那点对于新场域的怯怯马上就烟消云散了,不禁也以莞尔回应它。
杨树是北方常见的。冬日里,叶子落尽,只剩萧瑟骨骼,映着午后瓦蓝瓦蓝的天空,纯粹利落,像一幅鲜明的画,直直地落进人的心里;夏日里,油绿的叶子哗啦啦作响,摇曳一地的树影斑驳,也摇落人心上的尘埃。
灰瓦之上,有野草与房屋一起生长;木檐之下,落地窗映着阳光与飞鸟的影子。时光好像从很久远处潺潺流淌而来,携着童年的印记,故乡的影子,以及理想生活的样子。心中不觉荡漾着一种醺醺然的幸福感,不知今夕何夕,身在何处……

Image

走进院落,见一处下沉的休息区,沿石阶缓步向下,便渐渐感到一种被包裹起来的安全与自在。

想到安藤忠雄的森之教堂,亦是沉落于大地之中、森林之间的,浸染着天地的灵气。这处不大的休息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似将院子的灵气与地气都聚拢于此,又灌养着每一个与它相遇的人。

此刻,只想穿越时光,去往一个冬日的傍晚,再有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将眼前安然的浪漫渲染到极致。彼时,这休憩之处便成了张岱的湖中亭,这小小院落如何不可是西湖?那漂亮的屋脊,不正可做苏堤么?还有屋檐下的暖灯,又何尝不能化作远方的万家灯火?
观雪,煮酒,待友……都是幸福的。于是这间小院,便又多了些让人流连的心思。

Image

进得屋内,不禁要在心中叹上一句:幸好!
幸好没有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抹平过去的记忆:木梁柱仍是300年前的木梁柱,被认真地清洗出来,裸露出时光的肌理;屋顶的梁木与木椽也大大方方地袒露着,阳光停驻在上面,莫名让人觉得心安。
但并未就此落于怀旧的情思中:桌、椅、灯,以及大大的落地窗,都十分妥帖地呼应着当下的生活。
随便扯一把椅子来,坐在窗前,看飞鸟,看树影,看阳光在木梁上像猫一样踩着碎步,只希望时光就这样地停下吧,停在这一刻的沉醉里……

Image
 

Image

带着幸福的余温,再去寻另一间小院。
遛弯的大爷,买菜的大妈,嬉闹的孩童……穿过一路的人间烟火,在迷宫一样的胡同深处,终于见到那扇惹眼的红色大门,匾上书“翰林书院”四个大字。

Image

“翰林”,自带一种文雅的威仪。在中国古代,翰林院是汇聚文人才士之地,诸如唐代的李白、杜甫,宋时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都曾在翰林院供过职。

眼前的“京艳·翰林书院”即是在原旧址之上新建的一处三进四合院落,北侧紧邻最具北京文化特色的五道营胡同,东侧与孔庙、雍和宫相望。既是风水宝地,那一层文墨书香的底蕴总还是不曾断的。

Image


甫进门,便见壁上文竹与竹的花艺装置,像是一声招呼,让人抖落一身俗气,进入一片“雅”的时空里。
一进院铺一道简练的石板路,将人引向二进院落的门口。行来,却被石板路尽头的一排翠竹吸引了目光——尤其是傍晚时分,暖黄色的灯光从竹叶间隐隐泄漏出来,让人忍不住好奇,竹林的背后是不是藏着什么隐秘的风景?
拨开竹叶探身看去,只见后面的玻璃窗中,竟是美食佳肴的“色诱”。眼看自己“见色起意”,如鱼儿上了钩,却又不得不叹服设计者的小心思,若隐若现之间,让人心猿意马。
Image

踏入二进院,觉豁然开朗,整个身心都舒展开来——这般开阔的院落在京城中心也算得上是奢侈了。
四围皆有檐廊,循廊下走来,见雕梁画栋,听昆曲声声,正唱到那“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耳中听得期期艾艾,脚下石阶起起落落,那檐廊忽就变得长长复长长,随着那悠悠的曲子通往无尽的深远中去。
想起某一日,是在苏州的耦园,亦是遇见了一场昆曲,玉面公子,粉红佳人,侧立湖畔,烟柳江南里自是有无限的惆怅婉转。只是不曾想,昆曲与这北方的院落也无比契合。像是一泓流动的春水,让这四四方方的院落,让这重重硬朗的轮廓,都变得灵动起来。

Image


最爱的,是院中的四棵树。落座于海棠花树下,数着天上的飞鸟,心中荡起了一圈一圈欢喜的涟漪。
想着,春时可见玉兰如玉,海棠娇艳,夏日则会相遇紫薇的热情,秋日呢,大约有松果落下,冬日便赏一场安静的雪吧。花开花落间,四季流转,原来,岁月可如斯浪漫。

Image

合院正屋的门是两扇醒目的红,使这古朴的建筑突然有了飞扬的神采。是宫墙的红?是朱门的红?是衣袂的红?是美人唇间的红……或都是,或都不是,总归是等你归来的红。

Image


还未从这院落给人的惊喜中回过神来,又循着一道楼梯,来到了一处屋顶天台。视野忽然开阔,径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处。惯了被高楼割裂的天空,一时间竟愣了神,只本能地以一声“哇”做了回应。
国子监的金顶在夕阳下闪耀着金色光芒,灰瓦的屋顶鳞次栉比,连绵出人们朴素安和的生活。便忽然有了“身在此处”的领悟——在京城里寸土寸金之地,竟有一处视野如此开阔的所在,如踏入梦境一般。

Image

此天台又名“上阳台”
李白曾作《上阳台帖》: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这里纵无李白所见王屋山的山水奇景,却可见天地舒朗开阔: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皆是人间好时节,也无愧“物象万千”的想象了。
上阳台上,一人看夕阳是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可知“独坐敬亭山”的孤清与惬意;三五知己煮酒阔谈也是好的,便有高山流水、畅叙幽情的默契与欣然。

Image

夕阳远去,恋恋下楼来,见楼梯的对面有一幅动态的画卷,再细看去,原是一面镜子。一棵泡桐树的身姿恰恰好地映在里面,人行,景移,成天然画幅。这般借景的巧思真是妙极妙极啊。就像一个漂亮的尾音,让人还未离开,就已经开始咂摸回味起来。

Image

于胡同深处,见此院落,如遇深闺美人,终不枉此行。
又听闻,这院子的主厨名段誉——不是大理城中的段誉。彼段誉有六脉神剑成名于江湖,此段誉则练成“段氏绝味鱼头”、“黑松露牛骨髓煲仔饭”、“熟醉蟹”,凭此“段氏三绝”在餐饮界闯出了自己的新京菜江湖。

想着,对那红门之中的“京艳”之宴,便又多了几分垂涎……

Image

Image

这两间院子的设计者,是刘道华。
道华做设计已有25年时间,原先学建筑的他初涉餐厅江湖就接到了中式餐饮界大佬“大董”的邀请,自此一战成名,更成了大董在各地的餐厅的御用设计师。此后,更有鲁采、子福慧、拾久、满满海等高端中式餐厅,邀道华做设计。在餐厅设计领域,他可以说已是身经百战、荣誉加身。
但是,越是高手越渴望遇到得天独厚的项目,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相比在无差别的商业空间中造景,道华更希望遇到具备天然属性的项目,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对于他来说,能够有机缘为两个北京的院子做设计,是难得又幸福的事。

Image

道华初见郇厨·芦园时,院子已久无人打理,蓬头垢面,到处透着破败与荒凉。道华站在那里,却觉得有一种朦胧的幸福,“好像回到了记忆中的家乡”: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抬眼就能看到一整片湛蓝的天空。
道华知道,这院子天然已拥有了最重要的东西,他要做的不是去改变它,而只需要解放出这院子的天性即可。
他要解放,解放这院子最原始的生命与记忆。
房屋木梁上原有许多彩绘的图画,但那些彩绘并不是原始存在的,而是后来人涂绘上去的。道华觉得,那就像一个本来很清丽的女子,刻意涂抹了一层艳妆,让人感到处处不合宜。
于是他请人将那些彩绘图案全部小心地处理掉,露出木梁木柱本来的样子。那些在时光里形成的纹理,以及“木”本身拥有的生命呼吸感,已足够动人。

Image


他要解放,解放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给予,因为“最好的是阳光与空气”。
原先郇厨·芦园各间房屋窗子都开得很小——是旧时人们为了保暖的缘故。但在取暖已经不成问题的今天,那些厚厚的灰砖墙便成了光的阻碍。
于是,道华将那些面向院落的砖墙改成了大大的落地窗,让最好的阳光与景致,可以在房屋之间自由流淌。

Image

在这间院子里,家具设计师陈大瑞、艺术家张占占也感到了同样的幸福。默契三人,几乎是抱着一种珍惜的虔诚,想让这院子获得新生。于是陈大瑞的家具,张占占的艺术品与画作,也进入空间之中——用现代的语言与建筑的历史感形成着张力与对话。
便有了这样的“郇厨·芦园”——也给每一位来访者传递着幸福的心情。

Image

另一间院落,京艳·翰林书院,因是后来建造的,没有使用木的梁柱,也没有遗留太多历史的痕迹。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足以让这间院子熠熠生辉。
刻意的设计在这里是多余的,却需要花费足够的心思让这建筑呈现它本身的轮廓之美。
道华用灰色的涂料统一了原本的凌乱;用局部跳跃的色彩,让这老式的院落有了恰到好处的时尚感,如那红色的门,如走廊处那些彩色的玻璃。
而天台,无疑是视觉体验的高潮,设计者如循循善诱的向导,终于将人带入天地的辽阔之间……那面镜子画,便引向最后的回眸,仿佛在说着:再见啊,期待再见。

Image


有一种幸福感,来自共同的记忆与乡愁。一间院子,就是幸福的载体。如道华所说,“北京四合院最大的不同,是它是有温度的,一间院子里有大家共同的记忆。
只是,当那些老院子因不适应现代生活而渐渐蒙尘的时候,它们也在呼唤着新的设计,来赋予新的生命力。

Image

常常,行走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时,感到自己的渺小。那些雷同的、叫嚣的、匆匆的,如同视觉与精神的垃圾,将眼睛和心都塞得满满当当。
但,每每走到胡同中,走到一间四合院中,听着门外的热络烟火,静静看着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听鸽子略过屋顶,听风吹过树梢,内心就像是被治愈了,幸福的感觉似乎要满溢出来。
在城市的中央,那间万幸保留下来的院子,就是一个个呼吸的口,是救赎,是奢侈,也是治愈,是幸福……
去找到那间等你的院子吧,在那里,吃饭便吃饭,喝茶便喝茶,发呆便发呆……多少年后,你或许早已忘了与谁同往,也忘了那日吃的什么,但一定会记得,曾在一间四合院中,感受到的幸福……


主编 | 海丰
编辑 | 柚子
- 特别提示 -
「誰最中國」文章,謝絕其他平台轉載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