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压箱底干货:收集到的民间中医方子

 aqian218 2022-04-22

#春日生活打卡季#压箱底干货:收集到的民间中医方子!

组成:黄芪 白术 防风 百合 桔梗
功能:补益脾肺,强卫固表。
主治:气虚治汗,体弱感冒,或慢性鼻炎、气管炎以及因表虚卫阳不固而常常感冒,或感冒缠绵不愈者。
用法:以上诸药共为细末,每次服9克,每日2~3次,开水冲服,7天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或改为汤剂(照上方剂量各药减半),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一般服3~5剂即可。
加减运用:若素有慢性鼻炎而见鼻塞不通者可加辛夷。

按:综合诸药,既能疏风散寒祛湿,又能消炎逐瘀解凝,壮筋骨而旺代谢,从原因着手治疗,于是风湿去而气血调和,关节利而筋骨健壮,痹痛之症,自烟消云散矣。
加减:项背强痛,加秦艽、葛根;寒湿偏盛,肢指冰冷或肿痛,加附片、桂枝、薏米、防已等。

祛 障 明 目 汤
组成:熟地、党参、黄精、云苓、菊花、炒山药、制首乌、川芎杞子、当归、女贞子、制桃仁、车前子、神曲、夏枯草、陈皮
功能;滋补肝肾、健脾和胃、活血化瘀、平肝明目。
主治: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初发期)。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早、晚饭后两次分服。
加减运用:肾阳虚者加菟丝子、肉苁蓉;脾气虚加黄芪、白术;阴虚重者加玄参、麦冬、石斛;肝胆热甚者加龙胆、桅子;若便秘可加草决明、火麻仁等。

温 阳 解 凝 方
组成:熟附块、麻黄、熟地、白芥子、炒黄苓、苍白术、汉防已、泽泻、独活、牛膝、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
功效:温阳利水、祛风止痛。
主治:鹤膝风。
加减运用:膝肿明显,加蒲公英,倍防已,疼痛明显,加仙灵脾,倍附块;日久成瘀,加白花蛇舌草;体虚者加黄芪。
病由肝肾不足,寒湿侵于下肢,流注关节所致,一般病程日久,治疗颇为棘手,本方攻补兼施,往往一、二诊即获显效。阴虚、有邪热之症者则不宜于用本方。
在症状好转,肿痛减轻,活动灵便后,可改用四物四藤汤加减,以收全功。

花 椒 回 乳
民间常以花椒回乳,笔者曾试用多例确有大奇效。用法:花椒,加水一茶杯,浸泡一刻钟,煎煮浓缩成半茶杯,加红糖一汤匙,于断奶当天趁势顿服,每天一次,约一至三次即可回奶。

温 经 止 痛 散
组成:川乌 、草乌、 麻黄、细辛、羌活、白芷、肉桂、干姜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除痹。
主治:经久缠绵难愈之寒湿痹痛,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骨质增生,全身关节拘挛疼痛、腰背胸胁痛、痛经、疝痛、扭伤、阴疽、瘫痪、痿证等一切寒邪所致之痛症,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贮瓶备用。
取药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贴于患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日1—2次,每次2—4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
取药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觉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 。
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克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摇一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快速涂于患部,迅即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病毒性心肌炎单药可愈
每日取黄芪水煎服,连服三至五个月痊愈。为特效专方,已救人无数,万勿轻视。

益气通瘀汤
组成:太子参 、枣仁 、苏木 、降香 、丹参 、桃仁 、川芎 、干草、石菖蒲。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 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 、莲子心 、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 、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 、郁金 、积壳 、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 、白芍 、僵蚕、夏枯草 。
逐 瘀 调 经 汤
组成;当归 ,赤芍 ,五灵脂 ,三棱 ,莪术 ,益母草 ,肉桂 [后下]
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 2] 天或行经的中期[2 —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 ,杜仲 ,狗脊 ;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 ,黄芪 ,煨木香 ,党参 ,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拒按者,加入延胡 、灸乳没、景天三七 ,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 ,〈包煎〉、雪竭粉 分吞,花蕊石 ,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 、炒柴胡 、炒丹皮 、勾藤 ,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 、大黄 〈后下〉
化瘀止漏汤
组成;当归 、山楂 、川芎 、五灵脂 、蒲黄 。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虚寒相兼者,减去五灵脂、蒲黄,加入党参、桃仁、炮姜、炙干草。腰腹痛重者加延胡索、续断。如属胎盘残留或死胎不下者,用原方与桂枝茯苓汤(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相合。日久不愈,并发感染者,更加银花、连翅、土茯苓、炒贯众等。日久滑脱者,将蒲黄炒用,或生、炒各半,更加乌贼骨,或龙骨、牡蛎。凡有身热、头痛者,酌加葛根、紫苏叶、荆芥穗等
如上加减法,亦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及继发性痛经,兼有瘀滞症者,服用后有缩短经行期,减少血流量之功效。

清热化瘀汤
组成;柴胡 、黄芩 、当归 、赤勺 ,蒲公英 、虎杖 、北沙参 、薏苡仁 、苏梗 、白薇 功能;和解表里,清热化瘀。
组治;手术后发热不退。
加减运用;病在上中焦者加大青叶、蚤休、生石膏。病在中下焦者加滑石、黄柏。发热惊厥者加羚羊角粉。
通 经 除 批 痹 汤
组成;丹参 、当归 、乳香 、没药 、姜黄 、鸡血藤 、威灵仙 、地龙 、制川乌 、南星 、连翘 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通络、搜风祛寒、除湿化痰。
主治;颈椎综合征、臂丛神经痛、肩周炎、肌纤维织炎等。
加减运用;病在肩颈、上肢者,加葛根、羌活、桂枝、桑枝:病在腰背者,加杜仲、川断、狗脊;病在下肢, 加牛膝、独活、木瓜。
通脉化瘀汤
组成;当归 、川芎 、乳香 、没药 、桃仁 、红花 、苏木 、紫草 、丹皮 、石斜 、秦艽 、公英 、泽兰 、忍冬藤 、生姜 。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血栓性静脉炎。
加减运用;患肢肿胀明显者加苡仁、连翘;红肿明显者加天花粉、银花;病在下肢者加牛膝、防已;病在上肢者,加桑枝、姜黄。

除痹逐瘀汤
组成;当归 、川芎 、红花 、刘寄奴 、姜黄 、路通 、羌活 、白芷 、桑枝 、胆星 、白芥子。
用法;水煎服,没日有一剂,服六剂休药一天,十二天为一疗程。功能;活雪化瘀、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主治;颈椎病
加减运用;气虚体弱手麻明显加黄芪 ;项背强急加葛根 ;热郁经络加双花藤 ;湿热内蕴,心烦口苦加黄芩 或栀子 、胆草 。
化瘀解瘫散
组成;黄芩 、葛根 、川芎 、益母草 、毛冬青 、丹参 、红花 、地龙 、陈皮 、天麻 、秦艽 、连翘 、石菖蒲 。
功能;补气活血,化瘀消栓宁络。
组治;中风之中经络,以半身不遂,语蹇口涩为主证者。
适用于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 脑出血后遗症或脑栓塞出现中风之中经络者,及暂短性脑缺血发作。
用法:诸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10 克重,日服 2 — 3 次,每次一丸,温开水送服。散剂每服 4 克,温开水冲调,每日 2 — 3 次。更可作煎剂服用。
禁忌:脑血管病有出血倾向,女月经期、孕妇均忌服。

通冠宣痹汤
组成;瓜萎实 、薤白 、半夏 、丹参 、檀香 、砂仁 、红花 、川芎 、赤勺 、细辛 、荜菝、田七 (为末冲)
功用;本方具有通阳宣痹,活血化瘀,泄浊化痰,降逆和胃之功。
主治:胸痹胸闷,心悸心痛,痛彻胸背,气短喘促,不足以息,咳痰浊唾,呕逆烦满,脉缓或沉细,舌质淡紫,苔薄白。
加减运用:1 心动悸不得眠加枣仁 、柏子仁 。
2惊悸心慌多梦加龙齿、磁石。
3胃脘痞胀加化桔 、积实 。
4心律失常,脉结代加太子参 、苦参

活瘀消积汤
组成:荆三棱(炒) ,连莪术(炒) ,青皮(炒) 、积壳(炒) 、柴胡 、郁金 、当归 、赤勺 、鳖甲(醋制) 、牡蛎(生用先煎) 。
功能;养血活瘀,疏肝止疼,软化肝脾。
主治:痞积块,肝脾肿大或肝缩脾大,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变。证见:脘腹胀满,两肋胀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面色黧黑,或见蜘蛛痣、肝掌,唇青舌瘀或舌质暗红,脉细涩。
用法:将生牡蜊先煎 20 分钟后,投入全方药物,加水至淹覆药面,置火上煎煮,沸后 20 分钟,滤扎滓取汁,早晚各服一次,每日一次。
加减运用:腹水甚者加四芩汤(白术、泽泻、猪芩、茯芩)。腹胀甚者加广木香、槟榔。衄血者加蒲黄炭、阿胶、西草、毛根。肋痛者加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

热 痹 饮
组成:当归 、黄芩 、连翘 、忍冬藤 、海桐皮 、生甘草 、生苡仁 、防风 、防已 。
9 味水煎,一剂煎二次,上午煎头煎,下午煎二煎,煮开煎半小时,每次煎成一小碗,饭后一小时服,一日一剂。
功能: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主治:湿热为主,风寒为兼,寒热虚实错杂,气血流行不畅的热痹证。
加减运用;热胜者,加知母 、栀子 、羌独活;湿胜者加苦参 、滑石 、半夏 、秦艽 。阴虚者,加生地黄、知母 、苦参 、半夏 、滑石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