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氏针灸常用穴位第十二讲—手掌部位之土水穴、其正穴

 江湖小郎中7c5s 2022-04-21

土水穴

【部位】在拇指第1掌骨之内侧。

【解剖】拇指对掌肌、桡神经、脾分支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胃炎、久年胃病。

【取穴】当拇指第1掌骨之内侧,距该掌骨小头1寸处一穴,后5分处一穴,又及5分处一穴,共3穴。

【操作】针深3分,每用一穴即可。水穴 

【临床运用及说明】土水穴作用特性:具有理中焦、宣肺气的作用特性。

本穴组在原著中主要用于治疗胃炎、久年之胃病;赖金雄医师之经验用于治疗急性胃酸过多、胃绞痛、腹胀(配灵骨、大白);杨维杰医师之经验用于治疗胃病的诊断,诸用皆是从于胃。这一功效所用依然没有离开经络的原理,本穴组所处的位置完全在手太阴肺经之脉上,就其治疗作用是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为用,这是因为“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在这里也充分看出了肺与脾胃紧密联系性,古医家将手太阴肺经列为十二经脉中第一条经脉,这是强调了“肺主气”及“肺朝百脉”的重要性,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最为密切。虽然肺重要,但是肺气的来源需要脾胃的营养供给,这就是肺脾紧密联系性。这由此看出了董师对经络的深入透彻理解,对中医学的深人发挥,故才有了如此相关的临床运用。

杨维杰医师在本穴处用于胃病诊断运用,其理论早在《灵枢·经脉》中记载:“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则鱼际络赤。”所以通过在此处的瘀络变化能够得知胃中之寒热,临床具有确切的价值。

本穴在肺经上,其中土水二穴就是传统针灸的鱼际穴,本穴为荥穴,故能治疗肺病,主要以清肺热止咳喘为主。

其正穴

【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6寸处。

【解剖】同其门穴。

【主治】同其门穴。

【取穴】在其门穴后4寸,即其角穴后2寸处取之。

【操作】同其门穴。

【运用】其门、其角、其正3穴同用,即一用3针。

【临床运用及说明】三其穴作用特性:具有调理下焦、清热利肠、 其正穴通腑安脏的作用特性。

1.本穴组在其原著中要求三穴同下,不单独用针,这是董氏针灸中少有的治疗原则,一般皆是要求尽量少用穴,能用一针者,不用两针,而在此处有了明确的规定,可以仅一侧用针,两侧交替用穴,或三针同用。

2.本穴组在当前较为一致的治疗原则是对便秘的运用,这已成为本穴最主要最基本的功效,不仅对一般的便秘有显著疗效,而且对顽固性便秘也有特效的作用。其治疗功效也是经络之原理,本穴组处于手阳明大肠经脉之循行线上,以清泻手阳明大肠经之火,故能获得显著疗效。针刺方法沿其经脉皮下针刺,一针接着一针。笔者在临床经常以本穴组用于便秘的治疗,取效满意。如笔者在5年前所治一患者,女性,42岁,便秘数年,曾多种方法治疗效不显,经常口服导泻药物解决暂时之症状,甚是痛苦。一般大便每4~5日一行,重时需要1周以上,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沉实。治疗:三其穴、火串穴、天枢、照海,隔日1次,经治疗15次之后大便正常。

3.赖金雄医师言本穴组治疗痔疮疗效不佳,但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运用发现,本穴组对痔疮及肛周其他疾病均有显著疗效,尤其对痔疮疼痛有较好的作用,并能较快地改善疼痛,特别适宜痔疮因便秘而致者,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痔疮方面的运用。

4.本穴组其中有一功效还用于妇科病治疗,主治项中用于经脉不调、赤白带下的治疗,笔者用本穴组治疗妇科病多用于西医学中所言的炎症性疾病如下焦湿热而致的带下、小便赤热、尿频、尿急以及阴道炎等疾病。

通过本穴组在大便秘结、痔疮及妇科炎性疾病的临床有效运用,说明本穴组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之效,这是本穴组应具有的基本穴性。在治疗妇科病时,主张以本穴透三焦之针刺法,方能达到显著疗效。

5.本穴组对小腹气胀效果好,并有通便之效,所以本穴组有通腑安脏的功能,临床可用于腹胀、肥胖、高血脂等疾病,这说明本穴有除痰饮、化气滞、解瘀血的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