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极行之六,火地岛国家公园

 千年的墨家 2022-04-21


1.1520年,麦哲伦为了开辟由东向西通往香料群岛的新航线,带领他的小小船队,沿着美洲海岸向南,寻找通往太平洋的水道,在10月21日他驶入了麦哲伦海峡,10月28日终于驶入了开阔的太平洋,开拓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2.麦哲伦在狭窄的水道中向东航行时,夜晚看到两岸有许多土著人的篝火在燃烧,如同导航灯,他心生欢喜,就把这里命名为火地岛。

3.为什么当地的土著人,在夜晚会一直燃烧着篝火?原因当时是火地岛上的土著人,比起其他地方更原始,不会钻木取火,只能靠保持篝火的不断燃烧,以保留火种。

4.那些土著人,看到海峡中缓慢驶过的麦哲伦风帆船,如同看到了鬼魂之舟,他们怎么能想到,300年后,这些白种人真的带来了绝种之灾。

5.我们从乌斯怀亚向东出发,沿着泛美公里的最末段,大约10多公里,来到了火地岛国家公园。

6.在这里,多少还保存着几百年前土著人生活时原始风貌。

7.世界尽头邮局。邮局在人类历史上,似乎具有特殊意义,有邮政到达的地方,就意味文明世界,意味国家主权。所以,游人都把这里当成打卡地。

8.在这里,可以买到“世界尽头邮局”的明信片。在明信片或护照上,盖上具有这有特殊意义的邮戳。

9.经营者是一位老人,当年他最早嗅到了这个商机,经营起这项业务,一干就是几十年。

10.当时政府规定,在火地岛国家公园的任何土地上不得设立经营性的房屋,于是老人就修建了伸向海湾的栈桥,在栈桥上搭建了这个小邮局,打了一个聪明的擦边球。


11.如今,也许这位老人,是除了马拉多纳、梅西等足球明星,在世界上最知名的当今阿根廷人。如今老人年岁大了,儿子时常来顶班。

12.我们沿着海岸向东而行,海岸也是黑色的,因为海藻或藤壶而色彩斑斓,比格尔海峡的风浪,把这里岩石切割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

13.礁石上长满了贻贝。如果在这里荒岛求生,看来生存几率很大。事实上,几百年前,对于火地岛得土著人,贻贝就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14.在乌斯怀亚有一个小博物馆,用雕塑展示了当年土著人以及白人开拓者的生活劳作状况。当年在这里,土著的印第安民族,有三个分支,分别为奥那族、杨甘族和阿拉卡卢夫族,他们在严寒气候中,也不穿衣服穿或只披海狗皮。他们会用火,却不会取火。

15.1832年-1836年,达尔文用4年时间曾经系统考察了火地岛的土著人,写下了《人种起源》一书。在达尔文看来,火地岛的居民来自于会取火的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的文明程度反而下降了。达尔文提出过一个迄今看起来依然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人种进化必然是上升的的吗,或者也可能是退化的?我深以为然,并为此疑虑人类的未来。

16.从海岸,我们向上拐入丛林,这里景观相当奇特,山毛榉树东倒西歪,残肢断臂布满山坡,如同被原子弹袭击过一样,这自然是强烈的西风气旋所致吧!

17.许多山毛榉树上挂着球状的寄生植物,当地人称之为中国灯笼,它们像吸血鬼一样从山毛榉枝干汲取养分,最后令山毛榉和自己都枯干死去。原来在高寒地带的丛林中,不仅仅在动物间,植物间也有如此惨烈无声的战争。

18.法格纳诺湖,火地岛上最大的湖泊之一,我尝了一下,淡水湖。那远处雪山是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

19.一对黑颈天鹅,在湖中畅游,远远地躲避着人类。

20.背包客的自拍。

21.这就是泛美公路的尽头。泛美公路,从北美的阿拉斯加起,途径17个国家,穿越各种危险的高山、沙漠、戈壁和热带雨林,一路崎岖,总长47515公里,到此为止,比地球的周长还长。

22.这里有很多各国游客。我们看到一位美国壮汉,黑色皮衣裤,骑着大哈雷摩托车,一个人从阿拉斯加起,穿越整个北美和南美洲,来到这里,非常了不起,这就是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吧。可惜,我没有给他单独拍个照片。

23.这条公路的建设,也意味着白人对火地岛的开发。当年,最初的火地岛白人开发者是阿根廷的罪犯。

24.阿根廷为了守住这边远蛮荒的领土,仿照英国人把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亚的做法,从1883年起,把罪犯流放到火地岛。这里环境严酷,不怕罪犯逃跑。

25.罪犯们,大都身体强壮,并有各种技能,在这里修建道路和自己的监狱。

26.罪犯们甚至修建了小火车,这里因此也有了世界尽头的火车站。就像澳大利亚人对身为罪犯后代并不介意一样,火地岛也以这段历史为傲,据说有的饭馆,服务员就特意穿着犯人服装,为顾客服务。1880年后,火地岛发现金矿,更多的白人向火地岛移民,土著的印第安人的生活空间被挤压殆尽,逐渐在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火地岛,也是一部残酷的人类文明历史。

27.静静的海湾,草地,鲜花,远处是丛林,高山和积雪,火地岛公园,有一种独特的的美丽。

28.海湾的出口就是比格尔海峡,再由Murray 水道,出德雷克海峡,就是南极。我们在这里,已经开始感觉到南极洲吹来的清凉寒意了。

29.这天下午,我们终于在这里登船,驶向德雷克海峡,去感受那常年狂风肆虐的西风带。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