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才女出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书生巧对下联,才女以身相许

 五千风雨 2022-04-22

《宋史纪事本末》一书中,曾经记载过古代北宋年间,一位富家的才女靠着对对联来找郎君的故事。

这位才女的文采特别好,便想找一位与自己志趣相同之人,因此便出此想法,不少才华横溢的少年郎也纷纷慕名而来。

这些郎君按家庭背景和学识来说均可谓不分上下,这可把才女的父亲给愁坏了。

这时候,这位才女便想到了对对子的办法,并且还给出了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最后还是一位书生对出的下联最合才女心意,才女就此以身相许,嫁给了这位书生,就此传为一段佳话。

文章图片1

才女比文招亲找郎君

在古代,女子们成亲通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有些大户人家想要为女儿寻得更好的夫婿,往往会安排一些更为不同寻常的方式,比如说比武招亲,或者是比文招亲,电视剧里也有些是抛绣球招亲的。

而宋代苏州城里的一位才女,便是通过比文招亲的方式来为自己觅得了如意郎君。

话说这位才女的父亲是当地远近有名的一名富商,腰缠万贯,家中有金银财宝无数。

虽家大业大,然而这富商几十年来,膝下也仅仅有这一名独女,因此对其很是宠爱。

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开始,富商便请了教书先生来家里教女儿琴棋书画,规矩礼仪,这也便造就了她不俗的文采和谈吐。

因此富商的女儿虽是一位女儿,却也是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平日里或是女红,或是烹茶,就连吟诗作赋也不在话下,诗词歌赋样样信手拈来,亦是当地远近闻名的一名才女。

文章图片2

随着女儿出落得愈发亭亭玉立,前来富商家里求娶的人家也有许多。

富商一开始是不想自己的女儿太早嫁人的,而女儿对于前来提亲的人家,也是一个都看不上。

就这样蹉跎了几年过去,眼看女儿已经到了该出嫁的年纪,父亲的心里也开始为女儿着急打算了。

父亲亲自来来回回好几次,为女儿相中过不少郎君,但却从来都没有一个是令女儿满意的。

女儿不喜,父亲便也只得作罢,从来都不敢强求。

父亲虽是个做生意的精明人,然而却不通文墨,因此也希望为女儿寻一个才高八斗的女婿。

但眼看着女儿的年龄随着时间增长,而婚姻大事却迟迟拖着无法解决。

文章图片3

在父亲看来,自己家里安富尊荣,因此对于女儿将来的郎君,他也没有太多别的要求,只要女儿喜欢,他也能一心一意好好对待自己的女儿,做父亲的便心满意足了。

只是自己心若鸿鹄的这位女儿,又怎能轻易看上那些胸无点墨、只会日日玩乐斗蛐的纨绔子弟。

思及此处,这位富商的女儿便对他开口了,“我未来的如意郎君,若不能和我有共同语言,我是说什么也不愿嫁他的。若是我找不到自己的意中情郎,那就让我在家里陪着父亲一辈子孤独到老吧。”

既然女儿已经信誓旦旦地在自己面前许下了诺言,那父亲也只得按照女儿的要求继续找下去。

不久之后,这位才女告诉父亲,可以试试用比文招亲的办法,她想要通过这个方式,找出一个能与自己一同共读诗书的如意郎君。

父亲也觉得比文招亲的办法甚好,当下便点头答应了。

文章图片4

才女出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

这父女俩一拍即合,才女便提出了,自己要用对对子来找郎君的办法。

过了没多久,才女比文招亲的消息便如指缝漏沙一般不胫而走,就连苏州城外也有不少郎君听闻此事,纷纷前来一试。

一时间,不少饱腹诗书的才子们如潮水一般涌入了苏州城内,皆想着来会会这个才女。

要是自己的运气好真被这个才女看上了,从此之后不但美人在怀,风花雪月,亦是能得到一笔相当丰厚的彩礼。

如此幸事,岂不美哉?

不少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纷纷前来,短短几日的时间里,这位富商的家里竟门庭若市,每日都好不热闹。

面对眼前众多前来竞选自己夫婿身份的男子,这位才女在家中却也是淡定自若,丝毫不惧。

文章图片5

虽然来了不少自诩学富五车的风流才子,但其中歪瓜裂枣、滥竽充数的人也有不少。

还有些人甚至连才女给出的第一幅对联都对不上,便只得悻悻地离开了。

经过几天的角逐之后,最终还有几位公子凭借着自己的真才实学留了下来。

与此同时,媒婆也将这些人的家世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等资料编成册子,交给了才女和她的父亲过目。

从资料上看来,这几位才子都是非常拔尖的人物。

这几位青年才俊都十分优秀,才女也犯了难。

这时,才女还是决定依然用对对联的方式来进行最后的抉择。

才女将手中的册子合上,走到桌子边执笔写下了一句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

文章图片6

才女对媒婆说,“你将此联带给他们,烦请告诉那些公子,这'洞中泉水流不尽’便是这场比试中的最后一道试题。你让他们都给出下联来,我将会亲自从他们给出的答案中,来选出我心中最满意的那个。至于最终获胜的人是谁,被我最终选择的那个人,便是我将来的如意郎君了。”

媒婆将才女给出的对联带到才子们面前,并将才女最后的吩咐一一转述。

“公子们,你们谁给出的下联能赢得才女的芳心,谁就可以娶她过门为妻了。这最终获胜的人,将由才女亲自选择。美女最终花落谁家,这可就看你们最后的实力了呀!”

媒婆让才子们各自回家去给出下联来,三天后再回到这里,将自己的答案交由才女,等待最后的结果。

文章图片7

才子们巧对下联,书生抱得美人归

三天后,才子们按照约定早早地便来到了才女家里,交出下联来等待才女最终的选择。

媒婆将才子们给出的下联一一拿进屋里给才女瞧过。

第一位才子给出的下联是:“山间白云漫无边。”

这位才子的下联,以“山间”来对上联的“洞中”,再以“白云”呼应“泉水”,且以“漫无边”对“流不尽”,虚实相对,却也得当,与上联也可链接得上。

这下联的意境与上联的意境相比,可谓是丝毫不差,工整完美。

但才女认为,这“白云”与“泉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二者毫无交集,又怎可混为一谈?

再者,“漫无边”是静态,而“流不尽”是动态,虽然二者都有表示“不尽”的意思,但是两者之间的对仗却也是极为不严谨的。

文章图片8

或许自己与这位才子的感情便也如这天上的白云和地下的泉水一般,注定是永无交集了。

思及此处,才女将这幅对联拿起来又放了下去,心思再无所动。

媒婆也在一旁摇了摇头,赶忙拿起第二幅对联给才女瞧去。

第二位才子写的下联是“高山松柏常年翠”。

这句话以“高山”、“松柏”作对,使这句下联整个都显得非常大气。

但细细究来,“洞中泉水流不尽,高山松柏常年翠”的对仗还是非常不工整的。

就前半部分的“洞中泉水”对“高山松柏”而言,对仗是没问题的。

但后半句中的“流不尽”与“常年翠”相对,虽然二者都有表示永恒的意味,但“流”作为动词,与下联中的“常”字并无法对上。

因此这个答案也是不过关的。

下一位公子给出的下联答案是“平原古树一丈天”。

文章图片9

读完此句,令人顿生一种凄凉和仓皇之感。

才女道,“这句与上联的清雅之意并不和谐,意境也比上联逊色太多了,不符合要求。”

才女接着看下一幅道,“高山云雾飘松海。”

“高山云雾之景,气势太过磅礴,与洞中流水不相匹配。不论是从词义还是对仗来看,这两句上下联都是不工整的。”

媒婆又将一句下联拿给才女看,只见上面写着“屋上炊烟滚滚来”。

乍一看,这句话的意境炊烟袅袅,且还饱含生活气息,但细细分析之下,便可发现这个下联与上联的对仗也是不工整的。

“洞中泉水”与“屋上炊烟”的对仗尚还可说得过去,但下半句“滚滚来”与“流不尽”却十分不严谨,根本无法对上,更何况“滚滚来”这三个字中还出现了叠词。

就声律来说,这两句的对仗也是不合格的。

“看了这么多下联,我就没看到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要不是对仗不工整,要不就是意境对不上,什么样子的都有。不都说自己是才子吗,怎么连我一个小女子的下联都对不上。”

文章图片10

才女一连看了好几副对联,都没有找到心中那个满意的答案,脸上也渐渐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媒婆在一旁劝着才女继续看下去。

看到下一位才子写的下联的时候,才女终于眼前一亮。

这位才子给出的下联是:“山间清风迎面来”。

只见才女在此刻惊喜道,“洞中泉水流不尽,山间清风迎面来。真是好一副风情绵绵而又淡雅诗意的画卷。读到此句,真是仿佛令人置身于这幅云淡风轻的场景中了,山水风泉,想想就让人感到惬意。”

再看这位才子的字迹气势磅礴,一气呵成,配上这雅致无边的画面,更是有如神来之笔。

文章图片11

才女见此更是惊喜,当下便向媒婆和父亲表示,“我决定,要嫁之人便是这位才子了。'山间清风迎面来’,能写出这样文采的男子,在日常生活中必定也是一个极为温文尔雅之人。在所有人给出的下联中,也只有他的答案最令我感到惊艳,这句下联与我上联的意境也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男子,将来与我在现实生活中,必定也能与我处处都想到一起去。”

这个下联,不论是在格式或者内容上,与上联皆可称得上工整。

才女也决定都不再看其他的答案了,只留下对出这句下联的男子,其余人便让媒婆将他们通通都打发回去。

媒婆来到大厅里面,看着眼前这些正在焦急等待的公子们,对这些人说道:

文章图片12

“公子们的答案,才女看过了,但这其中,只有一个人的答案才是才女心中最想要的。才女也亲口说了,这个人未来就是她的夫婿了。现在我就为大家公布答案,除了对出这句下联的那位公子留下,其他各位公子通通都可以回去了。”

媒婆一边说着,一边将才女看中的那句下联挂了出来。

众人纷纷抬头望去,只见那句“山间清风迎面来”映入眼帘。

“洞中泉水流不尽,山间清风迎面来。对出这位下联的公子,请随我来。”

只见大家都目不转睛地互相对望,大家也纷纷好奇究竟是谁能入了才女的眼。

文章图片13

这时候只见人群中的一位书生站了起来,他来到媒婆面前施了一礼道,“劳烦婆婆为我带路了。”

媒婆见眼前的这位公子长相清秀,与才女倒也是郎才女貌的一对了。

媒婆接着便给才女和公子安排见面了。

才女只见来人风度翩翩,气宇非凡,而才女也看中了此人的才华,这样一来,倒也十分符合先前与自己心目中所想象郎君的样子,不知不觉便羞红了脸。

两人见面交谈以后,更觉得是情投意合。

虽然这位书生的家境并比不上其他男子那般富贵,但才女爱慕书生的一身才华,也觉得书生的为人将来也会对自己好的,便决定以身相许,嫁给这位书生为妻。

书生终于如愿抱得美人归,于是两人便这样成了一段姻缘。

成亲以后,这对才子佳人亦是相知相伴,共读西厢,过上了神仙眷侣般的幸福生活。

文章图片14

对联的发展过程

在中华四五千年的浩瀚青史中,衍生出了众多优秀的历史文化。

不论是诗词歌赋,亦或是琴棋书画,千种形态之中,皆是万般瑰秀。

而对联便是这万千形态中最为独特且有趣的一种表现形式。

史书中关于对联的记载,最早要追溯到三国时期,盛于明清之际,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多的历史。

对联又称楹联,最早起源于律诗与骈文,在后来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吸收了散文、词曲等各样文化的特点,而后随着书法的发展,才最终形成了今日这般一种独立的文体。

对联在民间是非常流行的,时至今日也依然深受大众喜爱。

文章图片15

每逢春节或家中有喜事之际,不论是乔迁结婚,或者是喜得贵子,百姓们都会在自己家的大门口贴上一对红彤彤的对联,用以寄托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最早的时候,人们是将联语刻到桃木板上,用以驱邪避祟。

一直到明代年间,人们才始用红纸来代替了桃木板,之后一直延续至今,便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对联”。

据《簪云楼杂话》有载,自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除夕节前夜曾下令,众官员家门口都必须贴上一副春联,并微服私访,前去观赏取乐。

自那之后,许多文人雅士亦将题联作对视为一项风雅之事,对联文化也因此而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千古传诵的名联佳对。

在古代,劳动人民的娱乐活动也远远不像如今那般丰富多彩,吟诗作对也因此成为了人们为数不多的活动之一。

不管是才子佳人,还是平民百姓,兴致高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以对对子来取乐。

虽然每个对子的雅俗不同,有些对子平平无奇,却也有些精彩绝伦的对子令人不住地啧啧称赞,这其中除了需要一定的文采基础以外,也十分考验人们的临场应变能力。

从文学角度看来,对联便相当于诗词歌赋中的对偶句,因此人们对对子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

在几千年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人们无意识地创造出了这种对称性的语言。

在文字出生以后,文人们便将这些语言都逐渐记录了下来,而后一步步发展到我们今天的对联。

对联其中的学问极大,一是对子的格式重要,字数要相等。

对联的文字长短不一,最短的对联仅仅有一两个字,而最长的对联多则可达几百个字。

在所有的对子中,上联字数和下联字数是相等的,长联中,上中下各联各分句中的字数也要分别相等。

如果出现了叠字或者重字,也应该注意上下联间应互相一致,含义应互相衔接却又不能重复,语法结构也应尽可能相同。

二是对对子讲究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按照传统的习惯来说,对对子应是仄起平落,即上联的末句尾字应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然而若是单单孤立对子的内容而讲平仄相谐,却可能会产生不得当的效果。

文章图片17

官方来源:

《宋史纪事本末》

《文苑漫步》2020年第一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