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的一部“神级小楷”,写到这样的水平,至少需要50年的功力! 评价一个书法的书法功力,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观其用笔处,同样的一根线条,10年功夫和50年的的功夫,写出来是有极大的差别的。 在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当中,就有这样的一件神级小楷,写到这样的水平,需要50年的功力! 此作就是郭尚先的《黄庭内景经》。 很多人对于郭尚先不太熟悉,但如果稍微读一读中国书法理论史,就对他并不陌生,他的一部书法理论著作《芳坚馆题跋》乃是一部书法史上颇富盛名的书论著作,而郭尚先本人也可以说是清代“帖学”的一个殿军,甚至其晚年的书法, 可以跟董其昌相媲美。 在他的《芳坚馆题跋》的序言当中,大学者龚显曾这样评价他的书法: “兰石先生以工八法,名嘉道间,作字甫脱手,辄为人持去,片缣寸楮,咸拱璧珍之。书法娟秀逸宕,直入敬客《砖塔铭》之室,行书嗣体平原《论坐帖》,中年以后,几与董思翁方驾驱。” 意思是郭尚先的书法极为抢手,刚刚写完的字,就往往被人拿走,视为拱璧,他的书法取法唐人敬客和颜真卿,到了晚年,其书法水平甚至可以比肩于明代的董其昌。 而客观上来看,郭尚先的小楷乃是清代文人小楷的典范,功力精纯而典雅流畅,是清代中晚期为数不多仍旧根植于帖学领域的书坛大家,他以唐人的楷书为取法对象,经过了数十年的书法耘励而卓然成家。 据记载,郭尚先的书法在嘉庆、道光年间风靡一时,甚至流传到了海外,连日本人都来疯狂抢购他的字画,如今全世界范围内,收藏郭尚先的真迹的国家属日本最多。 小楷是每一个书法家的基本功的代表,从整个小楷历程上也可以看来,从风格上来区分的话,基本可以分为以钟繇和颜真卿、王宠诸人为代表的“朴拙”一路,也有一路是以“二王”和赵子昂、文徵明诸人为代表的秀雅一路,而郭尚先的书法就是这样这样秀雅一路风格的延伸。 任何一个书法家都无法逃脱开时代的一个局限,郭尚先也不例外,也无法逃脱清代“馆阁体”对于他的一个局限性,所以他的字也沾染上了“馆阁体”的一些弊病,显得过于整饬,在书法的艺术表达上稍显不足,但有弊就有利,这种整饬之美加之郭尚先深厚的学养,使得他的书法有着浓厚的书卷气息,而这也恰恰是当代书法人所极度欠缺的一个方面。 《黄庭经》是一部道家的著作,也是历代书法人临摹和创作的经典范文,郭尚先创作此作也大有与前人一较高下之意,也期将其传之后世。所以此作也堪称为郭尚先生平的扛鼎之作了。 而今,我们将藏于北京故宫的这件郭尚先小楷《黄庭内景经》的原作进行了超高清的1:1复刻,复原出跟原作几乎一模一样的作品,两者对比,不分轩轾。 欲购此郭尚先《黄庭内景经》全卷,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