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每一首都是传世经典,学会了出口成章

 新用户04570WNT 2022-04-23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文章图片1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代 高骈 《山亭夏日》

喜欢夏天,阳光总是那样清亮,铺陈了一世界的绿色,捧一卷书香,墨染流淌,沉醉在古诗词中,仿佛梦回前朝,荡着一叶扁舟,荷花人面,画船听雨。

似远处飘来笛声阵阵,白衣少年躺在牛群之间,悠然地看着蓝天碧水,试问采莲人:山中可有青竹翠,作得玉骨送佳人。

高骈这首夏日绝句作得唯美,绿柳成荫,楼台倒影,微风渐起,吹一院蔷薇花香。

难得,高骈作为武将,能有这样细腻的情感,遗憾生在乱世,铁马兵戈,野心勃勃,负了这一身才华,最终死在刀光剑影里。

文章图片2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宋代 杨万里 《夏夜追凉》

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9年,已经不惑之年的杨万里回乡小住,放下繁忙的政务,抛开官场的尔虞我诈,一心地享受夏日风光。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两句颇有意境,神似王遇《句》中的“不知何处雨,一觉此间凉”,均有“心静自然凉”之意。

初夏读来,凉风习习,月色洒满庭院,不知是谁的温柔,又温柔了谁的相思。

文章图片3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宋代 司马光 《客中初夏》

春末夏初,人间最美四月天,柳絮已经飘尽,只有葵花在向阳摇曳着硕大的头颅。

也许,他年幼时,就是在这样的夏日里,砸碎了那口老缸。

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持反对意见,苏东坡上表指责王安石。不久后,旧党遭到打压,苏东坡自请离京,远去杭州,而司马光退居洛阳,闲适之时,写下了这首《客中初夏》。

实际上,司马光不会把一首诗写得这么浅薄,其中韵味,暗指自己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操守,会如同向日葵般,坚定地向阳。无论身在何方。

文章图片4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宋代 蔡确 《夏日登车盖亭》

蔡确这首诗,甜美而又舒适,读后让人昏昏欲睡,恨不得立入梦乡。而醒来之后,仔细回味刚刚的浅梦,忽闻得几声清亮的渔笛回旋在沧浪水上。又清醒了。

所以夏日读书,确实有些艰难,眼皮总是会变得很沉重。

蔡确是王安石的簇拥,支持变法,早年得志,官拜右丞。公元1086年,神宗驾崩,哲宗继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司马光复相,新党派遭到打压,蔡确被贬安陆,夏日登车盖亭,作了十首诗,此为第二首。

远处的沧浪渔笛,亦指朝中的纷乱。

文章图片5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宋代 李重元 《忆王孙 · 夏词》

李重元这首词,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只是单纯地享受夏日田园风光,门前的池塘里,水草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夏雨过后,满院都是荷花的香气,去果园里摘一些桃李、西瓜,放在井水里,半晌就如冰雪一样凉快。躺在凉席上,谁还有心思去做针线女红呢,只想着美美地睡上一觉。

从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李重元有一个不错的家庭,女眷闲来午睡,不必拘谨庭规。

《忆王孙》共有四首,分别为春夏秋冬,皆被收录在《全宋词》,都很唯美,值得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