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玉章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2-04-21

七、清热透托法治疗搭背一例

张某,男,50岁。

初诊199144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六天前因背部长一肿轻度痒痛,自行以针挑破并行挤压,外敷拔毒膏。第二天局部红肿增大,伴恶寒、发烧38℃。来院就诊时见右侧背部红肿明显,范围约4cm×5cm大小,四周组织肿硬,未见脓头。患者头痛乏力,呈痛苦面容。便干秘结,尿黄。有6年糖尿病史。

诊查∶右背部红肿,肿象平塌,四周色暗根散,尚未成脓。舌暗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毒热内蕴,气阴不足。治法清热解毒,护阴益气。

处方∶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连翘10g瓜萎30g赤芍10g丹皮10g莲子心10g白芷10g桔梗10g生黄芪10g花粉10g

外治∶铁箍散膏加化毒散膏外敷。

二诊199149日。患者服上方药5剂,精神好转,头痛消失;局部红肿范围缩小,肿势逐渐高起,中心出现多个脓头,疼痛依旧日。大便通畅,小便正常。此时疮面已由阴转阳,已成脓欲溃之势,故二诊立法可用药聚毒,透脓外出,故在方中加炒穿山甲10g、炒皂刺10g以助透托。

三诊1991411日。服二诊方药3剂,患者自诉局部疼痛明显减轻,局部疮面已转顶高根活、四周收束之势,疮面多个脓头出脓汁多量。继服上方药3剂,外用甲字提毒捻及化毒散膏。

四诊1991414日。患者疮面脓液畅泄,肿势消退,腐肉脱落,部分疮面已有新肉生长。此期已渐进收口期,故原方去白芷、桔梗、穿山甲、皂刺之类托药,加用调补气血、健脾之品,故原方加陈皮10g、山药10g、云茯苓10g、白术10g

【按语】本例初发病时局部肿象平塌,痛不归中,而且疮周色暗根散,脉细数,乃一派阴证逆象。因患者平素有消渴病,气阴两虚之体实无透毒外出之力,故应在药方中加托药。然王老认为托法的使用要恰到好处,早期痈肿未成脓者禁用穿山甲、皂刺等峻药攻之。以防毒泄乱窜。一般来说,清热不嫌早,托药却不宜过早使用,待到已成脓欲溃时方可使用,以助一臂之力。故外科使用托药与疾病的转归、顺逆、陷与不陷有着重要的关系。

八、行气通络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例

武某,女,72岁。

初诊1991627日。

主诉及病史∶右侧腰部疼痛六个月。患者于今年初右腰部起红色丘疹、水疱,疼痛剧烈,曾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治疗皮疹消退,水疱干涸,但疼痛不解,触及病损处痛如刀割针刺,彻夜不眠,用过中西药及理疗等均未好转。现右侧腰部可见色素沉着斑,摸触检查皮损疼痛明显,伴口干,思饮,周身倦怠,二便正常。

诊查∶舌苔薄白、见有瘀斑,脉象沉涩。

辨证∶余毒未净,气滞血瘀、经络阻隔。

治法∶补气通络,清解余毒。

处方∶香附12g郁金12g青陈皮各10g木香10g川楝子10g连翘10g丹参20g钩藤12g菖蒲10g沙参12g麦冬12g甘草10g

14剂,水煎,日2服。

二诊1991711日。前方药连服14剂,疼痛明显减轻,只偶有疼痛,能够入睡,以手触及皮损疼痛已不敏感,口干思饮明显减轻。舌苔薄白,瘀斑变淡,脉沉细。前方夫木香,加柴胡12g再服7剂,水煎,日2次。

三诊1991718日。前方药再进7剂,疼痛已消失,诸症悉安,乃告痊愈。

【按语】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学文献中对本病记载很多,有缠腰火丹、火带疮、蜘蛛疮、裙带疮、甑带疮等称谓,人们常俗称串腰龙。而王玉章教授宗古籍所云,根据病损形状及症状表现。对"累累成珠"似蛇行之状、如蚊咳咬之苦者,习惯称之为蛇串疮。

其病因病机,王老认为""是本病重要病因,不管是肝经火盛,还是情志内伤化热,尤其是肝郁气滞,都与""相关,"气有余便是火",火热毒邪中之火毒,其中有些是来自于"气滞、气结、肝郁"等等,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更应责之于""。带状疱疹患者多肝胆湿热,气滞火邪阻隔血脉;气机失畅,肝郁不得舒泄,同样可滞遏经络,因此治疗应重在行气以通络。王老惯用香附、郁金、青陈皮、木香、柴胡为君药,意在行气疏肝;丹参活血养血通络;川楝子性味苦寒入肝,清解余热又有止痛之功;连翘清心火、解余毒,方中虽无元胡索、乳没等止痛之辈,但由于气行血通经络畅而达到止痛之效。除此,方中还用菖蒲、钩藤,一为开窍,一为引经,两药相配更助其经络通畅,通则痛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病程长,日久疼痛不已、不能入睡,故阴津耗伤,方中用沙参、麦冬不仅能养阴生津,且可防行气之品过伤正气之弊;甘草和中解毒,如此配方严谨,药服奏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