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国乒二王一马(3):王皓从小淘气被迫女装,离经叛道改变直拍历史

 全言yyy 2022-04-22

众所周知,各行各业都有所谓的“子承父业”的说法,上一辈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自然而然地能转化为下一辈的资源与优势,司马迁《史记》里的“世家”开始逐渐走出王公贵族的桎梏,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乒乓球界也不例外。

不过现实的情况远比想象中的更复杂,比如有的乒坛名将确实是子承父业,也有运动员的长辈对乒乓球一窍不通,另外还有一些“夹在中间”的家长,比如本文主人公的父亲。

1983年,一位来自吉林长春、在北京某冰淇淋厂担任领导的男人迎来了自己宝贝儿子的诞生——这位名叫王忠全的厂长在当时可能还不会料到自己管理的厂子没几年就会倒闭,正如他不会料到自己这个叫“王皓”的孩子未来会站在世界乒坛的巅峰一样。

但万事有果就必然有因,对于王皓来说,他与乒乓球的缘分早在父亲这一辈就已经结下了。然而可惜的是,王忠全之于乒乓球,不过是一个“野路子”的存在。

年幼时候的王忠全也曾在长春市少年宫练过一段时间的乒乓球,但众所周知,中国可能缺很多人才,但唯独不会缺打乒乓球的,所以王忠全的乒乓梦想早在6岁后就归于平静,虽然后来自己经常代表单位参加一些业余比赛,但毕竟不是“正规军”,自始至终也没有进过专业队。

与父亲不同的是,王皓在6岁前反而没有与乒乓球发生太多关系,当时因为父亲在北京工作,所以没有人给他做过多的规划,而小时候的他又是个“淘气包”,三岁多的时候就因为调皮而摔出了脑震荡,家里人没少为他操心。

为了“驯服”这个孩子的野性,王皓的姥姥经常将外孙当做女生一样打扮——多年后,王皓居然还凭借自己的颜值而被球迷们称为“乒坛王祖贤”,这或许也是小时候那段“女装”所带来的气质变化?这还真说不准呢!

转折,来自王皓6岁的时候。

1989年,王忠全在北京的冰淇淋厂开不下去了,无可奈何的他只能回长春原单位工作,但一时半会儿也没有空闲的位置腾出来,于是就只能赋闲在家,这才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管理自己的孩子。

看着小王皓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干劲,王忠全一口气给他报了两个体育班,一个是学武术,一个是学乒乓球,然而丈母娘听说后立刻就提出了反对声,理由也非常充分:还嫌你儿子不够淘气?学啥武术?

最终王忠全就只留下了乒乓球。

然而非常不巧的是,王皓学球的这个时间,恰好遇到了中国乒坛的一个拐点,那就是——传统直拍打法遭遇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几乎要被欧洲横拍选手“赶尽杀绝”,而王皓偏偏又是从直拍开始起步的。

老球迷们都知道,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新器材的运用以及横拍技术的进步,中国传统直拍运动员连续在汉城奥运会、多特蒙德世乒赛上遭遇惨败,一时间许多原本打直拍的专业运动员也被教练改成了横拍,后来国家队也逐渐被横拍选手给占据了主流。

既如此,为何王皓学球的时候还是练直拍呢?

第一个原因显然是来自基层的大环境,毕竟在当时中国乒乓球界,基层教练们大多都是打直拍起家的,所以最擅长教的也是直拍。

至于第二个原因大概是来自王皓的家庭,毕竟当时王忠全也就是给儿子报个兴趣班而已,哪能想那么多有关“天下大势”方面的东西?他自己喜欢打直拍,大部分教练也擅长教直拍,那就玩玩呗!

试问:哪个家长这时候会预料到孩子以后会拿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走不走专业道路都说不定呢!但令王忠全没想到的是,一位教练的建议即将改变了儿子的人生,以及整个世界乒坛。

如前所说,中国乒乓球队的直拍打法在当年遭遇了重大挫折,其中核心的技术漏洞就是反手实力不足——老球迷们都知道,传统直拍所谓的“反手”是推挡技术,实际上和正手用的是同一面,反手几乎就是个摆设,甚至连胶皮也不贴。

然而随着器材和技术的革新,横拍运动员的正手与发接发逐渐不弱于直拍,反手又明显更强,这还怎么打?为了挽救直拍门派的危亡,上至国家队、下至基层的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在开动脑筋想办法,结果有人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

让直拍也打“两面”不就行了?

于是乎,一种名为“直拍横打”的技术开始在各个水平段进行尝试,那就是让直拍选手反面也贴上胶皮来击球,但他们的击球动作在当年看起来非常怪异,以至于出现了世界冠军江嘉良使用直拍横打被“人人喊打”的情况,由此可见早期的直拍横打简直就是被视为歪门邪道,完全不被大家所认可。

然而就在王皓学球两个月后,一位叫刘洪祺的教练却对他提出了一个不可理喻的要求,那就是:彻底放弃推挡,反手全部用横打练球!

客观来说,直拍反手击球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早年的直拍长胶削球、进攻打法运动员都曾偶尔在反手贴胶皮进攻,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前世界冠军名将葛新爱。但是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些都是非常规的直拍运动员套路。

而对于“正统”直拍进攻型运动员而言,反手横打不但更反关节,而且还会削弱直拍正手进攻的手感、降低正反手转化时的衔接速度,得不偿失,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人去勇敢尝试做“吃螃蟹”的人。

客观来说,若不是因为国乒男队的直拍选手们被瓦尔德内尔等欧洲横拍运动员打得抬不起头来的话,反手横打技术也不会有机会出头——至少不会在那个年代出头,而推挡技术则将继续被沿用下去,作为最主流的打法。

就是在大部分直拍选手尚且不情不愿增加横打技术的时候,刘洪祺居然让王皓彻底放弃推挡、改用横打,这不是拿他当“小白鼠”在做实验吗?

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王皓的父亲王忠全居然同意了这个意见。

王忠全可能会想到自己为儿子选择的道路将充满荆棘,但他不会预料到竟然会是那样的艰辛。

哪怕是六年后,当王皓已经在专业队小有名气的时候,他的这种打法体系也仍然没有得到中国许多顶尖乒乓人才的认可,至于他本人也差点就将消失在中国乒坛的茫茫人海当中,直到有一天父子二人才终于听到了那几个字——

“这个孩子我要了!”

但即便如此,王皓之后的每一次成功与失败都会让人忍不住发出疑问:直拍反手完全舍弃推挡、采取全横打技术,真的合理吗?这个疑问将一直陪伴王皓的职业生涯,直到他31岁宣布退役后也没能停歇,此为后话,我们暂且按下不表。

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到1990这个特殊的年份上,因为本系列三位主人公的命运,已经开始悄然发生改变。

1990年,王励勤跟随教练来到河南参加首届“全国少年乒乓球夏令营”,结果王励勤因为一次意外受伤而导致右手拇指严重受伤,这时恩师沈益民决定让他退出进行治疗,结果弟子竟然强忍伤痛,血洒赛场,让现场的无数人都为之动容。

比赛结束后,时任国乒主教练许绍发当即发话:明年的夏令营王励勤不用参加选拔,但一定要来参加!

同样是在1990年,10岁的马琳也赢得了自己乒乓生涯中的一次大进步,那就是如愿进入了辽宁体校,成为了一位专业运动员——这原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与横拍打法的王励勤不同,身为直拍打法的马琳和许多同门派的运动员一样不是很被重视,已经在沦为陪练的边缘游走。

而这一年,王皓才刚开始学会颠球,但他的人生即将在不久后与以上两位大哥哥紧紧捆绑在一起,留下无上的荣耀,以及无限的遗憾。

连载未完待续,欢迎持续关注全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