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西行出汉关》

 yiyingtianxia 2022-04-21

《老子西行出汉关》

东周末年起战乱,

穷兵赎武周礼残。

洛阳守藏室之官,

已见此处无可恋。

年老体衰觅归途,

骑上青牛西出关。

汉关洛阳新安县,

彼时称作函谷关。

关令尹喜知博名,

求留墨宝再出行。

欣然应允写文字,

一气呵成《道德经》。

展阅初读已惊愕,

珍藏精研为圭臬。

西行漫漫应何往,

丰镐京城是故乡。

入京先把先王祭,

无力回天身心疲。

风云王朝已变迁,

愿做忠臣把君伴。

青山处处埋忠骨,

哪里黄土不埋人。

留下《道德经》传世,

四夷来朝尊周礼。

 

摘录佐证: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是中国西北的一个重要城市,军工、高教、机械等产业非常不错,轻工业较薄弱。
洛阳是河南省的地级市,在河南西部,是一个工业城市,轻工业也较差,两地的经济结构上较多类似。
西安和洛阳都是中国的古都,在历史上相互依存,犹如今天的中国北京和上海的关系一样。两地距离不远,好像只有5个小时车程,现在又郑西高铁,只要2个小时就到了。
洛阳是盘地,周围自然生态资源,是中国北方城市中很不错的,洛阳少林恃(以前是洛阳管辖的,现在郑州管辖,但是文化上还是洛阳的底蕴)龙门石窟、白云山、还有栾川、花果山、小浪底等等很多,是个旅游好地方,不想有些城市旅游,只有海、或者只有山没意思,洛阳既可以领略5000年中华文明,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西安更厉害了,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华山、古城墙、骊池等等,还有西安的羊肉泡、油泼面、肉夹馍恩 好吃,我最喜欢吃了。
西安和洛阳其实就是一对难兄难弟,两者要么一起繁荣要么一起落魄,就像现在一样。两地文化某种联系太深了。哦对了在历史文化上更像北京和天津的关系。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依照《后汉书·郡国志》所载:〖谷城〗瀍水出,有函谷关。谷城隶属河南尹辖治,遗址应在今洛阳市西北磁涧镇柴湾村附近,而东汉时的函谷关应在今新安东3.5公里处。),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古人王氏曰:自灵宝以西今河南灵宝县、潼关以东,皆曰桃林。自崤山以西崤山,见河南名山三崤、潼津以南,通称函谷。

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战国时秦孝公从魏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公元前241年,楚、赵、韩、卫诸国合纵攻秦,至此败还。现代此处有令尹望气台、孟尝君鸡鸣台,老子著《道德经》的太初宫等,太初宫已经成为国内外信仰者祭奠老子的重要场所。1992年,灵宝市政府按照原古关图形,投资重建了关楼。这里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亦作,与镐京同为西周国都。在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河以西。周文王伐崇侯虎后自岐迁此。《诗·大雅·文王有声》: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武王虽迁于镐,而丰宫不改,仍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有灵台,唐初遗址尚存。

丰镐作为西周都城,又被称为宗周。西周末年,丰镐为犬戎族攻入,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丰镐遭战火焚毁。之后在秦始皇修阿房宫与汉武帝昆明池时,镐京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整个城址的规模与布局已很难全面复原。经近现代多年考古发掘与研究,在沣水两岸约15平方公里的遗址范围内,只发现了多座宫殿、宗庙、贵族与平民居址、车马坑、青铜器窖藏、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此外,据《诗经》等文献记载,还当有辟雍、灵台、灵沼等礼仪和游乐性设施。

 《史记·周本纪》,文王死于武王二年(公元前1058),武王三年(公元前1057)周人自岐下东徙,于沣河西岸作丰邑 此即为西安地区始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区建城之起始年。

西周的丰镐位于西安西南沣河的两岸,丰京在西,镐京在东。具体来说,丰京在沣河西岸的马王镇一带,镐京在沣河东岸的斗门镇一带。尽管经过考古发掘,尚未发现丰镐的城墙,但丰京和镐京的具体范围已经确定,证明丰、镐二京相距甚近,实际上一桥相通,是一个城市的两个不同功能的分区,完全可以以丰镐相称。丰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大城市,开创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方整、宽畅、宏伟的先河,树立了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总规制,一直是后来城市总体布局的楷模

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史称"春秋时期",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 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记录下来,一年分春、、秋、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周元王元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而实际上,等于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公元前379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老子(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同音;同义),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道家学说)创始人,[2]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养生主张是无为”---不消耗,《老子》以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为客观(道:宇宙能量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