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小龙|徐翥说

 文乡枞阳 2022-04-21

世间事,有时奇兮怪哉。八三年,我还在池师就读;冬日,雪大。午后,无事,四处转悠。于学校围墙东侧,见一庵,至陋,抬脚入庵。
进庵,庵里供几尊佛像,烟熏火燎故,有沧桑岁月久感。一师父手敲木鱼,口中念念有词。反正我不懂,也没听个明白。
有俩师父,正同两居士还是香客谈兴正隆,见我至,招呼我进去坐坐。
学生?
是的。池师的,一墙之隔。
桐城的?
是的。师父咋知道我桐城的?
师父笑笑。
打量一番,师父六十开外年纪,该是当家师。只是眉头脸颊皆留有疤痕。当初应伤得不轻。
不敢动问。
坐下聊了会。其实,更多的是我在听。见一架,有一书,拿过翻翻,见一诗,隶书体,大见功夫,诗云:春去一声低,千声花为泥。纵有亡国恨,莫向此山啼。
字好,诗亦不差!
当家师笑笑:诗是你老乡写的,字,我信笔涂鸦。
那时,年纪青,脸皮薄,不好动问,以至于后来想清楚诗作者谁,难了。
一晃,三十多年了。
一日小聚,聊起是诗。一友言,徐翥诗也。
乃悟。
明了了。桐子国布衣诗人徐翥之作也。

明清际,桐城练潭,生活着一位布衣诗人徐翥,号半僧。诗名,与吴鳌比肩。
有说其祖乃陈友谅后代,迁居徐州,以徐为姓,明中叶迁桐西小横山下古路口。明万历甲午年生人,父母早亡,家,赤贫,无法读书仕进,只好卖鱼为业度时光。
一晚,徐翥得一梦:一仙人曰,明日,八仙路过练潭秋月亭龙头石,可以求丹。赶去,果然见到八仙。铁拐李授他一仙丸。服下,立马文思泉涌,与人讲诗论文,滔滔不绝。
此事,说真则真,说假则假。
他晚年诗作中倒有:“记服仙丸六十年,诗思滟滪倒长川”句子。
明末,起义军入桐城,乱了。于是乎,诗人布袍一袭,长剑一柄,贵池避乱去了。
诗人过江,到了秋浦,贫如初,无家,孑然僧舍,与寺僧相守。
幸秋浦一地,文人雅士齐聚,得遇诸多知交,这多少让平淡清苦生活多了一份雅趣。
同乡邓倬生、邓森广、邓森秀、王彭年、方畿,怀宁宣国柱,秋浦人刘城、吴应箕等常与诗人诗酒唱和。
齐山、万箩山、秋浦河……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题诗。
《徐诗人羽先先生传》曰:客池阳,晤吴楼山,不一人,而与刘公伯宗更最。同乡文人祝祺有记:方其避乱江南也,刘存宗、吴楼山两先生争器重之,而存宗先生尤酷爱其七言近体,曾作募刻煮字斋诗引遍檄同人,期传羽先于不朽。
刘城,号存宗,隐居秋浦,朝廷屡征不赴。徐翥过江之初即携诗求教。刘立即为他作序,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初过江时,余已序其诗者。其始,诗笔荡佚,若不经思,而近益工练修整,遒结自好,刻意为之,似其楷法。
刘的热心相助,让诗人感念不已:嫏嬛曾著有编摩,手泽提携我辈多
顺治十一年正月,徐翥梦见刘城曳杖叩门,摘梅赠诗,诗中有“愿君顿脱尘埋世,同向蓬莱学吟梅”句。他不是不愿随先生去:当先生在日,亲制募刻余诗小引及绢幅诗箑,手泽犹存。奈岁歉囊涩,梓工莫办。虽知有待拟先生没后,犹有未了之衷。刘城为他选辑募刻《煮字斋诗集》一直未能付印哟。
晚年预题墓碑诗中有:雪月梅花夜,松风草树春。穸堂闲自咏,谁氏是为邻。心有挂念。
另一知交吴应箕,明末四公子之一。顺治乙酉秋,南都陷落,吴在家乡组织抗清武装,不幸殉难。徐翥对吴应箕胆识、气节深为钦佩,对亡友事业未竟、空洒热血至为痛惜:大业空传留血字,余生不认黯烟尘。石城重敕将军印,瀛博谁收季子身?
十几年客居生活,贵池,成了他第二故乡。然而,故乡,他又怎能不日牵夜挂:古舒余故里,荒吊有榛烟
每有友人归乡,他都不忘叮嘱:告诉父老,我在这边安好,请勿挂虑。
战乱哦。
一拖再拖。等到踏上归程,早已是苍颜白发了。
数峰北岸参差老,长剑南游去住嗟,峰犹老矣,人何以堪!
诗人归乡,老友们纷纷前来探问、邀请,最初一段日子,他往来于花山、龙山、枞川一带。昝寅谷、汪之顺、范景仁、姚亮、阮浚常和他诗酒唱和。大家都深怀亡国之痛,老于林下也不愿应征,志趣相投。从此后,横山练水间,又多了一位隐君子。
他角巾白袷,逍遥物外,或与客酬唱,或抱膝长吟,放浪形骸于山水文字之间。他将老屋三间呼作“煮字斋”,左琴右书,妻梅子鹤。

顺治十三年,应友人邀,入枞川境,遍游浮山诸地。在枕流岩见到雷鲤《浮山记游》诗,依韵和诗一首:万仞仇池石,未必如兹好。一杖放岩巅,奇观尽此了。峰骨洗秋岚,云叶巢空鸟。色界化虚无,乾坤何草草。是诗,方以智见,叹服,屡次托人带信,以示问候。方以智还命长子方中德赠以诗扇。雷鲤《浮山记游》诗:已从浮山来,更觉浮山好。万壑染秋云,乾坤怪未了。游人无古今,天风醉花鸟。我欲煮烟霞,呼童拾瑶草。
顺治十五年,徐翥宿邓森广北山草堂,知方中德去庐山探视父亲,于是作诗寄答,回应上次诗扇酬情。
诗人晚年,入城为后学指授书法。有持箑素来乞者,虽闾阎小儿,辄应之。
顺治十八年底,从友人处知本县潘江、何永绍诸公正在编辑《龙眠风雅》。于是,找潘江,请他将《煮字斋诗集》收入其中。潘江记曰:今年秋,羽先自练川来,余引至小斋,得与定交,且尽发其诗读之。
遗憾的是,《龙眠风雅》并不能帮助徐翥完成心愿。潘江后来说:先是,予编辑《龙眠风雅》,先生不知皆已逝之作,曾函其二集属予捃摭。予方从事丹黄,未遑卒业。
潘江知徐翥其人其诗。出于对乡贤诗文的热心,他立即为《煮字斋诗集》作序,并向朋友推介。康熙九年前后,《煮字斋诗集》(选集)得以付梓。
他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算是初步实现了。
康熙三年,高龄七十,精神健,笔力尤健:
柴关鸡犬快榆阴,翅展拳蹄恣野心。
阿翁自浣寒衾晒,昨夜秋凉枕覃深。 
炊黍炮鲜月在觞,瓦盆相贺勾官粮。
儿家又报新生犊,种豆南山摘满筐。
康熙四年春,北山草堂与李雅论诗,快意,二人成挚友。之后几年,徐翥常去北山草堂,与李雅、潘江、邓森广、邓铚、方还山等高论聚饮。
康熙九年,徐翥访祝祺。祝祺,以文章而名重乡邦,远近名流,争相负笈,张英也曾拜其门下。祝祺在《煮字斋诗集序》中言:练川徐羽先博洽攻诗,余初春识其人……及羽先过我朴巢,予见其石骨嶙嶙,电眸炯炯,谈诗述古,滔滔若天潢之东注,益知羽先之才学殆未可以道里计也。
康熙十一年秋,徐翥祭扫先人,后召集族人修订练川徐氏宗谱。亲为序,详述练川徐氏宗族源流。谱尚未成,徐翥心中又在酝酿一个想法:康熙十三年清明,诗人叩杖上山,拜祭祖先后,给自己择一地,并请人刻碑。碑文为“徐诗人之墓”五字,并自题二律于碑上。不久,为邻豪所踣,复树之。
民间有传说,徐翥沉塘成仙去了。
且不管这些。
一部《煮字斋诗集》,足以风流千古!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