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群峰|[老城故事]大纪家胡同与俞氏公馆

 唯我英才 2022-04-23

                                                      俞氏公馆的5间南房。(资料图片)

  大纪家胡同位于保定市区北部,北墙下的僻静处,历史较为久远。胡同虽不长但很宽阔,在古代能容下车马行走。

  大纪家胡同分为两部分,一条是南北街,一条是东西街,成“T”字形。南北街南头路西有一家花墙的门楼,是一家姓马的大户;东西街中段有保定军校毕业生少将俞之喆的宅院。

  东西街和南北街交叉处路北有一座一间房的小五道庙,在东西街还有两处牌坊,一处位于中部83号门前,与8号院相对应,何时拆的不清楚,汉白玉条石全都堆在门口,形成高台阶,这就是有名的大纪家胡同的高台阶。在西头路南也有一座牌坊,名曰贞女牌坊,“文革”中被拆除。

  俞之喆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骑兵科毕业,曾在冯玉祥部陆军检阅使署学兵团任教官、参谋、学员二大队队长等。

  俞之喆的宅院位于大纪家胡同东西街8号和9号院,由交错排布的5个院和一座花园组成。大门坐北朝南,有高大的门楼及8步台阶,进主院向西拐是前院的5间南房,里边装饰得非常讲究,木地板和石膏天花板。南房西侧有一间耳房,临街开两扇大门,外包镀锌铁皮。据老邻居说,这间房在日本侵华时期是汽车库。俞家的房盖好后,俞之喆没住几天就到卢沟桥参加抗战去了,人称俞宅为俞氏公馆,主院另有东、西配房各三间,耳房各一间。打开东配房北边的耳房,由垂花门进入8号院,首先是一个空小院,东边有前后两套院,各有正房5间和东西配房三间及耳房一间,穿过后院西侧的耳房就是占地二分多的花园。

  进大门往西再过垂花门(老百姓称二道门子),就是主院的第二套院子,各有正房5间,垂花门两侧各有南房两间及东西配房三间,耳房各一间。从第二套院子的垂花门进去即是第三套院,布局与第二套院雷同。俞宅占地面积总共约7亩左右,第三套院子的房后即是北门西马道的北河坑,也称窝窝头坑。由此来看,俞宅虽然规模上不算太大但仍可称得上是深宅大院。

  上世纪四十年代,俞宅由俞之喆的弟弟俞之庆居住和管理,四十年代后期,主院的第三套院由军需处占用。解放后俞氏公馆被保定地区供销社占用。

  供销社内的第一套主院西配房中的耳房有眼机井闲置无用,为解决当时老百姓的吃水困难的问题,街道居委会与供销社领导商量后决定启用机井,便把耳房的西墙山开了个窗户,街道居委会找了个姓张的师傅专门给老百姓压水,每桶4分钱。当时还有一位哑巴残疾人专门挑水卖水,以维持生活,赡养老人。后来他参加了工作,直到现在退休了还能认出我来。

  在1958年房屋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当中,俞之喆的夫人专程从南京到保定小叔子家省亲探望,问起房屋处理情况。国家给俞之喆留了主院的5间大南房,其余全部归公。俞夫人比较高兴,便把房子给了大侄女和小侄子。

  1993年保定城内挂牌了一批重点保护民居,共计14处,目前尚存原址的有10处。据相关资料记载,俞之喆的宅院当年也是这批挂牌民居之一。

  当年附近还有另外两处重点保护民居,王家楼1号院和前平嘉胡同7号院,都迁建到了附近的澎园里。纪家胡同这一片庞大的旧民居院落如今已是中华小区的住宅楼。

  (作者:郝群峰   编辑:苏若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