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王朝真是因为吴三桂才彻底灭亡的?罪魁祸首其实是义王孙可望

 泰荣林黑皮 2022-04-22
图片

欢迎收看照理说事之拍案惊奇

上期节目我们跟大家聊了聊,满清末年给莫大功绩的曾国藩,就封了个一等侯,连公爵都不舍得给人家,更别提实现咸丰当年封王的承诺了。

当时我们说满清初年是给汉人封过王的,而且封了5位汉人王爷,当然那都是异姓王了,因为这都汉人,没有一个是满人。

哪五位呢?实际上很多朋友们耳熟能详的是其中四位,有一位叫孔有德,满清初年就战死了,后来他的女儿被当时的太后养在宫中,成为了满清200多年来唯一的汉人格格。

但是当然孔有德就留下这样一个女儿,他的王位最后就没有人继承了,除了这位孔有德王爷之外,还有三位后来称之为三藩,他们分别是吴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

这三个人在满清入关之后,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以往我们就讲,满人是作战能力强,以前不有这个歌谣吗?说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是,满族人的战斗力是很强的,但好歹你总共整个民族加起来,男女老少加起来也就百来万人,大明王朝当时老百姓人口超过一个亿,这么点的人口,你怎么占有天下?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大量的启用了汉奸,当然是以吴三桂为代表的汉奸,或者说汉人,如果没有这些汉人为满清王朝卖命,满清怎么可能短短十几年就统一中国。

当然了这三位汉人王爷后来也裂土封王,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只不过在康熙初年咱们知道,有平三藩之乱,他们三个纷纷被剿灭了。

实际上除了刚才说的这4位王爷之外,还有一位王爷,他的存续时间比较短,但是这个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孙可望,当年被封为义王,为什么说这个人重要?因为他对于满清最后的平定天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咱们一提起汉奸,很多人都说大汉奸就是吴三桂,他守在山海关那块,如果不是他把这个门打开了,让多尔衮大军进来,大明王朝怎么会亡掉呢?

实际上这个话多多少少有点埋汰人家吴三桂了,首先第一,把崇祯逼死的不是满清大军,那是李自成。

可是大家替吴三桂设身处地想想,当时吴三桂是大明的臣子,自己的老板,自己的皇帝被李自成逼死了,自己这边还领着大军守在山海关,挡着满清。

可是咱们也明白,古代封建王朝皇帝是最重要的,要不怎么皇帝一被围了,甭管你这个四面人马在什么地方,你都得回师勤王。

可是现在吴三桂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的皇帝被人整死了,那我是回师还是不回师?这个时候虽然有人说,吴三桂和李自成在谋和,说有没有可能归顺李自成,但大家想想,如果吴三桂当时真的归顺了李自成,难道他的历史地位就能好一点吗?

李自成农民起义,把自己皇帝逼死了,然后我这边就投降了,那你不也是乱臣贼子吗?而且当时虽然崇祯死掉了,但是大明的整个官僚体系还在,大明还有大片的土地。

朱元璋人家一个老哥经过200多年,繁衍出了上百万子孙,大明除了皇帝之外,在各个地方还有很多王爷皇室成员,他们还是能组织起反抗的,所以当此之时,吴三桂最优的选择不一定是归顺大顺政权。

而且吴三桂当时顶上也有领导,经过吴三桂和他领导商议,说有没有可能这样?咱们借兵,咱们跟满清借兵把李自成剿灭,替崇祯报了仇,重新组建起大明王朝的中央管理系统之后,然后用土地用金银财宝用人口来回报满清就算了。

在那个时候,吴三桂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为过,历史上我国有很多次,向他国借兵解决本国事情的事,春秋战国的时候这种事不多了去了吗?所以吴三桂当时做出了和清兵合作,打李自成,这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但是后来,当吴三桂真正认清了满清的狼子野心之后,迫于巨大的压力,他没有跟满清决裂,反而变成了满清的马前卒,变成了满清的走狗,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了。

那个时候我们称他为汉奸完全不为过,但是实际上比起吴三桂,孙可望没好到哪去,甚至吴三桂是因为大势如此,他只能在那样一个形势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而孙可望简直就是自己作的,明末群雄并起,除了李自成之外,还有一位知名的起义领袖叫张献忠,当然张献忠后来留给世人的感官不好,据说他是杀人如麻。

当然张献忠后来很快也死掉了,孙可望实际上是承接张献忠衣钵的人之一,当年他甚至被张献忠认为义子,孙可望这个人战斗能力很强,而且组织能力也非常强,张献忠死后,孙可望迅速的稳定了局势,和李定国联合起来稳定住了西南的局势。

当时虽然满清入关了,但毕竟你这个人少,满清总共才多少人,加上供他们驱使的大量汉人将领,这个人加起来还是有限,你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把大明版图全并过去,那是很困难的。

而且大明王朝的很多王室,分别又成立了几个南明小朝廷,虽然后来一个一个被满清剿灭了,但是满清在发兵西南的时候遭遇到麻烦了。

一方面孙可望李定国实力非常强,满清打了好几仗,什么便宜没捞去,甚至自己的几个王爷都折损掉了,而另一方面,孙可望这个时候把永历帝给迎过来了,也就是说孙可望当时是既有实力又有法统。

三国时期咱们知道曹操为什么能迅速做大,一方面是曹操个人能力问题,另一方面曹操把汉献帝迎过来了,终曹操一生,虽然人人都说曹操是汉贼,但是曹操没有篡位,曹操维持了汉献帝作为名义上的皇帝,这个是很重要的。

在封建时代,你有没有名义,直接决定了民心军心,所以曹操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虽然大权在握,但是曹操一生不篡位,一直到自己儿子曹丕上来之后,大势已定了,才把汉献帝搞下去来了个禅让。

而孙可望这个人差就差在野心大能力弱,说实话,如果他真是效仿当年曹操的话,一方面奉永历帝为正朔,这样你是有名义的,大明王朝当时存在了两三百年,根基深厚,而满清又是一个异族,进到中原之后杀掠抢夺无数,老百姓民心没有归附满清。

这个时候如果真的孙可望能高举永历帝的旗帜,在各地搜罗力量,建立起反清同盟,很有可能把满清打回山海关之外去,到那个时候孙可望你是搞禅让也好,你还是搞个附皇帝也好,那你随便。

可没想到孙可望野心过大,这面满清还没赶跑,那面就对永历帝下手百般蹂躏,希望自己取而代之,以至于让永历帝发出密诏给李定国,希望解救。

而得知这个事之后,孙可望主动带着十几万大军去挑衅李定国,双方火并,你想想本来应当枪口一致对外,去对抗满清的,这倒好,自己挑起了内讧。

更关键的是孙可望明明带着十几万人马,却打不过几万人马的李定国,原因很简单,当时人人都知道,孙可望是为了自己做皇帝,所以军心不稳最终引得大败。

到最后孙可望剩了个几百人马,一看永历帝是招不住了,李定国是打不过了,干脆一咬牙一跺脚,投满清得了。

满清当时听说孙可望要来投,大喜过望,直接封孙可望为义王,按道理讲以孙可望当时的兵力就几百人马,不可能给个王爷,可为什么要给呢?因为有了孙可望,对平定西南有莫大的作用。

所以后来,顺治帝还亲自在北京接见了孙可望,正是因为孙渴望挑起的火并,使得南明最后残存的势力,再次遭到大大的削弱,以至于最后永历帝被赶到缅甸,然后被吴三桂派人绞杀。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让大明彻底亡掉的那恐怕不是吴三桂,而是孙可望,当然孙可望这个义王就干了两年多,突然就一命呜呼了,后来有人说,这是满清在彻底利用他之后,给他下了毒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