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企危机爆发 接连股债双杀!11.5万亿债务大雷如何引爆?

 财经时差 2022-04-22

房企债务危机开始蔓延,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

在资本市场,房企已成惊弓之鸟,多家房企连续遭遇股债双杀。

12月14日,世茂遭遇股债双杀。

其中世茂集团跌暴跌21%、世茂服务暴跌逾30%,A股的世茂股份爆跌3%;

债券方面,“20世茂G4”暴跌60%后停牌。

看看今天,其他同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融创服务跌超18%,金科服务跌超13%,恒大物业跌超11%,浦江中国跌超10%,碧桂园服务跌超9%。

昨天,12月13日,世茂就已经遭遇了一波股债双杀。

其中,“20世茂06”跌54.08%、“20世茂G1”跌21.41%、“19世茂G3”跌20.29%、“20世茂G3”跌17.97%,“19世茂G2”跌10.81%

其实,早在11月5日,世茂就已经遭遇了一波股债双杀,世茂集团大跌13%,几只债券也暴跌,触发临停。

两个月内,世茂遭遇三次“股债双杀”。

世茂怎么了?兑付危机。

具体就是,今年12月17日即将到期的一笔3000万元中票,以及明年1月15日到期的公司债,世茂兑付出现了困难。

最新消息是,世茂,世茂集团正与国通信托商讨,希望把30亿元信托展期。

自从恒大爆发危机以来,大多数房企都陷入了困境,风险在房企内部不断发酵、传染。

恒大、富力、荣盛、中梁、佳兆业、禹洲和花样年等等同行,都摇摇欲坠。

01

政策改善了 

房企为何还如此艰难?

从9月27日央行首提“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开始,监管就开始密集喊话,表示要“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并且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窗口指导。

效果也确实显著:

10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

11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万亿元,当月增加4013亿元,较10月多增532亿元。

两个月新增个人房贷7494亿元,假设一半的人买了新房,这也意味着,监管通过“销售端”向房企输血3700亿元了。

再看债券融资。

11月,房地产企业在境内市场已经发行各类债券(含资产支持债券)共49只,较10月多发20只;发行面值总额达482.48亿元,比10月多263亿元,环比上升约120%。

都释放了这么多流动性了,为何房企还如此艰难?因为房企债务规模过于庞大,这些资金九牛一毛。

2021年上半年,TOP 50上市房企有息负债合计6.37万亿元,按照7%平均融资成本计算,每年要还利息约4500亿元。

再扩大到80家,房企企的总有息负债规模为71185亿元。

7万亿啊!

现金有多少呢?2.68万亿元。

当前的现金只能够偿还42%的债务,缺口高达3.7万亿元。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看房企债务,销债比。

一般来说,销售量和负债比例大于1风险就不大,龙头融创以前对自己的要求是1.5-2。

现在全行业啥情况呢?2021年上半年,TOP50上市房企权益销售额合计3.99万亿元,平均销债比为63%。

简单换算一下,大概还有2.38万亿的资金缺口。

因此,虽然政策放松了一些,但是比起动辄2万亿、3万亿的资金缺口,这个窟窿太难填了。

02

隐性债务高达数万亿

我们先看一下世茂。

世茂集团连续9年将净负债率维持在60%以下,而且根据监管机构划分的“三条红线”标准,世茂全绿。

也就是说,单从财务报表上看,世茂的财务非常的稳健,相当的安全。

可是就这样的一家房企,两个月内三次遭遇股债双杀,也出现了兑现危机。

问题出现在哪里?隐性债务嘛。

前一段时间,三棵树不是出了一个公告嘛,说某龙头房企“商票”出现逾期,涉及两家上市房企,金额高达5000多万。

这个商票,以及应付账款等无息债务,就是大家常常忽略的“隐性”债务。

为啥房企要用商票融资呢?因为商票和应付账款等,在会计科目上属于无息债务。

通过商票替代融资,房企能够调整负债结构,躲避“三道红线”的监管。

而且,商票的流程简单且便捷,无须备案、抵押、中介机构尽职审查等繁杂程序,且资金用途灵活,能够自住操作。

商票支付贯穿整个房地产产业链,从招标、开发建设、采购、设计、销售等无一例外。

差不多60%房企都使用商票进行材料采购,工程款支付等,40%房企不用商票主要在于企业资质太差,流通性低,市场不认。

所以,这个规模相当大。

单单“应付”的隐性债务规模有多大呢?

截止到2021年三季度,前53家上市房企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总和为1.44万亿元。

如果扩大到上市房企,应付带来的隐性债务多少呢?

截至2020年度,所有上市房企的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规模增至约3.54万亿元。

3.5万亿无息债务!

本来,前50家上市房企,有息负债的资金缺口就高达2-3万亿,再算上无息负债1.4万亿,差不多3.5-5万亿的缺口了。

这还没完,房企还有更多“表外”的隐性债务。

比如,合联营企业的债务、明股实债等等。

它们通过会计处理,伪装成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栏目里面。

此外,房企还会给其他企业进行担保等等,这些都是“隐性债务”。

这个规模究竟多大呢?也不清楚,估计差不多也得上万亿。

所以,我们看到了,房企的有息负债7万亿+“应付”带来的隐性债务3.5万亿+伪装成权益的债务1万亿=负债总规模11.5万亿了。

现在房企的现金2.68万亿,权益销售额4万亿,大致粗略相减,有6.5万亿的资金缺口。

相比释放几千亿的流动性,这么大的缺口,怎么不就是杯水车薪呢。

03

涨价去杠杆?

这一轮民营房企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就是资金回流渠道受阻,现金流出现了问题。

1、大环境不好,房子卖不出去,降价也被地方政府阻碍,因此常规开发流程中资金回流面临阻塞。

2、遭遇流动性危机的企业想低价卖项目,由于“三道红线”卡死,市场上也没有了接盘侠,因为谁接盘谁的现金流就可能会出问题。

3、还是因为“三道红线”政策的影响,母公司融资受到严格控制,也融不到钱。

所以,民营房企的现金流陷入死循环,中大型房企相继爆雷。

现在,房企怎么续命的呢?债务展期。

像前面说的世茂,解决方法就是,30亿规模的信托展期。

中国奥园、花样年、阳光城、北京鸿坤伟业等房企也是这个操作。

比如,11月29日,中国奥园展期1年,规模约1.5亿元;11月24日,中国奥园展期5.5亿元;11月22日,中国奥园展期8.16亿元。

所谓展期就是,债务到期了,还不上了,跟债权人说,你看我现在没钱,咱们把债务到期日往后推一年吧。

如果可以话,我先支付你10%的利息,然后再支付80%。如果不同意,我就违约,事情搞大了,把我搞破产了,你本金也拿不到。

另一个续命的方法是,借新还旧。

比如,禹洲有一笔债券2022年1月份到期,手里缺钱咋弄?发一笔2023年到期的债券,用新借的钱还原来的欠的钱。

但是这个操作有一个问题是,利息越来越高,债务总规模越滚越大。

无论债务展期,还是借新还旧,都是把暴露的地雷重新在上面盖了一层土。

地雷还在那里,没有任何变化。

真正想拆雷,还是得靠房地产销售。但是,房地产行业又有买涨不买跌的特征。

因此,房企真正想拆雷,还得靠房价上涨。

这就是“涨价去库存”的升级版——“涨价去杠杆”。

当然,如果监管不够,不少房企必定会再次趁机“政策套利”,继续加大杠杆,使得债务继续膨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