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是上海最后的尊贵

 克勒门文化沙龙 2022-04-21

上海的疫情发生后,网络上传遍了各种邻里之间的互助,很多人都说这是封控期最大的收获,让我们重拾了久违的邻里温情,真正是这次“疫情中的小确幸”。

还有这么一群让小克勒想起就肃然起敬的人,他们善解人意,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第一原则,即便是请求帮助时,依然维持着体面与优雅,他们触及了人们内心非常柔软的部分。

一名不懂线上支付的阿姨,请邻居代支付面粉钱后,第二天将现金送还,还附了一首自己手写的朱熹的《春日》。

96岁的阿婆回字帖感谢邻居的关心,并拿出储备的物资让大家“随意取”。
这是一位长者写给邻居的字条。
透过这些字迹,小克勒可以想象出信纸背后的人。

十年“克勒门”的线下活动,也有很多这样的长者来到我们身边,他们在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看到这城市的精神。


101岁的指挥泰斗马革顺先生听到学生们的合唱,条件反射地挥动双手,跟着节奏指挥了起来。

95岁的秦怡女士现场讲述93岁时赴青海拍摄电影的场景。

90岁的钢琴家王逑女士,用15年的时间整理着爱人温可铮先生留下的歌唱资料。

87岁的“克勒门”掌门人陈钢先生依然笔耕不辍,创作不止。

这些长者在历史的风云中见证过风暴,经历过磨难,而他们报之以世界的却是如此温暖、美好和向上的力量。他们以不变的优雅和从容维护着这座城市的尊严,他们用这一幕幕的温暖让我们继续勇敢,继续相信。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段视频,这是当年百乐门的最后一位钢琴手余敏昭女士来到克勒门的场景。也许这段演奏错音不断、面目全非,但在这摇摇晃晃的旋律里,我们听到的是自由,是美,更是爱!

祝福我们深爱的家园,上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