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曾经是共和国的长子,是中国最优秀人才的聚集地,是最好、最大的轻工业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人民最向往的地方。 老上海的生活,如今还记得吗?更愿今日的上海,早日养好伤! ![]() ![]() ![]() “老底子”上海人开门几件事生炉子![]() 男人生炉子一般都这样,放在风头里让它吹![]() 大妈一早起来生煤球炉,坐着等![]() 倒马桶拎痰盂一般家里人不多,二三个人、或新婚两个人都用痰盂比较多,倒起来方便。男人也不像拎马桶那么尴尬。![]() ![]() ![]() ![]() 牛奶摊![]() 最早买牛奶要凭卡还不是天天有,隔天有还要排队。后来有了牛奶供应点,方便多了。但奶瓶是千篇一律全市统一的。大饼油条摊![]() 电话间![]() 烟纸店![]() ![]() 老弄堂里故事多![]() 弄堂里一排洗衣机,天气好家家洗东西![]() 弄堂里挂着五颜六色晾晒的衣裤床单,风吹过时哗哗响,大家调侃称其“万国旗”拧床单![]() ![]() 弹格路![]() 那时老弄堂弹格路很多的剃头摊![]() 这样的理发摊上海很多,很受老年人青睐,嘎嘎三胡顺便剃个头。发大水![]() 上海时常发大水,一落雨便水漫金山。![]() 许多老弄堂的家庭里没有水龙头,所以洗刷的水斗一字排列在弄堂居室的一侧,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 搬场![]() 筑漏![]() 弄堂里的井露天小便池![]() 当年这样的小便池在上海是老多的,现在来看不可思议。老上海风景线![]() 弄堂里吃饭:有吃不瞒天地夏天乘凉一条十几个门牌号头的弄堂,可以住进几十甚至上百户人家。碰上三伏天,大家热煞,于是上上下下、前前后后的人家,一到吃夜饭前后,就挤到大弄堂里、小马路上去乘乘风凉。![]() ![]() ![]() 晚饭后,男女老少竹榻藤椅齐上阵,占据好的位子。拿把扇子带壶凉茶,开始吹牛嘎三胡。所谓好位子:一是有穿堂风,二是有路灯。 ![]() ![]() ![]() 最惬意的是,女人给男人冲盆凉水老虎灶![]() 泡开水到老虎灶,一分钱一热水瓶,二分钱一铜壶。钉碗![]() 补...坏碗呃……砂锅,俗语叫钉碗,如今这手艺已后继无人,谁家坏碗还补呢?磨剪刀![]() 这手艺今天还在吗?篾匠&桶匠![]() 吊罐![]() ![]() 文化生活![]() 9吋电视机![]() ![]() ![]() 票证时代那时物质匮乏,吃、穿商品都要凭票供应。有购粮证,煤球卡,有粮票、布票、油票、肉票、香烟票、鸡蛋票,还有脚踏车缝纫机购买券等。![]() ![]() ![]() ![]() ![]() ![]() ![]() 鸡蛋塑料盆换粮票![]() 课余生话那时的小孩都是散养,上学放学都是自己走,那怕是一年级。放学回来就是和小朋友们玩。![]() ![]() ![]() ![]() ![]() ![]() ![]() ![]() ![]() ![]() ![]() ![]() 马路上的街景![]() ![]() 当年最热门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上海人出行靠它。自行车有永久和凤凰两种牌子,需要凭票供应。黑市自行车券:花式150一张,平式100一张。![]() 交通工具中的三轮车![]() 无轨电车![]() 那时的公交车相当挤,有时车门都关不上,需要后面有人推。![]() 轮渡船,那时黄浦江上唯一的交道工具。来回过江6分,浦西投筹,浦东不投。![]() 老北站警察岗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