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横合纵,鬼谷乱世

 格林书屋 2022-04-22

纵横家的棋局,博弈的是天下

苏秦之合纵,揣怀六国相印,一时天下无二,旷世难现此奇。

(并相六国,拟于王者)

张仪之连横,以一敌六,邦交斡旋,天下为棋,智谋之间你争我夺,一曰连横,二曰扩军,三曰吏治,四曰称王。

(先生与苏秦真乃棋逢对手,天下做棋盘,列国做棋子,旷古奇闻也!)

最终秦国一统天下,是连横破了合纵?

张仪为高明的智谋家,利益家,苏秦乃舌灿莲花,纸上谈兵的庸才?

是利益与诡心,败了支援与联盟

是猜忌与个人,败了合作与生存

幻想败了现实

个人败了集体

苏秦(?-公元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外交家、谋略家。 苏秦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攻读《阴符》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随后伪装逃犯到齐国,进行间谍事项,因齐国众大夫争宠而被刺杀,死前献计诛杀凶手。

张仪(?-公元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被苏秦称为“天下贤士”。 张仪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次年去世。

ZA有话说:两人皆为乱世奇才,只因秦国一统天下便认为张仪胜于苏秦,显然是不合理的。

苏秦出师于鬼谷子之后,第一站是秦国,或许当时他就以敏锐的政治直觉感受到了秦国将会成为这片土地上最终的管理者。但是因为政治思想与秦始皇不同,所以最后去六国游说合纵。

其实他难道不知道这件事情带来的只是悲剧吗?但是他这样做的理由,我们可以认为是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是他花费人生十几年的努力,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创建出来的一个理想中的国度,他不想放弃自己的政治报负。所以六国成为了他唯一的筹码。

能同时让六个国家的君主相信合纵能为其带来利益,本身就是一种特殊而超群的外交能力,即使是以被史学家诟病的最终合纵破灭的原因既以各个国家的利益作为诱饵,但依然足以见他言语外交的技巧,以及对待从不同中寻找共同联系的独特的切入点,试问,谁又能在生活中面对六个不同的利益集团的领导面面俱到,最终佩戴六国相印,风光一时无二。

归乡时,亲戚,朋友,同乡的人跪下来迎接他,可谓是衣锦还乡。但他并未有高人一等的做派,而是把赏赐分给每一个人。最后,当他落魄时回到乡里,亲戚朋友对他的态度大为转变,也让他看尽了人情冷暖,感慨不已,最终死于刺杀。

其实从苏秦的做事风格中,我们已经对此可以窥探的一二,苏秦待人较为温和,秦始皇实行的是王道之政策,不被秦始皇采纳是注定的。

秦始皇的霸道政策,其本质上与张仪的政治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说张仪的成就,顺应了历史时代的发展。

正如鲁迅先生与胡适先生。

结局不能成为判定他们成就高低的唯一标准,我们也不能一个历史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两人纵横之间的高下比较。

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他们的思想与现有成就中,去他们进行思维上交流,窥见古人的智慧,追寻纵横家的真谛。

我们可以说,纵横家左右了整个乱世,直接也间接地成为了大一统的缔造者。

这是其不可磨灭的功勋。

其实如果真的有机会的话,也希望我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进退之间,格局变幻。计谋之间,博弈天下 。

以天下为棋,以天下人为子,创造自己的乱世之盛。

孔子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成为缔造者,一切因我而来,一切为我而往。

愿为将军百战死,一将功成万骨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