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SAM·线上展览 | 观照——常熟当代美术的视野和比较作品展 Part II.

 常熟老李jlr5mr 2022-04-23

图片

图片

2

第二部分

媒介与想象——艺术实验

当代水墨画在名称、定义和特征方面都与“中国画”有着一定程度的疏离。它保留了中国画的物化媒介——毛笔、宣纸、墨等材料,即中国画系统中重要的内在结构,而在概念上发生了实质性的转换,其特征愈加倾向理性化、抽象化,色调较为单纯。常熟画家对水、墨有着天然的文化亲近感,对当代水墨画的探索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植根于传统,延续中国画的高古气韵与理想性,对水、墨特性进行探索;其二则是将水墨与现实主义手法结合,作为积极介入当代语境的方法。当代水墨摆脱了“85新潮美术”的泛观念化影响,用水墨性话语来直接呈现个人当下的感受和体验,因此而逐渐与中国社会当下的文化语境契合。它所具有的东方身份与特性,为中国艺术的当代建构提供了有效经验。
图片

墨荷09003

董小明

数码影像 119×79cm 常熟美术馆藏

图片
墨荷09004
董小明
数码影像 119×79cm 常熟美术馆藏

董小明描绘中外城市的都市水墨被众多批评家提名,受邀参加了前述“墨非墨”展,到美国和欧洲巡回展出,表明他对当代水墨的探索,受到了中国批评界的重视与认可。我们可以将他有关荷的艺术作品也视为都市水墨,这是因为他之所以画荷,并非单纯赞美乡村自然中的“半亩方塘”,羡慕陶渊明式的桃花源生活。因为他所画之墨荷并非现实中的荷的再现。从小处说,他是借十余年的墨荷绘事,洗涤城市繁冗杂务给自己心灵蒙上的尘埃。从大处说,董小明一直关注着中国水墨画在现代社会的转型,思考传统水墨在当今文化语境的生存状态,关注中国水墨在这一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拓展其表现空间以及表现力的问题,进而避免水墨画在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日益边缘化。

——殷双喜《荷非荷——关于董小明的近作》

图片

图片

我家绕屋梅花树

陈履生

纸本中国画 44×66cm 常熟美术馆藏

中国艺术的发展在精致化发展的道路上前行,使绘画出现了分科,画法也有工、写之别,直至出现院画、宫廷画、文人画,以及乾隆的审美趣味,中国人在审美上出现了认识和实践上的矛盾,或者说残存于文人心中“返璞归真”的理念,已经很难在艺术实践中落实。艺术远离本真而走向现实的观照,实际上是失去了艺术的创造性。 

——《陈履生微言》

图片

图片

家·春·秋

樊枫

纸本中国画 34×45cm 常熟美术馆藏

樊枫的视觉图像世界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对都市化进程中社会结构转型所带来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讲述,对于樊枫这个生于武汉长于武汉的人而言,如果没有对武汉这个城市刻骨铭心的体验是不可能营构出弥漫着强烈的老武汉岁月的印迹及其令人颇为向往的老武汉那难寻的容颜。他的视觉图像世界不仅诏示出武汉人共有的历史记忆,更以一种的武汉之神韵的才情把武汉所曾经历的苦难、忧伤、憧憬、希望及变幻的时空透过其水墨的宣泄,给阅读者带来一个由开埠、繁盛、衰落、复兴的武汉。在樊枫的笔意与墨韵间,不仅凝聚着他对武汉的一往情深,更以一种深刻的思想,隐隐的伤痛感染着每一位走近其图像世界人的心灵。它不仅令人激情飞扬,更对武汉城市未来的社会图景充斥着无尽而又浪漫的激情想象。

——冀少峰《“岁月的印迹”读樊枫的画》

图片

图片

沙钢写生·Ⅶ

张文来

纸本中国画 59.5×86.5cm 常熟美术馆藏

图片

沙钢写生·Ⅷ

张文来

纸本中国画 59.5cm×87cm 常熟美术馆藏

张文来新现实主义艺术是构建在时代性的审美趣味基础上,以中国主体性的艺术语言为根基,以一种个人化的天赋为依托的,带有开拓意义的艺术个性。这种开拓意义意味着他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化的水墨艺术面貌的确立,而且还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中国画道统”转变的组成部分。对于其作品的表述,既不能完全延续中国画里品鉴式的话语体系,以及依托中国画论知识结构与水墨概念等专业术语的表述模式;也不能完全沿用构图、造型、笔触与色感等一套西化的绘画艺术评述逻辑。这种杂糅与交织,对于最近三十年的中国艺坛,由中国画走向水墨画而言,无疑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卢缓《历史的追问——张文来的水墨人物》

图片

图片

九域
卢辅圣
纸本中国画 248×124cm 常熟美术馆藏


有一个复杂而微妙的问题是,在绘画性与书法的顶端,存在着亦此亦彼的共同区间。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出现抽象画?中国画从来都不乏抽象意识,却始终没有走向抽象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中国的书法先于绘画而成熟,早已把抽象的那一部分占领了。西方绘画中有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和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中国的草书可以说是热抽象,冷抽象则是楷书或篆书,一个是表现主义的,一个是结构主义的。它们在书法里被发挥到极致,而且以其形式法则的最简、最难与情感容量的最深、最大之整合效应,使绘画无法超越。

——张桐瑀《书法与画法——卢辅圣访谈》

图片
来源:常熟美术馆CSA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