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舟山群岛唯一保留古越民蛇信仰遗迹的渔村,你知道吗?

 攒破烂儿的 2022-04-22

来源:舟山日报

一步加强城区犬类管理
,遏制犬类


扰民、伤人以及破坏市容环境等犬类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市民规范养犬意识,优化城市环境,深化文明城市建设,6月份,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开展犬类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整治区域:城区(尤其是各住宅小区,城市广场、市民公园、体育公园、游步道等公共场所及周边区域,雄风永利、印象城、大润发、小百货等商超市场周边区域,诸暨中学、二高、浣江初中等学校周边区域。)
二、整治要求:
1.规范养犬。犬主应严格遵守《绍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有关规定,及时给犬只登记办证和年审。
2.健康养犬。犬主应及时对犬只进行常规健康检查,按时注射相关疫苗,不得随意抛弃。
3.卫生养犬。遛犬时要避免犬只随地排泄,及时清理犬只粪便,自觉维护城市卫生环境。
4.文明养犬。保持睦邻友好,避免因犬只吠叫,侵扰他人正常生活。
5.安全养犬。每日19:00至次日7:00可携犬出户,出户时应使用绳、链等牵引,避免近距离接触人群。不得携带犬只进入学校、商店、市场、医院、影剧院、风景区、车站等公共场所。




来源:浙江发布2017年6月16日,在街边马路市场,有人在售卖地皮菜(雷公菌、鼻涕

图片

  东福山神秘的光影在我心里掠了掠。像一束钩藤,一头扎在大岙,一头扎在大树岙。在无数次的环岛行后,东福山三个字,正如来自秦朝徐福的三次东渡一样,带着航海传说的伟大创举,铿锵铿锵镌刻进了我的凡尘俗心。

图片

01

 
  东福山又名东霍山,宋乾道《四明志·昌国县》载:东霍山在县东北海中,四面大洋。上有虎豹龙蛇,人迹罕至。耆老相传,古有仙者隐于此。


  元大德《昌国州志》载:东藿(霍)山,在海之东北,环以大洋。世传徐福至此,山有石宛如一枰,修竹森立,风枝拂扫,常无纤尘。

  元吴莱曾作《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共八首,其中第五首就是写东福山的:

  遥观杳无极,宛与东霍邻。悲夫童男女,去作鱼鳖民。纻屿尚余聚,蓬山宁尔神。古棹苔驻迹,仙枰竹袪尘。短褐徒为拂,飞槎邈难亲。好携支机石,去跃织女津。

  徐福带领秦朝的童男童女,去蛮夷之地作尚未进化、启智的水族之民。这是何其悲催之事呀!纻屿、蓬山是传说中的岛屿名。晋葛洪《抱朴子》:“海中大岛屿,若会稽之东翁洲、 洲、纻屿。 ”《太平御览》引《外国记》:“周详汎海,落纻屿,上多纻,有三千余家,云是徐福僮男之后。风俗似吴人。”一般认为翁洲即舟山, 洲、纻屿当在日本、琉球一带。纻屿,应该是盛产纻(苎)麻之岛。其实,昔日舟山群岛也多苎麻,苎麻为舟山渔网之材质。


  吴莱的视线是穿越神话与浪漫的,尽管海边古人留下的棹桨已印满苔藓的痕迹,仙人对弈的棋盘在竹子的拂扫下已无泥尘。东福山上居然还有织女留下的支机石,带着它,带着织女的信物,去跨越银河飞渡鹊桥。那首诗,给东海多少渔郎带来多么美妙的幻想啊!

图片

02

  从宋志里的“虎豹龙蛇,人迹罕至”,到光绪三十三年王亨彦《定海乡土教科书》第七十课中讲到的“东霍山,山顶常吐雾气不一辨,产疯藤,可疗疯疾,惜多蛇,无敢采者”。前者几分虚幻几分神,后者几分真实几分信。龙蛇见诸志书,并与传说中的仙者有关,蛇信仰应该是普陀作为古越民活动境域内最早最原始的民间信仰之一。蛇在东福山渔民的眼里是一条受尊重和保护的生命。据当地老渔民口述,东福山从有人居住到现在还没有人被蛇咬伤过。如有人到东福山抓蛇,会被渔民扔到大海里。游客若是在山里发现蛇,不用害怕,蛇自会避让开。东福山岛民们世代流传“东福山的蛇比人还善良”,在东福山看见一条蛇,那就意味着有好运来了。而且还说东福山如果死一条蛇,普陀山就有一个和尚圆寂。东福山渔民是从不在山上烧火的,他们觉得这样会将蛇烧死,那就罪莫大焉了。

图片


  东福山上的白顶山白云宫,供奉着白云娘娘,即白蛇。它是目前舟山境内唯一遗存的古越民蛇信仰建筑遗孑,也是舟山海岛渔村中历史起源最早的图腾信仰之一。

  按照民间传说,普陀山本是白蛇修炼之地,观音欲借普陀山开辟弘法道场,白蛇不依。两者斗法,白蛇是在斗法失败后,迁居到东福山修炼来的。

  把普陀山修炼宝地让给了观音,需要大慈悲大善良大胸怀的。可见白蛇在东福山岛民心中的地位了。由蛇到龙进而演化为对东海龙王的信仰,这一角色的转换和神形的变化与古越族人不断征服或同化直接相关。蛇龙信仰同时又是普陀海岛渔民的海洋文化心理之一,这是普陀具有孕育海洋蛇龙文化的广泛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表现了一种恢弘的气势、非凡的想像力和神奇而又浪漫的色彩。

  普陀山原来就有蛇岛之说,在观音文化观音信仰进入普陀山之前的唐代,这里的岛与海域是蛇的乐园,不是一种简单的想像。日僧真人元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中,记载天宝七年(748)十月,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其中有“三日过虵海。其虵长者一丈余,小者五尺余,色皆斑斑,满泛海上”。虵,即蛇;根据鉴真东渡航线,虵海即普陀海域,最有可能是中街山列岛一带。船在蛇海里航行三日,是个什么概念?

  高僧鉴真弘扬佛法途经舟山蛇海,普陀山之所以成就观音道场,乃与白蛇让出地盘有关。一是记载,一是传说,可见,在普陀,佛教信仰与蛇信仰相当密切,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两者的文化关联。

  东福山湾内碧海绿岛,悬崖峭壁,非一般的别有洞天。海风常拂,春夏秋三季多雾。尤其主峰为白云笼罩,因为白顶山上有个口呈喇叭形的葫芦洞,水汽蒸腾造就了洞中吐雾这一奇观。当然,东福山渔民把这个自然现象也与白蛇娘娘联系了起来。白蛇来到东福山后发现这里光秃秃的,太阳出来后感觉干渴难忍,观音于是在东福山顶葫芦洞口插了一朵白云。万里晴空无云,洞内就飘出一朵朵莲花状的白云,始终绕着洞口转,不管是什么风向都无法吹走朵朵白云。白蛇后来因云出名,又常常保佑东福山的渔民在海上平安作业,渐渐被奉为白云娘娘供在白云庵里,那个葫芦洞就改名叫白云洞。

  原来,蛇才是东福山真正的岛主。因为白蛇作出了牺牲,观音对白蛇礼让三分,让东福山的白云庵和观音堂并排建在一起,一道接受信众香客的顶礼膜拜。观音又特别抬爱东福山的蛇,将一颗菩萨心肠感化给了蛇族。

图片

03


  英国格林尼治国家天文台测定,中国内陆居人岛新世纪第一道曙光照射点在东福山,日出时间是2001年1月1日6点42分,照射点位于东福山岛的最东测。东福山的第一缕曙光,让我们在体验灵魂苏醒、心灵照应的同时,直抵远古时代的那份精神臆想——鸿蒙初开,懵懂而开始觉醒的先人为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意义苦苦探求,直至今天。凝望冉冉升起的旭日,心灵如浴光明与唯美,祈愿吉祥平安。对太阳和月亮的礼赞几乎遍布地球各个时期各个角落的诗歌、音乐、建筑乃至生命。而白云庵日月门联,显然更让我们回味悬海孤岛上那份迷人的神秘:月朋(liáo)朤(lǎng)通天地,日昍(xuān)晶(huá)定乾坤。

  日月光华,普照大地,这也许只是刚刚触摸东极的外人浅层次的理解。借助日月的升落而确定东西方位和昼夜之别,实质上是空间意识和时间意识在神话思维投射作用下的天然尺度:日月是时、空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山海经》记载帝俊之妻常羲生月十二,又以羲和的名义生十日,天地始生,羲和实为日神而兼月神,日月同为天地间光明之源。《系辞下》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人类的生存状态需要附着于这种日月的运行规则,周而复始才能生生不息。耕海牧渔、漂乎于风浪之中的东极人,无论从其生死难卜的自然生存环境,还是从其搏风斗浪的生产劳作方式,显然更推崇和需要母系文化中顽强的繁衍能力。同陈财伯成为东极海洋精神中的父系图腾一样,白云娘娘也成为东极海洋精神中的母系图腾。

  因此东极人对白云庵日月门联的解读更赋予了深层次的涵义,“一月二月三月四月通天地,一日二日三日四日定乾坤。 ”这种看似舍生僻就简易的读法,却诠释了东极人最内蕴最原生态的精神诉求:坚忍不拔,追逐不止,日月不灭,生生不息。所谓大道无形,大音希声。看似漂浮不定、虚无缥缈,却是生命的真实状态。生命的意义,既如生命初始时的纯洁与美丽,也有生命在成长过程中挟着泥沙追逐奔走的艰辛。追逐奔走的永恒目标就是达到“通天地,定乾坤”的理想境界。

图片

04


  有人说“福如东海”源于东福山。所以,在东福山的南侧山崖上有块福字石。


  东福山是目前为止舟山群岛山海自然生态景观最佳的海岛。山奇崖峻石美,漫步在大树湾村,夕阳的余晖撒在鳞次栉比的清一色石屋上,在碧海蓝天毫无违和的色彩对比和视觉错落中,一切惊叹都变得语无伦次。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硕石流,从山顶一直倾泻到海底,这是舟山群岛唯一拥有天然硕石流的岛屿。石叠石,石垫石,石压石,无论大小圆缺,它巧妙地把自身的劲道,以某种最不可思议的抵触、最天衣无缝的磨合,演绎成天地之间乱而齐心的漂亮组合!这是力的角度,只有大自然拥有;这是力的派对,只有神道仙懂得。连海风都感觉得出每一块硕石的温度和感情,连杂草都品味得到每一块硕石的岁月与肌理。石头上没有一个字,没有一个笔画,而胜却了所有崖画,胜却了无字天书,胜却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无论楔形文还是甲骨文。

图片

  环岛石阶也是舟山群岛最多的。这里就地取材,花岗岩被劈开、凿开,成就了观海景的石栈道、石亭和石榻,《山海经》时代巨兽的嘴咧开了,石蟒蛇的信子在潇潇风中吞吐,扁舟的篷帆隐逸后又现身,鳄鱼的眼睛也会发出无可名状的嘶吼,被咬断尾巴的鲸鲨怅然地望着大海……看到不知名的花顽强地在石夹缝里挺立,看到一枝枝疯藤、成垛的柃木和采药的民工,捆捡好一天的辛劳,收拾起归家的暮妆。

  我曾经从海上远远看过令人叹为观止的象鼻峰,也驾着拱淡菜的小舟,从象鼻峰下淌过,不知延伸在海里的象鼻还有多长多长;站在鼻峰石脊上,看海而不敢看,听风而不敢听,那是乾坤耸峙、天机洞开、唯我独尊的无上领略——因此,这里是舟山群岛唯一一处可以与天庭共语的石脊,站在石脊上,你看得见仙气,头上、身上、脚上无不冒着仙气,天上、海上、峰上无不笼着仙气。我是N次站在象鼻峰石脊上,轻盈如一叶子,轻飘如一絮云,坐着,倚着,蹲着,躺着,只愿有天使降来,只愿有神鸟飞来……

  这是东福山的垦荒者留下的最佳杰作:废弃的海防遗址,满山的石阶、石街、石墙、石井、石坟、石晒场和曾经喧嚣如今却大多沉寂着的废弃的石屋——天然古朴,粗犷写意,没有理由让我拒绝,这里真的就是舟山岛民石居时代的唯美见证。

  渔民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为了抵抗台风而建筑的这种海边特有的石屋,竟成为了东极最有特色的一道景点。依山势而造,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石屋帮助渔民度过了一个个台风季节,同时也带给游人惊讶和赞叹的喜悦。


  2004年,我曾沿着一条曲折原始的山间小径,从大岙独步30分钟到东福山最具石居风情的大树湾自然村,造访石居时代最后四位留守老人,81岁的叶秀静、70岁的叶秀吾、65岁的叶金花、51岁的叶阿根。1946年,叶秀静从温州投奔在东福山渔耕的大伯,时年大树湾还不到10户人家。1984年前后,这里聚居了近80户渔民。东福山淡水资源极其稀缺,大树湾却有一个“水獭洞”,外口高可站人,内径窄小,洞内泉水潺潺,甘甜清润,常年不息,叶氏一家就从此洞取水。那些未曾倒塌的空闲着的石居建筑群告诉游人消失在这里的曾经繁华的风景。

  大树湾在日夜不息的波涛喧腾中,显得桃源般的宁静。那时的老人们坐在海湾的任何一块礁石上,用海蟑螂或淡菜肉作饵,将自制的竹竿随意一抛,就这么一竿一翁一礁石,构成海天之际动静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四五月份虎头鱼多,一天钓上一二百条并不多;八九月份青狼鱼多,一天上钩数公斤也很容易。2004年之后,我又有三次机会上东福山看望大树湾的叶氏老人,每次只看到三位或者两位,我曾经给他们每人拍过照片,尺寸放大后,托人带去,第一次遇到台风,照片在某旅行社进水毁坏。第二次又去放大,再托人送去,总算送到了叶氏手里。再后来,我又有三次路过大树湾,老人已经不在了,一位老人也没有了。

  无数次的颠波倒浪,只为了风尘仆仆的那次相见。

  (图片由作者提供)

点下方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