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劳鸟——以鸣禽的简陋装备,干着比猛禽更猛的事儿

 零壹贰012 2022-04-21

伯劳,在鸟类中拥有响当当的名声。现存的20多种伯劳鸟,长相都不错,有娇嫩的外表。从生理结构上,它们被归类在雀形目里,算是鸣禽。

漂亮之外,伯劳却拥有一种肉铺大掌柜的,或者说——屠夫的气质。比如,最常见也最出名的大灰伯劳,它戴着黑色的强盗式眼罩,将猎物串在荆棘上,似乎是在炫耀。

文章图片1

在那些观鸟的年头里,只在黑龙江用双筒望远镜瞥见过一次,当时真的很高兴。有学问的拍鸟老哥告诉我,它们不在中国筑巢繁殖,只是迁徙途中路过大东北的。

猛禽?鸣禽!

尽管像猫头鹰一样,怀揣着强烈的食肉欲望(捕杀鸟类、爬行动物、老鼠等等),但伯劳却并不是猛禽,而是和小麻雀一起蹲在雀形目,是一种鸣禽。

文章图片2

比蝗虫大不了多少的伯劳

“鸣禽”是一个有点让人挠头的分类名,因为鸣禽的命名是基于鸟脚丫的位置,以及发声区域的解剖结构。简单来说,伯劳确实和麻雀具有很多的共同特征。

为了证明自己是合格的鸣禽,伯劳展现出非凡的鸣唱技巧。它们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歌——有点像神话故事里,海妖唱歌吸引水手的感觉——伯劳会模仿学唱其他鸟类的歌曲,将闻声而至、毫无戒心的小鸟欺骗引诱过来,再进行强有力的伏击!

文章图片3

小样儿,上当了吧

除了吃鸟,伯劳也能干掉跟自己体型相当、甚至更大的蜥蜴、田鼠,,它们凭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猛?

攻击大型(对伯劳来说)猎物的技巧

伯劳是唯一能捕食大于自己体型猎物的雀鸟,不同于大型猛禽,小型鸣禽如何能够杀死相对较大的猎物呢?

伯劳缺少猛禽那强有力的爪子。鹰、猫头鹰等等的猛禽都是“飞踹”作为主要攻击技能——先是一技能(俯冲飞行)加速,然后怼脸起手开大。

文章图片4

伯劳的爪子很弱,它们只有一件“装备”,尖利的钩喙。伯劳以用锋利的喙刺穿猎物,这对虫子,也许小鸟还算管用,但对于制服老鼠这样的大型猎物,穿刺伤害明显不够。

伯劳有另一种技能——用带钩的嘴巴刺穿、插住猎物后,剧烈摇晃受害者,造成类似于颈部扭伤、脊椎断裂等瘫痪性伤害。

文章图片5

我晃死你

在研究中,记录了37只伯劳攻击家鼠的行为,其中的28次成功攻击中,都观察到了把猎物摇晃到瘫痪的行为,结果清楚展示了伯劳是如何制服更大的生物的。

穿串儿爱好者

尽管伯劳进化出了高超的捕猎技巧,但它们终归是雀形目鸟类,脚太弱,无法在撕咬大型猎物的过程中起到帮助。

文章图片6

于是,伯劳开发出了穿串业务,找到一个安全的固定点,比如一根树刺或一个方便的带刺铁丝网,以协助分解猎物过程。伯劳将它的分解、屠宰技能进化到了极致,比如,它们会给癞蛤蟆剥皮,以避免皮肤有毒分泌物污染肉。

文章图片7

此外,由于高超的捕猎技巧,猎物通常一顿吃不完,多余的食物会被刺穿储存。其中,被伯劳识别为含有毒化学物质的昆虫会被晾在那好几天,直到化学物质降解,味道变香香

文章图片8

“恶行”产生恶名

由于全世界的人类都喜欢代入,所以伯劳的恶名远播也是世界范围的。

在英语里,伯劳单有一个属——Lanius,这个词源自拉丁语中的“屠夫”。而在中国,这个因果关系翻转了过来。屠户、刽子手和狱卒,经常被称为伯劳......

中国文化里,伯劳出场得很早。在《诗经》里,它就已经亮相了——其名为鵙[jú] 。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文章图片9

而在民间,伯(博)劳是更广泛的叫法。可以肯定,伯劳“串烧”猎物的行为,在宋朝以前就被广泛认知。其中,写下“反科普”名句——“昔闻乌反哺,羔羊能跪乳”的于石就在诗中指责了伯劳:岂惟枭鸟恶,亦有伯劳氏。

就连李时珍这种知识型选手,也在《本草纲目》里也对伯劳添加了个人主观色彩:“鵙声嗅嗅……残害之鸟也,谓其为恶声者……”

当然,也有格局更大的文人。比如,三国大才子曹植写的《令禽恶鸟论》,公开批评说伯劳是恶鸟的人:“愚民之所信,通人之所略也”

文章图片10

动物的行为是天性,哪儿来的善恶呢?

引经据典了这么些,最后再多说一句——“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成语“劳燕分飞”里面,说的就是伯劳。怎么样,对这个凶萌的小鸟,是不是又多了一份喜爱呢?

文章图片11

猫子感谢你的关注(¬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