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伤寒论学习之路(三)

 北书房2014 2022-04-22

当代各个经方家的杂谈,就在这个系列的完结篇跟大家谈谈吧。虽然很多前辈都已经仙去,但是很多东西却没有盖棺而论,毕竟伤寒论经方走向何处大家都不知道。如今中医界各种包装出来的“大师”层出不穷,再结合这个网络时代最流行的“知识付费”,导致了无论有没有临床经验的人,都可以出一套收费课程,再凭借各种虚假的头衔,可以把价格定到几百上千,如果新手没有鉴别能力,很容易就误入歧途,学了一堆毫无用处的高大上养生理论,或者是中西医结合出来的“怪物”。个人认为,一定要避免如下两类“大师”:1.没有临床经验的“讲课型中医”。2.不读古代经典的“经验派中医”。另外,学中医更要避免搞各种秘方偏方之类的去盈利,感觉这有点走火入魔了。中医人不应该太利欲熏心,而忘记了中医最基本的原则。一方治一病那不就是西医吗?还有什么区别呢?如果现在的中医医生都是这样做的话,那还谈什么中医复兴?我真的希望中医往好的方向发展。

言归正传,中医本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民国之前写的书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才的,而关于当代的几位大家,我们不得不说市场是他们炒起来的,然后让很多路人也开始学习中医。

一。倪海厦。很多人从倪海厦开始,倪海厦的汉唐经方也确实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从性格来说,倪海厦这位桃花岛主确实能让很多中医爱好者信心大增,似乎学习了倪海厦就无所不能,但是最后却没有出现第二个倪海厦,连倪海厦的弟弟都知道大家不可能成为倪海厦。因为学医确实需要学医的天赋,就如同写诗作词一样,需要针对性的天赋。倪海厦的讲课有没有夸大的成分,这就造成很多学倪海厦的人认为中医真的无所不能,但事实是很多人只了解了中医的皮毛,是永远也达不到倪海厦的水平。倪海厦从命理进入中医,这本来就是任何人不具备的捷径,如果学过命理,你进入中医才觉得中医的实操性要比紫微斗数和三命会通子平术之类的实操性高多了,摸得着的东西也很多。如果你从倪海厦入门,接着去看中日医学的书籍,你回过头再学习倪海厦,你才知道倪海厦讲的是什么,很多案例的来源是那儿。这么说吧,读过唐容川,曹颖甫,读过日本古方派的案例,你才能知道倪海厦为何如此。倪海厦在中医走向微末的时候,用了全部精力来打开这个市场,确实造福了很多人,也变相的让中医很多爱好者成为中医狂,我想这样的事情要经过几十年的消化才可能慢慢成熟。倪海厦和他徒弟的案例是可以学习思路,但是不能模仿照搬。如果一味按照案例来救治重症危证一定会出现问题。其实倪海厦的中医思维才是精华,但今天很多人没有从他身上学习到思维,而是学习了一大批方子,然后用这些药方来生搬硬套,造成了实际操作没有明显效果。这也是很多自学中医面对的困境,就是西医以病名定义疾病,然后什么药治什么病名。但是中医思维却万万不是这样的,我们所有人在辩证体系下长大,最后却变成了中医治疗西医定义的病名,如果不能治就是无用,这种恶性循环一直在持续。

二。如果确实对温病派有研究,那还是去看黄成义和马光亚的东西,他们在温病派中确实是佼佼者,也有很多值得参考的临床经验。只是我作为个人自己并不怎么喜欢他们的思路。至于现在市场主流的Jt叔叔,确实是贵妇之友。他的读书能力确实厉害,倪海厦是靠悟性读书,那么jt叔叔就是靠很强的整合书籍的能力,并且通过比较提取出有用信息,如果不想了解更深或者更重症危证的临床实战能力,那么jt讲的东西确实比徐文兵的更实用,他算是经方里面的温和派,可以说介于倪海厦和张步桃之间,他对本草的很多认知确实是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然后他的资料整合能力也确实厉害,这是很多读书人都不具备的。只是个人感觉伤寒论从难到易,就好像刀劈竹子,只要砍刀进去了就顺利成长,可能谭杰中会让你从易到难,到了一定层次时候容易在原地打转,但是如果用心,那么去谭杰中推荐的书籍或者说引用案例的书籍去找来看看,视野也确实不一样。至于被倪海厦说成半个经方家的张步桃,如果你自己系统研习过伤寒论,那么张步桃的书就是小品文,是你闲暇时间可以好好放松的书籍,他把很多内经派和温病派的经验拿过来配合伤寒论,这种学习可以让你逻辑紧密的思维种放松神经,然后会有这样的感觉:原来经方可以这么玩玩。如果读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是不断和大师严谨对话,那么张步桃的《开药方》就是玩玩的感觉,然后很轻松的知道原来可以这样组合,有种感觉就是那些坐堂大夫几十年的小秘密被他偷偷的给拿出当八卦讲给大家听,这种感觉应该比去听罗大伦的东西还享受。

三。作为能结合伤寒和陈士铎体系来开药的几位,也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台湾的皮莎士和萧圣扬都是这方面积极探索的人,但是他们和倪海厦正好相反,保持佛道之人的传统,不怎么公开露面,保有着自己私下的小圈子,流出来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不过从他们流出来的笔记也看到确实是有实际东西的。我希望我们大陆也会慢慢形成这样的中医圈,小众但是精英化,不会让参与的人浪费自己时间和生命。大陆的李可在用药思路上也是经方加上陈士铎的思路,你会看到他在经方中用到大量的补药,这不是温病的的体系,而是傅青主和陈士铎的思路。所以看李可的东西还是要去看看陈士铎的东西,同样李可的东西还是要变相的看,因为现在重症病人不会找中医看,还有就是李可的很多用药有自己的方式,要学习思路,但是实际之中不一定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好多东西受当时环境和条件限制,所以有些用药还有点偏门或者有点猛。

四。至于火神派,王正龙和江尔逊我觉得可以交互来看,卢家之类的火神派和王正龙都是扶阳,江尔逊的一些思路我们倒是可以去看看。王正龙好像是英年早逝,很多人攻击他是吃附子吃死的,这也片面的说明了他的用辛热之药时候有些偏激,或许过刚易折,不过他对很多重症的思考探索我们可以去借鉴(我们懂得扶阳,也要懂得潜龙,这或许是道家给我的一些启发)。卢家的很多东西和龙帅江一样,他们在一些用药上有自己的技巧和家传经验,不是听听他们的“扶阳论坛”就可以的,很多东西是有技巧的,这些技巧就是谋生的饭碗,所以很多外人学火神派也学的懵懵懂懂。在这儿说到江尔逊,是因为都是川派,四川是奇怪的地方,产大热的附子,也有川将军大黄,有黄连贝母这样的特产,所以我想在用药思路上有卢家这样的火神派,还有江尔逊这样用柴胡系引阴出阳的探索,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路。我觉得如果有偏科,可能有人用桂枝汤系称霸天下,有人用柴胡汤系称霸,那同样有人有少阴偏科,如果以后出个厥阴偏科,那我们对癌症的治疗将更加成熟。

五。至于学院派,是很多令自学中医矛盾的地方,因为市场派要做到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实在的赚钱。但是今天的学院派可能受太多因素的干预或者束缚,很难看到伤寒论实战和临床的东西,看到的都是各个温病派的大谈特谈。其实很多人觉得学院派应该很厉害,但是相比民国时候的恽铁樵,陆渊雷,张山雷等,他们实实在在有自己的东西,才能让自己的创办的学校继续下去,同时他们也有很强的使命感,这是今天很多体制内的学院派所不具备的。学院派老一辈是兢兢业业,有自己的使命感但是缺少开创。刘渡舟被很多人诟病他的医术 ,但是个人觉得,他可能真的想好好做学问,或者这么说,恽铁樵刘渡舟这样的人总有那种做学问的使命感,相比起临床他们更可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所以刘渡舟和李克绍的书都是值得看的,他们把中医的黑话讲给你听,让你知道曾经中医的专业术语是什么。李克绍在很多经方的思路上加入时方的理念,但是这种理念是以伤寒理念来用时方,这是比较难得可贵的地方。胡希恕则是偏向日本的皇汉医学,后来的娄绍昆老师也是这个方向,他出的自传很励志,每个中医经方自学者都应该看看。娄老讲的康治本《伤寒论》,有些观点也是特别新颖的。另外刘志杰的古中医流派也值得借鉴。刘志杰的学生许家栋,虽然背叛师门,但他其实和师傅还是一套东西,不过是许家栋更加细化了。然而许家栋毕竟还是年轻,他对于某些问题的做法,现在还存在着争议。还有像李阳波这样的鬼才,如果说体制内有任应秋,那么江湖之上就有李阳波,李阳波的探索比今天那些自吹能解读伤寒论的各派高出很多,那些大多有江湖游医的虚夸。李阳波试着用术数来解答内经和伤寒论的关系,觉得让人看到了一些惊喜的东西,或许你读过之后豁然发现张仲景可能真的是这么思考的,他把内经体系的东西转化成了伤寒论实战的武器,你会豁然感悟,原来这个方子是这么来的。

六。这两年笔者还通过线上课程和书籍认识了很多有特点的经方大师。像朱进忠,姚梅龄,肖相如,李士懋,马家驹,孙曼之,陈慎吾,刘希彦、鲍艳举、冯世纶等,有机会再慢慢分享。另外经方派之外的中医大师,比如沈氏女科的沈绍功,温病的赵绍琴,骨科的阎喜换,针灸的郭廷英,左常波等,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以上这些像胡老,倪师,jt叔叔的视频课程在网上都可以搜到,大家也可以找本人索取。

七,最后我想谈一下这个时代中医落寞的原因和我的一些感想:

1.金融投行以及医药公司,这是利益之争,他们掌握着话语权,掌握着权力资源,给中医进行彻底的打压,把所有利益最大化,似乎最终做到通盘全吃。几乎大家知道代表性的某香园之类的,都是典型的中医黑粉,可以做到集团化作业,一个打着数据考证变相谋杀中医的帖子瞬间几千人赞同欢呼。

2.中医医师本身的错误,混迹中医却无能医术的人占大多数,他们把中医当成谋生的手段,配药养生赚钱为主。上天从来没有说好人好报,或许徐灵胎所言庸医才是上天的代理人,他们害人无数却执行天意,非但无罪反而有功。其实中医医师水平不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是中医学院的教育问题。

我们的教育花了五年时间,或者八年时间,如果再读博士,那就是十一年的时间,尽管花了这么多时间,可是相当多的人对中医还没有一个基本的信念,也就是说,我们相当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还没有入中医的门。”——广西中医药大学刘力红教授

为什么学院派中医难有真正的中医思维呢?那是因为中医药大学的课程60%以上是西医课程!用西医改造中医是削足适履,是劣币驱逐良币。“中医药大学根本培养不出合格中医,只能培养出中医掘墓人!”——国医大师邓铁涛

“现在我教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带着对中医的迷茫,无奈地求学;四年授课,中西各半,实习时遇到的是严重西化的中医院,还要跑工作、准备考研,怎么能专心实习中医?”——国医大师李士懋

看到这些,你不得不感悟,中医的复兴确实要从我们的教育理念做起。

3.很多局外人进来也抹杀了中医,看似有功,实则对中医的伤害最大。比如我们近代知道的章太炎,经学大师,经学厉害并不代表你随便读几本医学书就厉害,可是我们的文化就是论资排辈,所以他独推柯尤二人,抹杀掉张志聪,黄元御,陈修园等人,这种明着为中医好,最后却确确实实的害了中医。

4.中医狂和以中医沽名钓誉快速牟利之人,这些人快速推广中医,神话中医,把自己当成教主,最终让中医进入魔幻的世界,被各种攻击。因为,经方是不可能让人赚钱的,你用伤寒论经方开药,如果在能量阶段没有发展成阴实,那么经方的一两副药就能解决问题,并且能量一旦被修复,这种病一般短时间内不会反复,况且你就是再大剂量,一般也就开两三副,况且经方的药也没有上好的红参灵芝三七类的,不可能做到以药养医。所以相对来说,你作为谋生还是用时方,大量的补药开进去,病人觉得受到尊重,自己也能有谋生,你也能得到赞美。况且周围都是这么开药,谁治疗好的病人多点谁的资历深,就能赚得钱多点。所以紫极先生打造高级生态圈,李辛,三申道人,徐文兵都是论道,龙帅江虽然开经方,但是剂量上都谨慎小心,都是不得已面对市场的求中之法。很多读书人对徐文兵这种市场派不齿,可是今天的现状不就是读书为了更好地的生活,再面对困境的时候做出最好的选择,你不能指望都像古代书中写着许叔微,陈士铎医人而不收钱,他们不收钱的前提是家中良田千倾,光是租子就够了,你见哪个医学名家风餐露宿还能写出名医经典,我们的陈伯坛老先在老家对穷人偶尔不收钱,可是去了香港药费提高十倍,还不是门庭若市。我们怕的是骗钱骗时间的庸医,我们希望的是倪海厦,JT这样的人可以把自己领悟的能力都传授出来,并且让他们也得到丰厚的回报。

八,一些感悟。好多人看到黄元御,恽铁樵,唐容川,倪海厦,李阳波,王正龙等一个个英年早逝,怕自己学医最后却都无法长寿,然后表示怀疑甚至攻击中医。其实这样的情况或许是天命所归,或者是积劳成疾,或者窥测天机。如果都像张至顺道长那样隐居山林,我想他们都可以享尽天年,度百岁乃去。人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辈子为了名利去活,最后也是被名利拖累而死。有钱有能力的人反而活不久,张至顺一生粗茶淡饭没女人,最后活了一百多岁,留下一部八部金刚功传给后世,我想这个价值也不一定低于去做学术研究的人。所以我们每一个学中医的人要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尽人事听天命,帮助别人也要懂得保全自己,凡事满招损谦受益。

其实懂医知医之后,你才知道你懂得很少,这个世界比你想的复杂,最后不可能让周围人都相信你,而是要顺其自然,不懂才是最好的懂得吧,这种心境应该是学了多年伤寒论之后的感悟吧。其实伤寒论这样的经方医学就像很多过来人所说的,你会读,读正确的书,那么读三年就能增加温病派医师一甲子的功力,真的有这种感觉,如果能啃个五年十年,再读一般的医书会让你觉得索然无味。

最后期望这篇文章可以开拓大家的眼界,让很多想真正学习伤寒论的人有个大体了解,笔者目前也只是粗略的了解而已,所以还会坚持在这条经方之路上继续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