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最佳方案,只有最适合的方案。

 珠海老杨品谈 2022-04-23

 听音频拉到文章末尾,音频内容更全!

1

今天和大家聊一个老话题,这个话题我去年就聊过(终于不赖农民了!》)。

为什么说是老话题?

因为这个问题以及产生的争论有二、三十年了。

这是一个关于农民和农业的话题。

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比高达40%,但我们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农业生产水平非常低,近一半的产能来自人力,而非现代机械。

这个问题就是秸秆的处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争论非常大。从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发展到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从一个单纯的农业问题,变成了一个涉及环保、司法、执法等多方面的问题。可以说,二、三十年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

收割之后的秸秆怎么处理有这样两种方法。

第一种直接焚烧;第二种清理走或留在田里自然腐烂作为有机肥料。

第一种是农民主张的做法。

直接焚烧省时、省力,减少生产成本,焚烧后不但能杀死害虫,还能给土壤提供钾肥,有利于改善土壤,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第二种是专家和政府的主张。扩大秸秆的利用率,做到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保护环境。

从一九九九年四月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出台了一个《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第一种方法被禁止。

随着环保重要性的一步步提升,各地出台了日益严苛的焚烧秸秆处罚措施,县、乡、村三级政府和农民做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农民因焚烧秸秆被判刑,有领导干部因没有做到禁烧被处分,双方都叫苦连天。

禁烧的首选目的是保护环境,农民把蓝天白云烧没了的说法一度被广泛认可。但农民不认,农民说是工业和汽车排放搞坏了环境。

这是两种利益之争。

农民出于保护自己的利益主张焚烧,这是小群体的利益;专家、政府为了保护大群体的利益主张综合利用、秸秆还田。

这是一个要不要牺牲小群体利益保护大群体利益的问题,其实是公平正义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西方国家认为,牺牲任何个体和小群体的利益都是不可取的,任何大群体都没有权力这样做;东方国家一般认为,为了保护大群体利益牺牲个体和小群体的利益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正义性。

这是东西方价值观的主要冲突,离开这一点,其它的都一样。这也是东西方国家划分的依据,所以,日本地理上在东方,但一般认为它是西方国家。

其实,直接焚烧也是秸秆还田的一种方式,在这一点上是不矛盾的。

只是通过焚烧还田更科学,还是留在田里自然腐烂更科学的问题。

2

农民认为,从自古以来的经验出发,认为焚烧更科学;专家认为,留下田里自然腐烂更科学。

这种争论是不对等的,因为农民没有话语权。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民自己的问题,是农民做主,还是专家做主?但这个问题在集体主义价值观体系里,国家做主是唯一选择,国家选择了专家的意见。

那么,不焚烧做到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是不是一个最佳方案呢?

可以肯定地说:是。

不过,做到这一点要有必要的条件。

第一、农业产出高,农民承担得到回收、运输或留在田里直接粉碎的代价;

第二、能做到高度机械化;

第三、有下游产业配套;

第四、土地非常多,能做到土地休耕轮作。

这是一个高标准、现代农业下的最佳方案,欧美、澳洲都采用这样的做法。

大型联合收割机在收获粮食的同时,把秸秆直接粉碎成小颗粒留在田里,或是直接打包成梱,运送到下游的养殖或加工企业。为了让秸秆完全腐烂,这块地明年休耕一年,第三年再种。

这样做就让环保和农民的利益统一到了一起,问题是这些条件我们有吗?

没有。

我们农业产出低,没有成熟配套的下游产业,达不到高密度的机械化作业。即使是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东北,最多能通过旋耕机把成段的秸秆埋在泥土的浅层,形成秸秆与泥土的混合体。

更大的问题是人多地少,我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休耕轮作。东北种一季是最少的了,再往南要种两季和三季,秸秆无法做到彻底腐烂,造成水土流失。为了减少病虫害,提高肥力,只能使用更多的农药和化肥。

也就是说,虽然这是一个最佳方案,但条件不允许。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人和鸭子都苦不堪言。

3

全球百分之六十三的人口在亚洲,而亚洲的耕地只占全球的不到三分之一。

对于处于热带地区人口稠密的东南亚地区,秸秆放在田里很快就会腐烂,秸秆的处理就不是问题。

那么,中国农民愿意使用的直接焚烧,有没有国家也使用呢?

还真有,还是一个让我们想不到的国家,那就是日本。

日本人多地更少,粮食自给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七,日本还是一个重视环保的国家,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做这样选择呢?

日本的农作物秸秆不但直接在田里焚烧,还把稻壳焚烧之后还田。

我在日本的朋友说,一到春、秋两季,不能到农村去,到处是烟熏火燎,车都没法开。

日本为什么这么做呢?

因为地太少,无法休耕轮作,就不能选择最佳方案,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日本1.26亿人口,农业人口不到200万,百分之一点五的农业人口生产了百分之三十七的粮食,是世界上精耕细作的典范。除了全面机械化,还实现了绿色农业,日本本土农产品的价格是进口的数倍,农民在日本就是爷。

每一个社会问题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没有最优方案,只有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所以,最佳方案不一定是最优的,而是更适合的。而我们往往在这方面的选择上非常理想化。

而严重的问题是:我们在选择了最理想的方案之后,否定最适合的方案,一砖头打死,而举砖头打人的就是那些专家。他们不但不进行理性的分析,还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很多社会问题都在这样的状态下永远得不到解决,最后变成长久的口水战,秸秆处理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我们在个人选择上也犯这个病,容易脱离现实地理想化,最后把自己拖得筋疲力尽。一些人在没有条件下购房就是典型的例子,房价一掉就叫苦连天,大战开发商、要死要活。

所以,没有最佳方案,只有最适合的方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