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笔老辣,机趣横生---杨旭水墨画

 名人百科网 2022-04-22

杨 旭 (泓川) 1964年生于包头,自幼随父习画,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曾得到范曾 刘大为 袁武 史国良 等名家的指教,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包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兰池画院特聘名家,内蒙古中国画院画家,内蒙古政协书画院院士,包头政协书画院副秘书长,东河书画院名誉院长,包头市东河区文联副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曾获文化部中国艺术人才中心全国百杰中青年画家称号。文化部 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北京国际奥组委颁发的奥运特殊贡献奖,西部风韵全国名家邀请展优秀奖,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奖暨黄胄美术奖。吉祥草原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连续六次获得包头市政府文艺振兴奖 ,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二十一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杨旭 卷 》《中国画廊推介画家精品---杨旭》,《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杨旭》 。

品读杨旭画作

贾德江/我国著名美术评论家

杨旭是一位极有 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 他的内心有太多的情结,太多的牵挂,他的理想是以区区画笔表达他心中波澜起伏的种种情愫,表达他心中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人民情结、古典情结乃至佛缘禅心 的情结。他认为,写实主义的画风是他唯一的选择。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这一画风。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始终没有离开这一条写实主义的主线。

就现代写实主义人物画创作发展而言,徐悲鸿、蒋兆和创立的以传统线描为基础,适当兼容素描的表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写意的水墨皴擦变化的表现形式,通 过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而加以推行,成为建国后写意人物画坛上最权威的体系。作为中央美院新一代的学院派画家,范曾和刘大为不可能不受到写实主义的深刻影 响。如果说,把这两位大家归为“徐蒋体系”的后继传人的话,那么身为他们学生的杨旭,在人物画创作上也可谓得其衣钵真传。范曾的创作以古代人物造像名震画 坛,强调骨法用笔,对徐蒋学派注重明暗界面的变化和体积感的表现方法予以大胆扬弃,而走向对线的营构张扬。刘大为的人物画,更侧重于对现实人物的关注,强 调以线和水墨的变化来造型,不排除对西法的汲取,破除了重意轻形的传统文人画观对创作的桎梏,将传统笔墨和造型结构实现了完美地融合。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审 美取向,都构成对杨旭的直接影响。他迷恋过范曾笔力强悍、线条劲折的精彩,那种用线的写意及变形打破写实对形的辖制而深具现代意味的造型观,使他茅塞顿 开;他也陶醉于刘大为以水晕墨章的无尽变化增强写实人物画的中国味和生动性,那种直面生活、服务于造型的笔墨所带来的创造力,使他心知肚明。

杨旭的写意人 物画正是沿着两位前辈的创造性思维而一路走下来的。所不同的是,他在寻求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既取范先生以线造型之长,又取刘先生水墨幻化之美,立足于对生 活的感受而带动笔墨的新变。为此,他的继承实际是紧紧围绕突破的取舍和转换,他的新变是以创造为中心整合现代和古代的人物画传统。他的视野固然聚焦于人物 画的本体,特别是取材与立意、造型与笔墨,绝对不忽视艺术与生活的本质关系,不会忘记思考中西绘画与古今人物画的异同,完成他的“文以载道”的使命感。

杨旭深知风格是艺术家的生命状态,不是某种一成不变的手法。因此,他似乎并不在意个人风格的建立,而只在神形兼备、内蕴丰厚、锤炼笔墨、主题深化、提升画 格上做文章。我喜爱杨旭这位既有平常心又富英雄气的青年画家,同样喜爱他着眼于人文关怀又充满真、善、美的水墨写意人物画。我也分明看到,他是一个深怀远 大抱负的画家,他已为自己的人物画艺术提出了高远的目标,而且正在全力付诸于实现。我祝愿他抓住时代赋予的大好春光,把已闪耀出希望光辉的水墨写意人物画 推向新的境地。

《画以载道 艺以情深》/ 杨旭

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必须创造满足适合自己胃口所需的精神食粮,也许这种食粮在别人看来毫无价值,但对于需要的人是重要的。你的精神选择了吃什么你就会变成什么。

中国绘画大体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我选择了历史人物画,便选择了一种托物寄情的方式和精神表达。我的潜意识里充满了对古旧人与事的追溯。

当我被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感动的时候,我就想去寻找他们的足迹收集素材。我像一个怀着好奇心的孩子总想轻轻的推开了那扇时空的“家门”,试图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述说,窥探他们匪夷所思的人生经历,这些人物大都是中国近现代各领域的英杰,功过是非自有定论,我只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向这些先人致敬,向远去的历史致敬,从中寻求人生的真谛。借古人酒杯, 浇心中块垒。

在创作这些肖像之前,要了解和寻找他们的历史,品读关于他们的传记,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人文脉落等,然后寻找进行创作描绘的切入点,在做完这一切,便可以以纯粹的、真实的情感投入创作,把客观形象转化为感人的精神形象。说是创作更应该说是在讲述,既要有形象上的写实,捕捉人物面部的丰富故事,还要具备写意上的笔墨韵味,更要有人物精神或思想上的高度提炼。

用炙热的双眼去凝望,用动情的双手去塑造。

近日我重读了胡适先生的传记《努力人生》,同时为先生画像,2月24日下午收笔完成,5点多将作品发至朋友圈。在一些微友回复中才知这日正是先生58周年祭日,竟如此巧合!不免借此为缅怀先生献上心香一炷,更觉画历史人物肖像似乎有一种冥冥中的指引和精神契合。

艺术创作是灵魂的砺炼,既要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人文修养,有真诚的情感体验,更要有悲悯的情怀和珍惜当下感恩生命的良知。

画一张肖像,读一本好书,了解一个人的历程,领略一段历史风云,减少一分对世界的陌生,增加一次自我的精神洗礼。 我们可能需要艺术,来完成自我的觉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