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读书日专稿)贾国勇/我的读书三部曲(散文)

 读在现场 2022-04-23

爱读书确实是毛病,在那个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尚难满足的岁月。读书,就要花费钱财购买书籍,还会耽误正常的生产和劳动,确实是奢侈和浪费。十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杂费,初中没有读完我就辍学在家。从父亲的口袋里偷了一元一角钱,去县里的新华书店买了本《吕梁英雄传》。尽管“拦路羊(陌生字)”成群,书读得坎坎坷坷,却依然为书中精彩的故事所吸引。到了晚上,点上炼油灯也要读,算是我“一口气”读完的第一本书。不知道父亲从什么渠道拿到了偷钱的证据,当我津津有味地读着《吕梁英雄传》时,被父亲从被窝中拉了出来,狠狠地打了一顿。如果不是大姐从中劝解,恐怕连《吕梁英雄传》也要扔进火堆中烧了。

身上挨着父亲的打时,心中就发狠:打吧!买书看还能有错?到我有了儿女时,一定要多多挣钱,让他们有钱买书看。

现在想来,父亲确实不容易。当时,我们一家六口全靠父亲做小生意养家糊口,一元一角钱是他两天的“经营”收入。买这本《吕梁英雄传》,花费了我家两天的口粮款。不挨打,才怪呢!

尽管是心中发了狠,也努了力,结婚后依然没有挣上大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92年的春天,为了养家糊口,我抛妻离子到郑州市打工,谎报学历报考了一家报社的记者岗位。面试的时候,面沉似水的考官出了很多刁钻古怪的考题,因为有读书的功底儿竟然没有被识破。做打工记者的岁月里,我把每个月的工资寄给了守在家乡孝敬父母扶养儿女的妻子,依靠微薄的稿费收入解决衣食住行,从中再拿出一部分钱买书来读。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在省直书店里购买新闻采访专业的书籍外,还在街头的报亭里购买了《小说月报》、《散文》、《随笔》、《读书》等文学类期刊。现在回头再看当年在郑州打工时的读书路时,非常得意的是读了这么多的书和杂志,对文学创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才有了如今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点成就。

2003年春天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准备离开郑州市到北京去。临走时,我找了一位蹬三轮车的师傅把在郑州攒下的家当运往长途汽车站,拉回老家淮阳。我记得非常清楚,大大小小,连杂志带书籍共有六百多本,因为这些书,三轮师傅误认我是个大学教授,说尊重读书人,非要给我免去三轮车费不可。为此,我解释了好半天,人家才同意减半收下。

当时的社会上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譬如“做导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研究科学种植的不如卖菜的”等等,让人对知识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更不用说读书了。受此影响,我也怀疑起自己来,从少年时开始“偷钱”买书始,这么多年来一无成就,是不是被读书误?还需要读书吗?没想到,这位三轮车师傅让我真正认识到读书的可贵之处:一个人爱读书没有错误,是个让人尊敬的“好毛病”。

尽管媒体上一直唱衰纸质书,但是,纸质书的价格一直“见风涨”。譬如前文说的1956年版的《吕梁英雄传》,32开本,427页,定价1.1元。前天,在书店购买了一本刚刚出版的《伯爵家书》(全译本上、下两册),同样是32开本,918页,定价却是129元。如此算下来,图书价格涨了六十倍还要多一点。所以,现在每每到书店买书时,总是“割股读书”般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钱付款,走出书店后,心中还隐隐作疼。

到了北京工作后,不仅仅买书方便,有好的买书氛围,而且买书也方便了许多。在我客居的石景山区有两家旧书市场,里面的图书琳琅满目,并且价格便宜,三五元钱就可以买到心仪的图书。当然,还有地摊上的盗版书。市场上有畅销书出版,地摊上马上就会有盗版出现,有些,印刷质量并不错,基本上满足我的阅读欲望。贾平凹的散文作品。200810月,贾平凹的《秦腔》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图书市场上一时洛阳纸贵。为此,我就到地摊上买了一本,价格是七元,读完之后,同样领略了先生的文学大家风采。后来,买盗版书的习惯被我的图书编辑李广森发现了,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作为一个写手,不能买盗版书。这是原则问题,不是金钱问题。

想来确实是这个道理,当自己写作的图书被人盗版后,非常恼火。如同自己培养的一朵花被人连根拔去,且堂而皇之地到市场上出售。这种事儿,放在谁身上,谁都会火冒三丈,恨不到抓到盗版者打上一顿,才能解气。如此,作为一个写手,在地摊上购买盗版书岂不是鼓励盗版行为?想通了此事,再也没有买过盗版书。只是,那些买来的盗版书也不舍得扔掉,几年下来,竟然有二百本之多。

如今,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网上书店比比皆是。加之经济宽裕有了买书的钱,再也不会因为买书发愁了。我坚持每天浏览旧书市场网站,比如孔夫子图书网、淘书网、京东商城等等旧书市场,发现中意的图书马上点击购买,用不了两天的功夫,快递就会把网上采购的图书送上门来。网络购书确实方便,却让人产生了依赖症,并且,购起书来从不手软:不仅网上购书价格便宜得不可思议,还少了一道数钞票的环节,感觉就像不用花钱似的。前天进入几家网店的账户统计了一下,两年的时间,我就从网上购了三百多本书。

从小时候“盗”钱买书,到打工挣钱买书,再到购旧书,我的读书生涯经历了老家淮阳、打工时期的郑州以及文学创作时期的北京,三种生活环境下的三种读书体验,谱就了我的读书三部曲,更有不同的人生体验。在完成读书三部曲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收获知识的快乐。通过买书、读书,我实现了从体力打工到文字打工的转变。尽管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在家,我依靠后天的努力学习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不仅写了几十本书和三百多集的电视剧本,还成了一名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