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兰.昆德拉:轻与重难选择及身份的不易认同

 木木在延吉 2022-04-22

(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很早以前听过作者的名字,一直没有机会读他的作品,最近静下心来读了他的作品。作者是捷克作家,在大陆曾出版过韩少功从英译本转译过,我看的这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由许钧从法文原版译成,原作者曾说过从法文版翻译是最忠实于原著的。

故事以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为时代背景,以主人公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以一种哲学的观点叙事,与以往读过的欧洲作品类似,一种平铺、一种看似分割而又内在联系的风格在叙说着故事。如果不静下心来,读起来很费劲,有时精神一溜号就会抓不住情节与主线。在故事性,情节上不追究引人入胜,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要揭示的生活观念“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作者在开篇中写过的一段话,也许就是作品名字的由来吧,生命中选择什么,什么是轻?哪个又是重?通过四个人物之间的各自故事描写,作者在深深思考着,前苏联的侵略,共产主义的看法,民主化的进程、生活的态度、感情的处理、内心挣扎交织在一起成了一个故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揭示着生命的矛盾与挣扎。

(二)身份

匆匆忙忙中读完了米兰.昆德拉的《身份》。这是第二次读他的书,与读第一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样》,读他的书得静下心来感受。

没有通常的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人物相对简单,空灵、轻颖,稍不留神不知所云。

《身份》中以女主公尚塔尔与情人让.马克之间的心理为主线交织进行。十六岁的尚塔尔曾有个梦想,“她想成为一种玫瑰香,一种四处扩散的香味,四处去征服。她希望就这样穿透所有男人,并通过男人,去拥抱整个世界。”生活中的她有时很苦恼,而苦恼的原因是害怕男人们不再回头看她了。让.马克为了唤醒她,偷偷地以一个爱慕者的身份给她写信,让她感觉到有个男人在关注并暗恋她,这曾一度换来她短暂的激情。可惜好景不长被她识破了。

两个人的想法总是不同,尚塔尔向往着自由,心灵与肉体的自由,失去了五岁的孩子让他感到了难过,同时也给了她一种解脱,开始全身心的生活,因此才有了情人让.马克。可是她感觉不到让.马克的爱,感到的是一种被偷偷关注或是监视,而让.马克却以为这就爱。

书中就在两个人之间的心理描写展开故事,心灵的身份与肉体的身份是矛盾交织进行着,给了读者读后无尽的思想空间,要心灵的还是要肉体的自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