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时空长廊: 中国印学博物馆(下)

 llssmm44 2022-04-23

2009年,中国篆刻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篆刻艺术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的古代金属玺印开始,随历史变迁不断发展。至元末明初文人以书法和镌刻结合,以石材为主要原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中国独特艺术形式,印学流派纷呈,各领风骚。此次中国印学博物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长廊,领略这方寸间的印学妙趣。

1 文人篆刻的兴起

印章前源于生活而后衍于艺术,至今仍是实用和艺术的结合。至唐以后,进一步成为一种专门学术,即印学,亦称篆刻学。今天的印学之形成,可以溯源到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頫、吾丘衍等,他们提倡汉印的质朴,以《说文解字》篆法为根本,对当时印学的发展和对古玺印的欣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元代王冕以花乳石刻印,以石质作为印材,为印学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明中期以后,文人画进入了发展的高潮,与书画艺术作品密切相关的印章,在治印技法和审美观念上相应也出现一些新的变革。

明后期文彭、何震、苏宣、归昌世等印家,以追摹秦汉典范为号召,千变万化,流派纷如,各时期皆有杰出代表。文彭的吴门派、何震的徽派、苏宣的泗水派、汪关的娄东派是明清之际最享盛誉的篆刻流派。

01 释文:琴罢倚松玩鹤;作者:文彭;材质:石;尺寸:34×34×79(mm)

02 释文:放情诗酒;作者:何震;材质:石;尺寸:35×20×80(mm)

03 释文:天地吾庐;作者:何震;材质:石;尺寸:28×27×47(mm)

04 释文:听鹂深处;作者:何震;材质:石;尺寸:34×34×61(mm)

05 释文:作个狂夫得了无;作者:苏宣;材质:石;尺寸:32×32×31(mm)

06 释文:负雅志于高云;作者:归昌世;材质:石;尺寸:23×13×48(mm)


2 丁敬与浙派

丁敬(1695——1765)清篆刻家。字敬身,号钝丁、砚林,砚叟,别号龙泓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嗜古好奇,于书无所不读,专心研究金石碑版。擅书法,尤精篆刻,吸取秦、汉印和前人长处,以切刀法刻石,苍劲质朴,力挽颓风,印灯续焰,开创“浙派”。其论印绝句:“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诗文的气魄和见解,是前人都不曾有过的。

丁敬之后,后起者有蒋仁、黄易、奚冈,世称“西泠四家”或“浙派四家”,与后来的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为“西泠八家”。他们对金石都有较深的研究,一洗当时浮滑纤巧的习气,相互间的篆刻风格虽然比较接近,但各有面貌。“西泠八家”的形成,是经过一定的历史时期演变而来的,后世常代指为“浙派”,他们的艺术成就较高,二百年来影响深远,支脉延绵未衰。

01 释文:上下钓鱼山人;作者:丁敬;材质:石;尺寸:27×17×41(mm)

02 释文:烟云供养;作者:丁敬;材质:石;尺寸:26×26×69 (mm)

03 释文:愿保兹善千载为常;作者:丁敬;材质:石;尺寸:15×15×44(mm)

04 释文:曹焜之印;作者:丁敬;材质:石;尺寸:36×36×73(mm)


3 蒋仁

蒋仁(1743—1795)清篆刻家。原名泰,字階平,号山堂,又号吉罗居士、女牀山民。后得古铜印“蒋仁之印”,因易名。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署所居曰:“吉罗庵”。性迂僻,寡言笑。行书由米芾上窥二王,参以孙过庭、颜真卿、杨凝式。兴到时,以墨渖倾纸,不能辨字,更为人所重。间写山水,不多作。偶吟小诗。篆刻师法丁敬,取径高古,苍茫朴茂,沉着冷隽,自具风貌。款识亦精,密行细字,以石就刀,参错随意。不愿轻易为人刻印,流传甚罕。后人将其与丁敬、黄易、奚冈并称“丁蒋黄奚”,为浙派“西泠前四家”。

01 释文:雪峰;作者:蒋仁 ;材质:石;尺寸:23×21×46(mm)

02 释文:无越思斋;作者:蒋仁;材质:石;尺寸:18×18×41(mm)

03 释文:应天小壑山人;作者:蒋仁; 材质:石;尺寸:17×17×44(mm)


4 黄易

黄易(1744—1802)清书法篆刻家。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盦,别署秋景庵主、散花滩人、莲宗弟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善古文词,长金石考古之学。刻印问业于丁敬,兼及秦、汉、宋、元。所作醇厚渊雅,以隶体入款识,古雅清丽,深得汉人风韵,驰名当时。曾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语,阐明刻印要旨。为浙派“西泠前四家”之一。著有《小蓬莱阁集》《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嵩洛访碑日记》等。另辑有《黄氏秦汉印谱》《黄小松印存》等。

01 释文:南湖草堂珍赏书画印;作者:黄易; 材质:石;尺寸:25×25×38(mm)

02 释文:秋景盦;作者:黄易; 材质:石;尺寸:16×16×53(mm)

03 释文:生于癸丑;作者:黄易;材质:石;尺寸:20×20×52(mm)

04 释文:灵石山樵;作者:黄易;材质:石;尺寸:20×20×52(mm)

05 释文:苏米斋;作者:黄易;材质:石;尺寸:14×14×51(mm)


5 奚冈

奚冈(1746—1803)清书画篆刻家。原名钢,字纯章,号铁生,又号萝龛、蒙泉、老蒙,别署隺渚生、蝶野子、蒙泉外史、奚道士、散木居士。安徽歙县人,后移居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篆刻师法丁敬,清隽朴厚,在西泠诸家中以冲和拙质胜。后人将他与丁敬、蒋仁、黄易合称为浙派“西泠四家”。著有《冬花盦烬余稿》。

01 释文:自得逍遥意;作者:奚冈;材质:石;尺寸:19×15×33(mm)

02 释文:汪氏书印;作者:奚冈;材质:石;尺寸:18×18×48(mm)

03 释文:栗田父;作者:奚冈;材质:石;尺寸:11×11×35(mm)

04 释文:何元锡印;作者:奚冈;材质:石;尺寸:15×15×62(mm)


6 陈豫钟

陈豫钟(1762—1806)清篆刻家。字浚仪,号秋堂。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金石世家,癖好金石文字,博通小学。精篆刻,从秦汉而守丁敬开创浙派准绳,尤得奚冈秀静韵致。款识作细字端楷,饶有唐人遗风,精雅悦目,堪称独绝,识者论其边款较印面远胜。为“西泠八家”之一,亦为“西泠后四家”之首,与陈鸿寿时称“东园二陈”。著有《求是斋集》《明画姓氏韵编》《古今画人传》,刻印辑有《求是斋印谱》。

01 释文:乃赓;作者:陈豫钟;材质:石;尺寸:17×14×35(mm)

02 释文:学善堂印;作者:陈豫钟;材质:石;尺寸:25×25×43(mm)

03 释文:一苑有花春昼永;作者:陈豫钟;材质:石;尺寸:23×14×22(mm)

04 释文:清啸阁藏;作者:陈豫钟;材质:石;尺寸:25×25×61(mm)

05 释文:清啸阁;作者:陈豫钟;材质:石;尺寸:37×37×62(mm)


7 陈鸿寿

陈鸿寿(1768—1822)清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又号曼寿、恭寿、曼龚、老曼,别署种榆道人、夹谷亭长、胥溪渔隐,早岁印刻,曾署青鸾。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工诗文,善书法,尤精篆刻。刻印取法秦、汉及浙派丁、蒋遗规,擅长切刀,纵肆爽朗,以气力胜。书法行草篆隶,并臻卓越。嘉庆二十三年(1818)辑自刻印成《种榆仙馆印谱》。另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词集》《种榆仙馆摹印》等。

01 释文:晓塍;作者:陈鸿寿;材质:石;尺寸:23×23×54(mm)

02 释文:浓花淡柳钱唐;作者:陈鸿寿;材质:石;尺寸:25×25×38(mm)

03 释文:生长西湖籍鉴湖;作者:陈鸿寿;材质:石;尺寸:19×19×42(mm)


8 赵之琛

赵之琛(1781—1852)清篆刻家。字次闲,号献父、退庵、静观,别署宝月山人,亦作宝月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篆刻师从陈豫钟,继取丁敬、黄易、奚冈、陈鸿寿各家长处,得集浙派大成。为“西泠八家”之一。所刻印章法纯整,刀法挺拔。款识遵师法,又融合行楷隶意施刀,瘦硬劲健。著有《补罗迦室诗集》,刻印辑有《补罗迦室印谱》。

01 释文: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者:赵之琛;材质:石;尺寸:35×18×69(mm)

02 释文: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作者:赵之琛;材质:石;尺寸:43×43×106(mm)

03 释文:大吉祥富贵昌;作者:赵之琛;材质:石;尺寸:44×44×110(mm)

04 释文:画眉深浅入时无;作者:赵之琛;材质:石;尺寸:27×27×59(mm)

05 释文: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作者:赵之琛;材质:石;尺寸:30×30×45(mm)


9 钱松

钱松(1818—1860)清代书画篆刻家。原名松如,字叔盖、老盖,号耐青,又号铁庐,别号曼华居士、增峰居士,晚号老盖、未道人、西郭外史、云和山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刻印由浙派入手而上追秦汉。曾手摹汉印二千钮。赵之琛见其作品,惊叹曰:“此丁黄后一人,前明文、何诸家不及也。”所作善于稚拙相貌中蕴蓄玄奥深意,其刻款各体均有,苍茫浑朴、自有面目。为“西泠八家”之一,而所作出新之别调,非浙派所能囿者。后人集其所作成《铁庐印谱》《钱叔盖印谱》《未虚室印谱》。

01 释文:横云山民;作者:钱松;材质:石;尺寸:24×24×50(mm)

02 释文:胡震长寿;作者:钱松;材质:石;尺寸:21×18×43(mm)

03 释文:蘋花新榭;作者:钱松;材质:石;尺寸:23×20×41(mm)

04 释文:文章有神交有道;作者:钱松;材质:石;尺寸:20×20×67(mm)

 

05 释文:渭南;作者:钱松;材质:石;尺寸:17×17×50(m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