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花患门穴,经外奇穴名。出自《中国针灸学》。别名四花六穴。位于背部,正中线两侧旁开1.5寸,与第5胸椎棘突相平2穴,与第7、8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10、11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计6穴。上2穴布有第5肋间神经后支内侧皮支,中2穴布有第7肋间神经后支,下2穴布有第10肋间神经后支内侧皮支。主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喘息、虚弱、肺气肿、羸痩等。针刺0.5-0.8寸。 定位 位于背部,正中线两侧旁开1.5寸,与第5胸椎棘突相平2穴,与第7、8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与第10、11胸椎棘突之间点相平2穴,计6穴。 解剖 在第5、7、10胸椎横突外端,上2穴在斜方肌、最长肌。有第5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5肋间神经后支内侧皮支。 中2穴在斜方肌下缘,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布有第7肋间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肋间动、静脉分支。 下2穴在斜方肌下缘,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10肋间动静脉后支(背侧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后支内侧皮支。 详细主治 肺结核、支气管炎、喘息、虚弱、肺气肿、羸痩等。 详细操作 灸9-15壮或随年壮灸(针刺0.5-0.8寸,局部麻胀酸痛感,可向前胸反射,留针30分钟。出《针灸奇穴疗法大全》,供参考)。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肺气肿、羸痩、呃逆、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背痛、胸痛、肝胆疾病、肋间神经痛、胃痉挛、消化不良、呕吐、胃酸过多、食欲不振等。 配伍 1、配崇骨穴、痰喘穴、旁庭穴、枢边穴、应突穴治肺气肿。 2、配肋堂穴、佗脊穴、痰喘穴、喘息穴、郁中穴、气喘穴治痰喘。 3、配喘息穴、内太冲穴、虎口穴、下关下五分穴、五指节穴、新肋头穴治呼吸困难等。 附注 为四花、患门两穴之合称。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心俞、膈俞、胆俞三者的组合。 相关论述 《中国针灸学》:“四花患门,大椎之上,作一假点,以纸绳环颈项上,两端由胸前下垂至胸骨尖尽处,绳之中央与大椎上假点平,于是将绳之两端切平,转向背后,其端当背脊尽处作一假点,再以绳作∧字形,中间置鼻中隔之下,两端齐口角,比准切平,即以此纸绳之中央直置背脊之假点上,在纸绳之上下端各一点,复横置假点上,在其左右之两端各一点,共计四点,即是四花穴。 又以纸绳于膝腘正中央比平,沿下腿后面之中央向足跖引伸,至趾尖端切断,即以此绳自鼻之尖端比上,向颈之正中引至后颈,垂向背脊,其尽处作一假点,再以此绳作∧字由鼻中隔下齐口角切断,以此绳中央按背脊假点上,向两侧引伸,绳之两端,即是患门穴。灸七至三十壮。主治肺结核、文气管炎、喘息、虚弱、肺气肿、赢瘦。” -E/N/D-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有非原创文章,版权归权利人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