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爸的打油诗

 千年的墨家 2022-04-21


       89岁的爸爸,在养老院独自生活。他步履平稳,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记忆力好。他每天散步4000-5000步,然后读书和写作。他正在做总编辑,组织亲朋好友一起译注我曾祖父的文集《悟园丛刻》,即将文集翻译成白话文,并加上注释。疫情之后,养老院规定老人不得外出,外人来探视老人,要在专门会客区。如果老人外出了,回来后要在宿舍隔离7天或14天。这套严格的管理方法,保护了老人们,也让我们子女放心。

      我和老爸常常通话,商量《悟园丛刻》的译注工作等。他特别支持我们出外旅行,因为这些也是他年轻时未竟的理想。他历史和地理知识渊博,对我们去过的所有地方,都可以准确地评价,还提示我们在当地还有什么值得一看。

      爸爸在生日那天,他说了三个愿望。

      第一,不麻烦别人。即经济,生活和精神上保持独立,活着或死了都尽可能不麻烦单位、亲戚和朋友,包括不太多依赖子女。

      第二,不折腾自己。即量力而行,节制有度,相信适度运动和健康饮食,而不迷信什么保健产品。如果临危了,决不做没有意义的创伤性抢救。

       第三,不虚度余年。不会混吃等死,而是积极生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他编写的《悟园丛刻》,写回忆录,我们都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最可贵的老爸依然保持幽默感,随口编出的顺口溜,都令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下面几首,就是他随手写的,描写疫情期间他在养老院看到的老人们的生活。

《小院》

门前小院巴掌大,

又种叶菜又种瓜。

自产自销零污染,

赛过燕窝人参茶。

山人注:老爸的居室前有一个专属小院子,他种了不少菜。

《芳邻》

芳邻是位园艺家,

种的花儿人人夸。

拍照合影人不断,

就缺有人照婚纱。

山人注:爸爸的隔壁是钱阿姨。在女儿的帮助下,钱阿姨在小院子种了许多花,非常漂亮。

《老李》

捧着腮帮这是谁

定睛一瞧是老李。

问他为啥不就医,

就医回来怕隔离。

山人注:养老院规定,外出就医回来的老人,都要居室隔离7天或14天。

《孙子》

隔离数月铁门闭,

全靠微信通消息。

"爷爷可得戴口罩!"

孙女也懂要防疫。

山人注:隔离数月,全靠微信了。老爸在描写他见到的一个孙女与爷爷的通话。

《家书》

抗疫烽火连三月,

视频家书抵万金。

儿孙别怕费流量,

花钱买个不隔心。

山人注:老人们都说视频好,别怕费流量。

《忘记》

多日隔离不出门,

出门就怕认错人。

多年面熟老哥俩,

见面忘记他的名。

山人注:老爸看病回来隔离了14天,见到老朋友,居然叫不出对方名字了。

《核酸检测》

养老院里做神仙,

与世隔离小洞天。

核酸检测全阴性,

急向儿女报平安。

山人注:北大国际医院出了一例阳性后,养老院给所有老人做了核酸检测,结果全部阴性;

《二维码》

老人不懂二维码,

不会网购怕刷卡。

孙子给我上网课,

我嫌程序太复杂。

山人注:爸爸在描写一个老人如何学习二维码支付。

《理发》

百日不理头发长,

找位护工来帮忙。

头当西瓜任你刮,

只要不出西瓜瓤。

山人注:有一个护工,很热心给爸爸理发。

《禅修》

告别繁华快一年,

只因隔离才坐禅。

禅修未得菩提心,

天下大事心太烦。

山人注:爸爸很关心中美关系和美国大选,美国太乱了。

*****************

本文为千年的墨家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