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工哲学工作坊|大工哲学工作坊第十二期 中国工程哲学进展二十年述评

 工农商学兵 2022-04-22

12月17日下午,大工哲学工作坊第十二期在科技园316顺利举办。本次工作坊的报告人是王业飞老师,他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工程哲学进展二十年述评》。哲学系王前教授、王子彦教授、徐强老师、郭菁老师、于雪老师等多名哲学系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研讨。

图片

王业飞老师回溯了工程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诞生与发展历史,主要介绍了中国工程哲学相关的研究阶段及其理论成果,分析了中国工程哲学风格的形成,尝试评论中国工程哲学的现状,并对中国工程哲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王业飞老师着重分析了1991年米切姆提出的“作为生产性活动的哲学”,以及1988年李伯聪在《人工论提纲》中所探讨的关于人能否创造一个世界以及怎样创造世界的问题。通过对这些理论成果的考察和反思,并结合中国工程哲学研究历史上“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演化论以及五伦体系的重要成果,王业飞老师认为中国学派的研究风格在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实践调查归纳。最后,关于中国工程哲学的未来,王老师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与展望。

图片

在报告的第二个环节,各位老师同王业飞老师围绕工程与技术的关系、“三元论”与实践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讨。王前老师指出,我国的工程哲学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品牌,也是继承李伯聪老师的重要成果。王前老师建议当前关于工程哲学的研究可以着重思考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启一些新的思路,与此同时,还应注重“三元”论中的三元应为三个独立要素,不能互推和替代。王前老师认为,应该时刻注意到工程和技术的区别,项目具有唯一性,不能重复。王前老师最后还强调,应该把工程伦理和工程哲学的概念进行一些细致的区分。本次工作坊圆满结束。

图片

报告人简介:

王业飞,哲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思想史,技术与工程哲学等。

文字来源|孙慧中

图片来源|李英杰

图文排版|王泽

审核编辑|王业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