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笔下有2位“药师”,一个是东邪,一个身怀易筋经能碾压东邪

 耳东话史 2022-04-23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起名往往都非常有讲究,比如金庸笔下的“剑魔”独孤求败这个角色的名字就显得十分霸气,可现实中哪会有人起这样的名字?金庸赋予他“求败”之名自然是因为这人一生不败的战绩,而通常情况下来说,作者不会在故事中给角色起同样的名字。

 当然,这事也不绝对,比如《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祖师叫逍遥子,那人武艺高强,收的徒弟也个个是一流高手,而在金庸的另一部作品中《鸳鸯刀》中也有个逍遥子,那人是太岳四侠之一,自诩“烟霞神龙”,却是个武功平平的小人物。

(黄药师剧照)

 而多数人可能有所不知,金庸笔下还有两位“药师”,其一自然是“东邪”黄药师,而另一位则比黄药师要强得多。

 一、五绝之一,“东邪”黄药师

在《射雕英雄传》开篇之前,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是招来了段智兴、欧阳锋、洪七公以及黄药师这四大高手汇聚华山之巅,争夺那“天下第一”的名号与《九阴真经》的归属权,这五人是在寒冬腊月斗了七天七夜,最终由王重阳夺魁,余下四人虽略逊于他,却也与他一同被合称为“五绝”。

 五绝之名在“双雕”时代的含金量自然是极高的,书中那些非五绝级别的高手在面对五绝之时通常都会被碾压,所以群雄对他们是毕恭毕敬,当然,也有像柯镇恶那样不怕死的大侠,杖打西毒、痰吐东邪,除了柯镇恶这谁也不服的“平头哥”之外,五绝还真是在武林中横着走。

(柯镇恶剧照)

 相对于另外四绝只是纯粹的武痴而言,“东邪”黄药师可以算是文武全才,这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琴棋书画、五行八卦无所不通,除了性格古怪之外,几乎是个完美的人设。

 当然,博学并不意味着“贪多嚼不烂”,黄药师是样样通,样样精,否则他也无法站在华山与另外四绝一较高下了,可以说直至《神雕侠侣》结束,黄药师的形象也从未“掉价”过,他始终是武林中最顶尖的高手。

 不过在金庸笔下的“药师”中,还有一位高手的实力远在黄药师之上。

 二、大唐名将,“卫国公”李药师

金庸向来喜欢将历史人物加入自己的故事中,以营造一种武侠故事原本不具备的“史诗感”,可别以为金老只是简单地加入一个历史人物而已,若不能处理得当,难免被人扣上“不尊重历史的帽子”。

 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就是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大理皇帝段和誉(段正严)为原型,而金庸在新修版末尾还特意提到段誉当了四十年皇帝后出家,段誉是个乐天派的人,如何会出家?显然金庸是为了让他往自己的历史原型靠,才会做出如此改动。

(李靖剧照)

 而本文要提到的另一位“药师”也同样是有历史原型的一位高人,那人便是大唐卫国公李药师,也就是李靖。

在孙甫的《唐史论断》中就有提及过李药师的才能:“靖善用兵,法令素整,以少精骑深入,无纲纪安能成功乎?”

 又比如欧阳澈的《欧阳修撰集》中有记载:“使……兼资文武,出将入相,有如李靖者,则虽愚夫愚妇亦知其可以必胜矣。

 还有陈亮的《酌古论》中有记载:“昔者李靖盖天下之奇才也……。

 从种种史料中的记载来看,李靖无疑是一位震古烁今的名将,不过在金庸的武侠世界观里,他算得上是武林高手吗?

 答案是肯定的,不仅算,而且比起一般的武林高手而言,他只会更强得多。

 三、三天参透《易筋经》神功的高人

一个将军,能有多强?似乎在多数人看来,将军虽然也会武功,但他们与传统意义上的“武林高手”却不是一路人,毕竟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将才”,而非单打独斗的能力,但至少在金庸武侠世界观里不是如此,“将才”只是加分项,单纯的比武功,李靖只会比武林高手更强。

 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就提到过李靖的英雄事迹,而他的故事是涉及一本顶尖武功秘籍,即《易筋经》。

(慧可、达摩画像)

 原著是借方证大师与令狐冲的对话提及了这位前辈高人:“方证方丈续道:'但那般刺密谛大师所阐发的,大抵是禅宗佛学。直到十二年后,二祖在长安道上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轻人,谈论三日三晚,才将《易筋经》中的武学秘奥,尽数领悟。’他顿了一顿,说道:'那位年轻人,便是唐朝开国大功臣,后来辅佐太宗,平定突厥,出将入相,爵封卫公的李靖。李卫公建不世奇功,想来也是从《易筋经》中得到了不少教益。’”

 《易筋经》有多难修炼?少林二祖慧可大师算是武学奇才了,然而他参透《易筋经》也是与另一位高僧一同研究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将其基本读懂。

 而后来慧可大师遇上了李靖之后,仅仅只与李靖交谈了三天三夜便彻底参透了《易筋经》,如此看来,李靖的天赋远在二位高僧之上,书中也强调了,后来李靖能够为李家打下大唐江山也多少是得益于这《易筋经》中的武功,这即是武侠与历史结合得恰到好处的设定了。

 毋庸置疑,李药师的武学天赋是远在“东邪”黄药师之上的,甚至抛开武功,以黄药师的另一项才能“排兵布阵”来看,李靖的能力也远在他之上,可以说他是全方位碾压了黄药师。

 (易筋经)

不过说来可惜,或许是因为李药师被设定得过于强大,或许是因为整个大唐时期的武林过于兴盛(《天龙八部》中已有能够化气为形的武功,新修版中金庸评价书中的某些设定已接近“魔幻”的程度,而萧峰说中原武林在大唐时期更兴盛),或许已超出“武侠”的范畴,所以金庸始终没以唐朝为背景创作一部作品,李药师自然也就没有机会直接登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