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科技部主办、火炬中心等单位承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深圳市圆满落幕,大赛经过层层筛选、多轮评议,最终来自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领域的36个优质项目在总决赛胜出。今天,我们将部分获奖作品进行展示—— 江苏集萃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研究所“人体器官芯片的构建与精准介观测量”项目 ![]() 人体器官芯片是2010年诞生的一项变革性生物医学新技术,于2016年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世界十大新兴技术”之一。 作为国内首批开展人体器官芯片研究的团队,顾忠泽教授团队十年磨一剑,在器官芯片的高精度跨尺度三维打印、功能性细胞外支架材料、细胞力成像、人工智能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实现自主可控,研发进展与美国、欧洲相关团队齐头并进,在部分领域领先于国际水平。团队成功构建了肿瘤、皮肤、心脏、血管等多种器官芯片,芯片和成像 系统目前已在江苏省疾控中心、江苏省肿瘤医院等多家单位使用。 海尔智家“无压缩机固态电卡制冷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 ![]() 海尔智家研发的“固态电卡制冷系统”,从能源消耗的核心领域实现颠覆性创新,对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据研发调研数据显示,该项目有望为中国每年省电5个三峡发电量,30年减碳300亿吨,每年为全球省电约超3万亿度,在未来40年为全球减少碳排超过2400亿吨。也就是说,这项新型科技,将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达成的关键性技术。 丹诺医药(苏州)有限公司“TNP-2092治疗植入医疗器械感染”项目 TNP-2092是一个多靶点偶联分子,通过抑制细菌的3个重要靶点RNA聚合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的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产生对生物膜的杀菌活性。丹诺医药已经完成TNP-2092的I期和II期临床试验,证明这一产品的安全有效性。TNP-2092已经获得美国FDA的合格抗感染产品、快速通道和孤儿药资格认定,目前正启动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国际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 TNP-2092有望成为治疗植入医疗器械感染的全球首创新药,通过药物治疗根除生物膜感染,颠覆目前以置换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节省医疗资源。 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量子物理和AI驱动的微尺度工业设计”项目 ![]() 作为国内最早在“AI+分子模拟”领域取得突破的企业,深势科技以此技术思想为基础,通过新一代分子模拟平台,优化了过去以穷举实验为主的试错式研发模式,并开辟了一种“从计算设计到实验验证”的高效迭代理性设计研发模式。那些用以往的研究方法花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如今研发周期有望大幅缩短,并为传统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 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基于量子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在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下的算法开发”项目 ![]() 此次参赛项目“基于量子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在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下的算法开发”,主要研发的产品是更高位数超导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与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的优化升级,同时团队根据各行业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算法的开发,积极推进量子计算在各领域产业落地应用。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溶性微针精准定量药物输送平台型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 优微生物基于夯实的基础研究,经过十余年的科研积累及技术打磨,专注坚定地研发了精准定量药物输送平台,突破传统给药方式的包围圈,向大家展示创新前沿的可溶性微针透皮给药技术,结合传统透皮给药及注射给药方式的优点,解决了大分子药物的高效递送及患者疼痛感、产生医疗废弃物、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等市场痛点,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同时解决了冷链运输的难题,精准定量的给药方式也解决了行业技术及市场化难题,很大程度的提升安全性、便利性和有效性。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可交互空中成像”项目 ![]() 搭载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的非接触式产品,能将常规设备的操作界面于空中成像,且用户可直接进行交互,相关集成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医疗显示、公共设施、智能车载、智慧家居、信息安全等领域。 其中,非接触式电梯交互终端、非接触式医疗自助机等空中成像产品已在全国十余个省份的医院、机场、酒店等公共场所落地使用。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基于结构超滑技术的超级微发电机”项目 结构超滑不仅可以通过解决摩擦磨损造成的技术瓶颈,带来大量前所未有的创新产品,更有望与海量技术领域相互链接,催生大批“从0到1”的开创性和颠覆性技术及衍生产品。该技术及其产品具备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颠覆性改变行业生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